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2005—2016年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已累计达1527 亿美元。2017年,新加坡不仅在60多个沿线国家中位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的第一名,更是超越了美国和欧洲国家,成为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最佳目的地,被列入“高机会、低风险”的市场。然而,中国和新加坡依然存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企业赴新加坡投资的风险依然不可小觑,尤其中西部内陆地区对新加坡的投资规模整体偏小,大多数当地企业仍持有观望态度。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在新加坡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让其系统性了解新加坡投资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和防范系统非常关键。而对于中国整个国家层面来说,研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进行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也将有利于国家制定出更加有效且更具针对性的政策。

一、新加坡投资环境现状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较小、资源匮乏的国家,是经济依赖国际市场的外向驱动型经济体,主要以金融、航运、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行业为支撑。由于新加坡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很多商品都需要进口,汇率波动会影响国内物价水平。自1980年起,新加坡政府为了让中长期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管理新元汇率为重点,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及新加坡经济转型的影响,近年来新加坡经济增长有所放缓,2013—2015年新加坡GDP增长率从50%下滑到19%,但从2016年开始有所回暖,增速达到20%,2017年新加坡GDP增长率更是高达35%,创近几年最大增幅,回暖迹象明显。总体上新加坡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2017年主要指标表现尚好:

对内,失业率保持在2%左右的历史低位;CPI由负转正,通缩及通胀压力不大;PMI连续多月处于扩张范围;金融环境稳定,政府收支平衡。

对外,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量保持增长,对外投资持续走强,也颇受外资青睐。从微观层面来看,大部分企业对短期内经济走势非常谨慎,民众消费支出意愿趋于保守。

综合而言,新加坡经商环境较为透明,各类商务营运服务较为便捷。在我国与东盟其他国家处理相关问题时持积极态度,因此对中国具有较大的投资吸引力。

二、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直接投资现状

中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流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投资的热情更是高涨,投资额从2014年的15849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5603亿美元,新加坡已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目标国。同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并发表了“关于建立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进一步巩固和推动中新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新动力。到2016年,中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流量稍有下降,从4963亿美元降到4205亿美元,但存量已上升到3619亿美元,同比增长4135%,该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占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直接投资总额的289%,体量可见一斑。

而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2016年中国对东盟投资流量的452%都流向了新加坡一国。2017年,新加坡更是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在全球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热土。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统计,2017年新加坡吸引的固定资产投资达94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45329亿元),其中96%的投资来自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欧洲,与新加坡本国和日本持平。2017年新加坡的年度商业支出总额达65亿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31344亿元),其中138%来自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欧洲。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乃至整個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正逐渐扩大。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类来看,2016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而同一期间,新加坡吸收外资的行业流向依次为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仓储业和房地产业。综合往年的数据对比来看,中新双方都非常重视的投资行业主要为商业服务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如制造业领域,宝钢、华能等中资企业就承建了新加坡的很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如公寓、地铁、路桥等;又如服务业领域,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中资企业纷纷在新加坡投资,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金融服务出力。

就中国国内对新加坡投资的省份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对新加坡的投资热度要远高于中西部内陆省份。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约85%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一带,因此中西部内陆地区对新加坡投资的热情亟待激发。

三、中国企业对新加坡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

(一)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首先,就新加坡国内情况来看,相对于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加坡由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政局更加稳定,但其反对党,如国民团结党、工人党和民主党等近年来发展也较快,此外近年来人民行动党的民众满意度不断下降,选举中开始出现所有选区都有反对党候选人与之激烈竞争的情况,因此新加坡未来可能出现由于政党轮流执政、政权交错更替而导致的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其次,新加坡虽然国内政局一直以来相对稳定,但是其与周边国家,如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不仅在海域上存在争端,在宗教、文化、历史等方面也存在矛盾,进而引发国家间的安全问题,这种不稳定性也会影响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投资安全。

