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设计咨询企业和总承包单位联合出海,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步伐,在国际基础设施领域大放异彩,影响力逐步扩大。

《关于促进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设计咨询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在对外承包工程价值链上的引领带动作用的殷切希望。

正如《通知》中对我国对外设计咨询行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的概括总结,设计咨询企业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需不断自我调整,勇挑重担,提升综合实力,做大做强,在稳固传统领域市场的同时,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勇气,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成为产业链前端和高端的引领者

1954年,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规院 ”)的前身——交通部公路总局设计局应运而生,担负起国家公路规划勘察设计和管理的职能。1975年正式更名为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99年改制并入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现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成立67年来,公规院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不断突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公规院在桥梁、道路等传统优势品牌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向勘察设计的上下游延伸,强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努力加快转型步伐。目前,已经实现了从单一产业链到全产业链(规划策划、可行性研究、投融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资产处置)、从国内到国外、从公路到大土木行业的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全过程一体化咨询服务产业格局,建立了以十大事业部为引领、六大专业部(公司)为支撑的业务结构,成为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隧品牌的主要打造者之一。

作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咨询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公规院创造了中国交通史上的辉煌业绩。独立或合作设计了以港珠澳大桥、苏通大桥、西堠门大桥、塞尔维亚泽蒙大桥、巴拿马三桥、马来西亚槟城二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文莱P MB大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为代表的1 00余座在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特大型桥梁;主持了我国首个《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勘察设计了以川藏公路、沈大高速、济青高速、黑山南北高速、塞尔维亚E763高速等为代表的各级公路20000余公里。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项460余项,国际重大奖项20余项。连续10年荣获“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2020年位列榜单第14位,在中交集团设计板块中名列前茅。

一、坚持规划引领 注重顶层设计

公规院海外业务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对接中国-东盟1 0+1、中国-中东欧1 7+1、中非合作论坛、澜湄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多边机制和顶层设计,立足高端规划咨询。2 011年,公规院联合体中标巴拿马三桥设计项目,这是我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通过参加国际公开设计竞标首次中标的大型桥梁工程项目。

近年来,公规院独立或牵头完成了西非沿海公路项目考察、中亚四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研究、中越陆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五年规划、援柬埔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可行性研究、援孟加拉国道路交通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援孟加拉国桥梁建设综合考察项目等区域或国别的顶层规划、研究工作,有效发挥了设计咨询企业的规划引领作用。

二、坚持经营驱动 完善经营布局

深化多元化经营格局,充分利用好援外项目平台,加强自主经营,与各行业单位资源共享,加强合作,进一步在成套项目管理经营延伸上觅良机、寻突破;积极推动在自身优势区域和经营目标区域与总承包单位成为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项目策划。依托既有项目,与国际或区域知名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补齐短板(如地区语言、标准规范、商务等环节),增强能力,积累经验,提升自身国际业务能力,在重点区域推进并完善属地化布局。例如,在塞尔维亚与当地最大的设计院CIP公司合作,在菲律宾聘请当地工程师等。

三、坚持生产协同 提升服务水平

整合资源,提升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依托生产协调及考核制度,将各业务部门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协同作战,全产业链走向海外市场,打造海外业务引领新局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加大内设部门间生产经营协同,通过技术、人员的无障碍流通、部门间的互相补位,实现国内、国外业务的互融互通,全面提升生产组织保障和服务水平。

四、坚持技术创新 提高设计质量

以信息技术和海外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充分运用 BIM数字化的设计手段开展工作,与国际接轨,提高生产效率,展现中国咨询行业技术实力。依托巴拿马运河四桥设计开发的“openBIM+OSIS技术”荣获国际BIM联盟“buildingSMART”大奖,是国内BIM领域首次问鼎全球最权威BIM行业大奖。

