哈萨克斯坦-德国大学的鲁斯塔姆•布尔纳舍夫教授在CABAR.asia网站专稿中指出,乌兹别克斯坦在理解中亚方面的看法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认为阿富汗是中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进程和基础设施项目。
自2017年初,即通过《2017-2021年五大优先发展领域行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之时起,乌开始积极转变其区域政策,根据《战略》内容,其目的是“围绕乌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和睦邻友好区域”。《战略》没有明确“围绕”一词的空间内容:是仅指接壤国家,还是包括俄罗斯、中国、伊朗或土耳其等行为体的更大范围。
虽然米尔济约耶夫早在2016年9月担任乌总理时就指出,“中亚是乌外交政策的主要优先事项”,并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列为近邻,但对中亚的关注仍在继续。2017年11月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中亚:共话历史、同享未来、合作开创持续发展繁荣”国际会议在这方面十分具有说服力。可以认为,“安全、稳定和睦邻友好区域”正是指中亚。然而,在乌兹别克斯坦看来,“中亚”本身的含义是什么?
“中亚”的区域化历史
说到“中亚”,通常是指将五个后苏联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起来的空间,这一描述在1993年初的塔什干首脑会议上首次“现身”国际文件。
将这五国视为“中亚”的区域化观点在整个90年代一直占主导地位。其制度化经历了一系列变迁:首先是统一经济空间,然后是中亚经济共同体,最后是中亚合作组织。当时,中亚项目内的区域化主要是意识形态性质的。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中亚不能被视为一个统一实体,因为它包括原属于苏联的不同经济区:苏联根据中亚地区的经济地理、资源分布、经济特点、生产水平、专业化分工、交通运输等诸因素,把整个中亚地区划分为两个经济区,即哈萨克经济区和中亚经济区。
第二,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名录只增不减——既因为它们寻求经济独立,又因为它们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改革模式。其中最突出的是吉尔吉斯斯坦1998年加入世贸组织,但当时并未与其他中亚经济共同体伙伴达成一致。
第三,从安全角度来看,中亚地区国家一些关键性问题的安全程度各有不同。首先即1992-1997年的塔吉克斯坦内战,90年代后半期的阿富汗局势,各国对一些内政、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态度。
五国模式的区域化也由于其他国际组织变得复杂,如“上海五国”(今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4年3月首次对俄正式访问期间提出建立“欧亚国家联盟”的设想也同样重要。在其基础上,2000年,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综合来看,这些举措的实施清楚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中亚”以外的联系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上述因素导致到21世纪初,中亚形式的区域化还没有最终形成。
中亚五国与外部参与者的联系,尤其是俄罗斯,仍然过于紧密,无法谈论形成一个独立区域。此外,俄罗斯于2004年10月加入中亚合作组织。2006年,随着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两个组织合并,这事实上意味着中亚合作组织的结束。
21世纪初,哈萨克斯坦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建立中亚联盟,试图重启中亚项目。但该倡议并未在实践层面获得支持。乌兹别克斯坦时任总统卡里莫夫在回应这一倡议时指出,不可能以中亚形式建立联盟,因为“加入联盟的各国领导人秉持的政策和方向应该具有可比性,但不应该自相矛盾,特别是在涉及改革和对其发展前景的设想方面”。
对“中亚”概念的最后偏离可能与2010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海关联盟启动统一海关空间机制有关,哈萨克斯坦显然已经退出中亚国家经济空间。2015年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包括吉尔吉斯斯坦,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裂。
尽管中亚统一思想没有得到落实,但它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仍是一个有效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且至今仍然如此。它可以被称为“准区域”,换言之,即作为一个名义上的区域,更多地是由一个想法或术语而不是由区域结构形成。此外,对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区域政策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至少在组织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联合用水,以及建立通往世界市场的路线方面。这决定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政策在21世纪10年代后半期的转变。
21世纪10年代后半期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政策
乌兹别克斯坦改变区域政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关系正常化。2017年前,塔什干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一直受到各种问题的干扰。
与比什凯克的关系因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种族冲突(其主要受害者是生活在该国南部地区的乌兹别克族)和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变得复杂。2017年9月,两国签署边界条约,就近85%的国家边界达成协议,取消对一些口岸的限制。两国均认为,关于边界问题的决定是一项复杂任务,不仅包括划界,还包括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边境地区的开发和区域间合作、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等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塔什干-安集延-奥什-伊尔克什坦-喀什多式联运走廊。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一个标志是,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团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作为国际观察员参加了2019年12月的乌国议会立法院选举。
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缓和过程。2017年,杜尚别和塔什干恢复直达航班,加拉巴-阿穆赞格铁路恢复运营,撒马尔罕-彭吉肯特段国际公路恢复使用,两国边境部分口岸重新开放。2018年,双发就恢复乌对塔天然气供应达成协议,并就两国边界部分地段签署协议,突破之一是解决了围绕法尔哈德水电站的领土争端。
尽管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之间的双边关系不像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那样困难重重,而且在整个独立时期一直稳步发展,但2017年以来合作强度不断增加。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战略伙伴关系在2013年被写入有关双边协议,并在2017年后进入实际层面,尤其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
乌兹别克斯坦似乎正在尝试回到1993年奉行的“中亚”概念。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对“中亚”概念理解的特殊性在于,认为阿富汗是中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进程和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连接中亚和印度洋的跨阿富汗运输走廊。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乌兹别克斯坦认为,2018年3月在其倡议下举行的阿富汗问题塔什干高级别会议是该国现代史上最大的国际活动之一,会议通过的《塔什干宣言》可被视为建立阿富汗和平的纲领。
区域合作多边形式的主要机制是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这一倡议由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在联合国大会第72届会议上提出。第一次峰会于2018年在哈萨克斯坦首都举行。但随后由于一些国家的内部事件(纳扎尔巴耶夫总统2019年宣布辞职)和国际事件(因全球新冠疫情采取的检疫措施),会议的定期性被打乱。尽管如此,这一倡议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是将中亚作为一个地区进行讨论的重要因素。
重点在于,虽然“安全”和“稳定”这两个词继续主导着乌兹别克斯坦领导阶级的言论,但也在不断弱化。“合作”和“机遇”的重要性正在凸显。这一趋势甚至在米尔济约耶夫在“中亚:共话历史、同享未来、合作开创持续发展繁荣”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清晰可见,其中,“安全”一词使用了7次,“合作”使用了10次,在第二次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的总结发言中也是如此(分别提到2次和7次)。因此,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提供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中亚——充满机遇的地区”。
对乌兹别克斯坦来说,中亚的完整性是通过两个因素确定的。首先,通过强调咸海流域地区国家的共性,以及所有中亚国家与共享水资源的联系。其次,通过将中亚作为一个地区融入全球运输和通信走廊。应该指出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是通过区域议程而不是国家议程来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
并不是“嘴上说说”
因此可以说,2016年底宣布的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中亚优先方向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积极推行的政策。其在过去四年中实现与邻国双边关系正常化的举措,再次提出将“中亚”建设为一个地区的可能性问题,但并不是基于意识形态,而是基于实用主义原则;不是通过确保区域安全,而是通过实施现有机会。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过渡到务实的区域政策,区域内国家不再走形式,而是有真实互动。同时,尽管中亚建设受到乌兹别克斯坦的积极影响,但我们并不是在谈论该国在中亚空间的任何特殊地位:该国在官方话语中几乎不使用“地区领袖”一词,此外,也不通过任何国家间竞争的角度看待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