(二)不熟悉法律制度带来的风险

第一,在双方签署正式合同时,中方企业往往不注意细节条款,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一方面,一旦出现合同争议就容易产生损失,只有书面合同才是真正具有保护效力的凭证。

另一方面,新加坡在反腐方面制度严格,尤其是反商业贿赂的立法也有很多,设立了众多的反贿赂机构,仅有犯罪意图也要受到惩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受其管辖,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第二,土地政策上新加坡与中国差异明显。

新加坡《土地征用法》规定,只要政府是因为公共目的,均可强制性征用私有土地。因此中资企业需要在新加坡参与土地交易,例如投资房地产、物流等行业时,若不详细了解政府征地的条件、程序,以及被征之后补偿的标准等,可能会为企业未来运营带来巨额亏损的风险。

第三,新加坡对环保方面的标准要求更高。

“花园国家”的美称是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加强环境保护的结果。新加坡对进口商品检疫标准和程序十分严格,对境内企业的环保标准设定也很高,触犯相关规定的惩罚力度极大。根据新加坡政府要求,企业在新加坡进行投资之前,需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进行环评分析。

(三)运营成本攀升的风险

第一,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风险。

新加坡人力部发布《2017年新加坡劳动力报告》称,新加坡年轻人有推迟进入就业市场的趋势,导致新加坡本土劳动力供应不足,处于就业岗位上的员工实际工资则增长37%左右(考虑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因此新加坡对外籍劳务需求量变大,约有1/3的岗位都需要外籍人士填充,但受政府最近收紧外籍劳务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新加坡外籍劳务人数增长速度将持续下降,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招聘时可能面临人才紧缺和工资成本上升的风险。

第二,物价成本提高的风险。

新加坡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物价最高城市,生活成本相当高。过高的物价水平会增加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成本。

第三,能源价格变动风险。

新加坡资源匮乏、国土面积小,主要工业原料依靠进口,因此相关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运营时很容易受到国际能源价格冲击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风险

新加坡相应的监管部门,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货币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都提供专业、严苛又创新的服务,相对于其他金融机制还不健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加坡的金融风险并不是太高,但依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先,在利率预期方面,资产负债差额风险将使得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出售或购入资产出现损失;每一个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都存在基差风险,而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的新加坡,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此时的利率波动也会因此加剧,进而导致利率风险增加。

其次,在汇率方面,虽然新加坡不存在外汇管制,但为了维持新元的稳定,新加坡政府实行新元非国际化政策,限制非本国居民持有新元的总量,也限制个人携带现金出入境的总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对新加坡投资带来资金转移和外汇兑换等风险。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增强互信。

中国可借助一些具体项目的合作来增强政治互信,如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政府项目,又如中国和新加坡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达成一致,带头签署《东盟—中国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中国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加坡人数较多的华人华侨的力量,来加强民间沟通交流。

第二,中国企业在与新加坡企业进行合作谈判和合同签署的過程中,要提升对书面合同的重视程度,不要弄虚作假;针对“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等与中国不同”的风险,建议中国企业在到新加坡投资之前需要做细致的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新加坡土地、环保等相关方面法律和制度规定,最好聘请当地的专业律师和财务顾问,做到心中有数,做出合法合规的正确决策。

第三,应对运营成本攀升风险。

首先,针对“劳动力成本”风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经营对此必须有明确认识,在新加坡投资最好选择劳动密集型以外的其他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项目;其次,针对“物价成本”风险,新加坡的高物价水平极有可能增加中国企业的投资固定成本,需提前了解,通过财务管理谨慎防范;最后,针对“能源成本”风险,中国企业赴新投资需要密切关注国际能源供给状况,做好紧急情况的预案。

第四,应对金融市场风险。

宏观层面,我国政府进一步完善投资保护机制是对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我国应积极与新加坡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的投资关系,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微观层面,在进行投资前企业应做好内功,打造一支投资团队,以准确判断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把控风险,保证在投资项目报价时,充分考虑利率、汇率的变动趋势,以获得优质项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