五、坚持人才培养 夯实人才队伍

海外业务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公规院制订激励措施引导国内优秀人才从事国际业务,加强国际合作创造人才培养机会,并依托重大项目,培养锻炼人才,提高国际化水平。落实属地招聘,完善人才梯队架构,补齐专业短板,提升团队设计水平,满足当地执业要求。积极加强国际化业务培训,拓展业务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冷静分析找到发展受阻的症结

一、中国规范尚未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且翻译工作滞后,与国外规范融合阻力大

目前中国规范翻译工作滞后,如公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等各主要在执行规范,虽然曾翻译并发布过部分规范,但因未及时更新而作废,目前基本没有最新规范的翻译版本;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外方业主或咨询工程师往往不愿主动了解中国规范,当出现与当地常用规范不一致的情况时,外方业主咨询工程师提出质疑甚至直接拒绝,需要中方对中国规范和当地常用规范进行对比,并解释不一致的原因,但在此过程中融合阻力大,效果差,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项目来推动。

二、缺乏项目所在地执业资格,无法签署设计成果

在对外设计咨询过程中,面临着咨询工程师不具备项目所在地执业资格的问题,无法签署设计成果文件,虽然可以与当地咨询企业合作来解决此类问题,但往往在与当地咨询企业谈判中处于被动和劣势,且不利于中方企业在咨询市场中树立威信并开拓市场。我国咨询行业现行的执业资格尚未被国际认可,而国内具备国际认可执业资格的咨询工程师数量太少,一是由于国内市场资源丰富,国内咨询单位开拓海外市场的动力不足,涉足海外市场时间不长;二是被国际认可的执业资格较少,评定难度很大;三是海外项目对执业资格的要求不一,咨询工程师很难具备多种类的执业资格证书。

三、缺乏自主经营竞标的空间

我国设计咨询企业都属于某承包企业集团,业务上下游关联客观存在,因而很难有机会参与国际竞标项目,导致我国设计咨询企业在技术、语言、规范、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差距巨大,设计理念和思路与国际咨询行业也存在一定差异,又进一步限制了自主经营竞标的空间。

四、海外项目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

海外前期项目虽然数量多,但运作周期长、落地难,且海外项目基础资料极度匮乏,项目落地的不确定性,前期投入受限,咨询单位无法全面开展勘测、水文等专题工作,导致建设条件不够清楚,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项目方案反复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经验丰富、能力综合的技术团队提供长期连续服务,技术投入大,回报率低。

发挥“龙头”作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规范的翻译及发布工作,并创新中国标准规范与国外规范的融合方式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企业开展中国规范的翻译工作,可考虑安排规范主编单位在编制或修订规范的同时,完成相应的翻译工作,中文及外文规范同期发布;同时组织企业在中国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大区域或所在国的建设条件,编制细则类、指南性设计指导文件,并逐步推广,更容易被当地接受。

二、推动中国执业资格与国际接轨

推动中国执业资格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咨询单位开拓海外市场,满足项目所需,让我国的咨询设计成果更具权威性。建议与国际资格认证机构或协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国外执业资格机构在我国联合开展培训及执业资格认证,推动中国执业资格与国际接轨。

三、通过政府平台,更多地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及策划

建议政府通过两优或无偿援助项目加大对区域综合性规划、国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项目前期研究的投入。设计咨询单位通过政府平台的资金支持,可为外方提供更高质量的规划、咨询服务,投入少、效果好,中资企业可从项目策划阶段掌握更多的项目信息和基础数据,更加有利于中资企业开拓市场。

四、推广全过程咨询管理模式和职业责任保险

建议政府推广全过程咨询管理服务。在该模式下,设计咨询企业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有关方面的工程咨询服务,打破各阶段界面,彼此相互渗透,实现工程项目咨询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灵活性,发挥出1+1>2的效果。

与此同时,引入职业责任保险,有效转移咨询风险,为设计咨询企业提供保障。在国内大型工程承包企业海外业务逐步向投建营一体化拓展的契机下,设计咨询企业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既可以为承包商有效把控项目目标的实现,也可逐步提升设计咨询企业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为开拓国际设计咨询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