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iW8xYZA0a9nb5Rl2oIwHehLQSjNv6V.png

02CETqSa5mLifdHxlke47XjAVhDyztRp.jpg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参与者,到跟随者,再嬗变为领跑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尽管国际排名大幅提升,但竞争越来越激烈,风险越来越高,发展面临瓶颈。新形势下,如何打破天花板,从全局性、系统性、实用性等方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布局进行顶层设计,成为摆在国际市场经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管理国际化、人才属地化、资源配置全球化三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oG8peKgRvTYybOwSrJl6HF0Cncthq74m.jpg

管理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管理具有国际视角,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管理国际化,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一要有全球化视野,紧跟国际潮流,对瞬息万变的政治、经济、技术等相关信息保持好奇心和敏感度,如目前全球倡导的赤道原则、绿色金融、碳达峰及碳中和等,如果“闭门造车”,往往南辕北辙,事倍功半。二要熟悉和遵循国际规则、惯例,不能将国内的认知和做法全盘套用在国际市场上,如国际上对环保的要求很多时候比国内更严,有时甚至要求连施工现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等都要调查清楚。三是合规意识要强,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际制裁政策涉及事项广泛复杂,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被制裁的借口,企业要持续加强自身合规建设,防范可能面临的国际制裁风险。

管理国际化,要有先进的管理架构。在企业初创或发展规模不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强总部”管理架构,大多数事项由公司总部决策后实施,这种架构能够有效集中资源、防控风险,效率和质量能够兼顾。但随着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总部管理压力越来越大,效率和质量往往难以保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的发展。华为、通用、三菱等国际知名企业,大多采用区域总部、事业部等模式,日常经营几乎全部由区域总部或事业部决策,总部协调全球资源支持。因此,进行适应性组织建设,调整优化管理架构和机制,充分合理授权,解放生产力,理顺生产关系,是跨国企业集团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管理国际化,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数字化应用在有效推进建筑业创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成为很多建筑企业的选择。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探索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规划、设计、施工的多方协同。同时对多源异构数据与模型进行集成,形成建勘测、设计一体化服务支撑基础,帮助发现项目设计、施工的潜在性问题,解决传统模式下工程建设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割裂、脱节等问题,为工程全寿命周期数字化建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创新生产和服务模式,赋能企业提质增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SubtDBj90eCKoYQLHFM4Wsc736UAp1hd.png

吕泽翔参加西北非区域总部成立仪式

HF4kfmBdtRcWaZiGOY0M7xe8Qs912TSD.jpg

人才属地化,主要侧重于对项目业主国人才、劳务的使用和管理,通过使用当地人力资源,为市场开发和工程施工服务,利用其成本优势、语言优势、社会关系优势等提高生产率,同时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承包企业和当地政府、人民的共赢。

人才属地化,要选聘地优秀雇员。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实践表明,中方员工的使用成本远高于当地雇员的费用支出,比如人工工资、往返路费、办理工作签证产生的相关费用、为了保证中方员工的人身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而产生的费用等等,而且随着国内薪酬待遇提高,愿意出国常驻的人员逐渐减少。而当地雇员在语言、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关系上具有先天优势,这些优势可以保证在市场开发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与当地政府、业主或者工程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再者,在专业技术人才或者管理人员方面,除去某些业主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所在国或者周边国家的工作经验之外,当地雇员对于比如试验检测、技术标准的熟悉程度、法规解读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专业优势,他们的适应能力更强,聘用后可以直接上手。因此,在国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这些属地化人力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还可以有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人才属地化,要人性化科学管理。在利用属地化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应人性化管理当地雇员,培养他们的企业归属感,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性化管理包括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雇佣数量较大的工程项目,还应引入一些便民生活设施,例如便民商店,医疗站,娱乐设施等。应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信仰,中方人员与当地人员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宗教风俗习惯,要想和谐相处,就必须做到文化上相互理解和包容、宗教信仰相互尊重,努力推动中外劳务之间的文化融合,例如根据当地特有节假日安排当地员工休假,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制定当地员工薪资标准,对家庭困难员工进行特殊关怀和帮助,组织中外方员工开展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举措和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外方员工增进了解,提高我国企业在外方员工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人才属地化,要鼓励外籍人员参与管理。让外籍管理人员管理外籍员工及劳务,不仅在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更好沟通,解决中外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的管理困难,而且能起到树立标杆典型的作用,激发外籍员工的干劲。在葛洲坝集团巴基斯坦海外机构,一名员工从最基础的辅助性岗位干起,经过十几年历练,完全融入葛洲坝的企业文化,逐步成长为物资采购的管理人员,实现了个人的职业成长,也为企业做出切实贡献。对待外籍员工,要做到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技术上帮助、安全上严格、报酬上优待,将外籍员工视为工程建设的亲密伙伴和朋友,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企业不仅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真心实意地为员工谋幸福。

SLzRfwW6Umqu2IYKEQnyedOr3pbg8Cv0.jpg

科威特穆特拉项目举办元旦长跑活动

hFi05GQMbxlXErAwHjW7INB6a94fpoqS.jpg

资源配置全球化指企业通过全球化的方式,统筹协调各类资源调配,找到资源配置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最优选择。

资源配置全球化,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是科学划分区域市场。遵循地域和语言文化相近、区域市场相对独立、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区域划分基本一致、市场容量和潜力基本平衡、尊重市场现状等五个原则,确保公司资源在区域市场内实现自由流动。二是增强区域经营的灵活性,通过统筹不同区域内在建项目,积极探索项目群管理模式,在各区域实现各类资源的集中管理,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持续加强国别市场深耕,在深耕国别提升国际化资源配置比重、编投标前移、协同开展高层公关、提升品牌效应等方式,实现国别市场的滚动开发,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资源配置全球化,要降低经营成本。一是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围绕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大客户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积极与国际知名设计咨询公司、设备技术供应商、投融资机构加强互惠合作。通过建立与大客户高层定期会晤、日常业务对接、信息沟通等联络机制,深化双方合作关系,扩大合作成效。二是加强集约化管理,通过设备物资的统采统购,提升公司议价能力,通过打造类似于新能源联盟之类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优势和成本优势,实现总价最低、效果最优。三是与重点大型客户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结合企业的特点,建立公司采购黑白名单制度和重点合作伙伴库,通过长期良好的合作,降低设备、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

资源配置全球化,要创新方式方法。一是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利用国际资本,中资企业应积极与世界银行、亚投行、非发行、伊斯兰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取得互信,实现产融结合。二是创新信息获取方式,建立全球信息收集、流转、分析、决策体系,大力开拓挖掘市场,学习先进经验,创新信息归集、信息管理、信息收集和信息应用模式等,实现产信结合。三是创新技术工艺,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探索光伏、光热、风能、氢能、储能等新技术的储备与应用,加强与科创企业、高校的合作,实现产技融合。

5OYf34kXEwrANPlsuU9vnCQyImZx1g0o.jpg

牵头成立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