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前发表了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核心内容是聚焦发展,为香港未来做筹谋,包括经济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其中,《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发展策略》)的公布将有助解决备受关注的房屋和土地等问题,也促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发展策略》提及建立和发展“北部都会区”,其北部经济带将接壤深圳“两湾一河”(深圳湾、大鹏湾、深圳河),有多个规划、建设中的新发展区和发展枢纽,锐意加强两地基建连系,构建“双城三圈”(即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总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北部都会区”拥有多个跨境陆路口岸,是香港境内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联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同时,“北部都会区”借着接壤深圳的区位优势,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大局,并以港深融合发展为助力,积极促进港深互补优势的交融发展。而“北部都会区”将发展为香港第二个经济引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也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
图:“北部都会区”的概念界线
“北部都会区”有十个重点行动方向及45个行动项目,包括增加房屋供应和创科用地、完善跨境交通基建、积极保育生态、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引入政府主导的社区营造模式及制订创新批地政策等建议。
图:“北部都会区”的重点行动方向和行动项目
以下的重点行动方向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北部都会区”建设强调了交通运输基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兴建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前海)将是港深合作的重点项目。
按最新公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合作区发展到2025年将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区内营商环境在2035年更预计达至世界级水准。香港可借此契机提升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为新界北核心商务区并加强与前海的交通连系。其他新建设包括伸延至深圳罗湖的东铁线、香港“北环线”向北延伸接入深圳新皇岗口岸新铁路,将扩大港深的连接面,也强化港深两地的跨境合作。加上“北部都会区”设有多达7个的跨境陆路口岸,成为沟通大湾区重要的地区。
其次,香港致力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北部都会区”将以创科产业为经济引擎,并构建香港矽谷 — 占地1,100公顷的“新田科技城”。“新田科技城”可提供作创科用途的总楼面面积相当于16.5个香港科学园,形成研发、生产及投融资服务完整组成的创科产业生态系统,与居住及社区服务和谐结合,成为一个让创科人才能够汇聚在此工作及生活的综合社区。这科技发展重地将成为大湾区的重点科创中心,未来发展潜力无限,也是科技企业投资的理想地。
再者,“北部都会区”将开拓约600公顷的新房屋及经济发展用地,初步估计可增加约165,000至186,000个住宅单位供应,及新增约84,000个工作职位,当中包括约66,000至68,000个创科产业职位,并透过实施积极保育政策形成总面积约2,000公顷的完整湿地及海岸生态保育系统。随着建设多个大规模房屋拓地项目,香港的房屋和土地短缺问题有望舒缓。5条新铁路亦在构建中,预计将增加港深的跨境交通基建,并以铁路发展开拓更多土地,带动房屋及经济发展。
期望以20年时间基本建成的“北部都会区”,将吸引不少企业入驻,投资者选择在港创业,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优势。同时,强化香港与深圳共同发挥大湾区“双引擎”的功能,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缔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国际都会,帮助香港更好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北部都会区”利好的大背景下,蕴含着巨大的内核,一方面给了年轻一代信心和机会;另一方面,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