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前融资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大宗商品的生产、运输以及出口过程中,是供应链融资模式的重要种类之一。其中,以油气行业应用案例较为典型。本文收集整理了相关出口前融资的介绍和实践案例信息,供各位参考。

01.出口前融资简介

出口前融资是一种国际上常见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融资银行依据买方未来的长期采购订单向其供应商或服务提供方提供短期流动资金或中期运营资本融资,以支持投资、原材料购买以及与货物储存和运输有关的成本投入,融资期限往往为1-5年,最高不超过7年。出口前融资模式大多数应用于大宗商品的供应链融资中,如原油、黄金、大豆、咖啡豆等,其中以油气项目居多。例如,2016年阿曼石油发展公司进行了一笔40亿美元的出口前融资用于主要油气开采设施开发;2014年嘉能可在收购雪佛龙乍得多巴油田股份过程中获得了13.1亿美元出口前融资用于开发乍得到喀麦隆的输油管道。

02.出口前融资的模式特点

在此种模式下,首先实力较强或信用等级较高的买方会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购买协议;然后融资银行与供应商签订出口前融资协议,并由供应商将相关大宗商品原材料、存货及协议下相关权益抵质押至融资银行,买方将提供不可撤销的支付约定。融资银行放款后,将每期根据购买协议约定由买方支付至融资银行的监管账户中,在扣除应还款本息后将额外利润支付给供应商。

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可借助买方信用增强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前期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需求。一般情况下,因大宗商品的原材料开发多位于新兴市场国家,如非洲、中东地区等,因此融资银行往往会要求借款人在特定国别购买政治保险覆盖可能发生的征收、汇兑、战争暴乱等风险。具体交易结构如下图所示:

03.出口前融资与出口买贷的主要区别

出口前融资和出口买方信贷融资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出口前融资是在相关生产或建设发生前提供资金,而出口买方信贷是根据项目生产或建设进度发生情况进行提款;二是出口前融资借款人为供应链过程中的中间生产或运输环节,融资增信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借款人与下游买方共同基础上;而出口买方信贷的借款人或担保人通常为项目的核心信用主体;三是出口前融资的融资期限相对较短,主要为其流动性资金或运营资本提供支持,通常为生产或建设成本的80-85%;而出口买方信贷期限较长,主要是为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来源,以项目总投资金额或EPC合同金额为基础。

04.出口前融资融资协议的特点

出口前融资主要依据大宗商品的下游购买协议,而购买合同一般会约定购买量,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会发生较大波动,因此往往会对融资未来还款产生影响。而在融资协议中约定的相关条款与一般杠杆融资具有一定的区别。首先,由于大宗商品具有波动性,在指标监控方面,在原有财务约束指标的基础上,更重视于对未来进行预期监控,如DSCR、LLCR、Look Back Test等。

在融资协议中将建立提前预警机制,当出现波动信号时,会触发一些商业性补充机制,如提高销售合同规模、增加额外的销售合同或对DSRA账户进行补足等。其次,由于销售合同对于项目融资的重要性,融资协议中将增加对于销售协议的陈述与保证条款,如合同的有效性、产品的合格、销售协议下重大变更的通知等。此外,则是由于设立了特定的监管账户优先用于还款,增加了对于账户的相关权益,并需要建立三方约定。

综上,出口前融资可在特定大宗商品的供应链过程中进行使用,如油气开发、矿产加工、粮食生产,包括具有中期PPA的电力市场等,可有效作为流动资金和运营资本结构化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部分政治风险较为显著的国家,可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或其他金融工具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