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承包工程市场进入新的变革期。今年4月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房秋晨会长撰文,提出后疫情时代对外承包工程市场的三个重点领域值得关注:一是传统的交通行业将继续是国际基建合作的重点领域;二是公共卫生行业基础设施有望快速发展;三是数字化带动5G等新基建发展潜力巨大。
在信保第一营业部,有幸服务过或正在服务这三个重点领域的央企客户,参与一些重大项目实施。下面就三个重点领域交流一下个人体会和认识,同时,谈一谈后疫情时代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面临的形势,信保相关工作,以及增强业务发展韧性的话题。
一、全球经济总体恢复增长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互影响,已经过去的2020年,世界经济萎缩3.3%。发达经济体下降4.7%,发展中经济体下降2.2%,总体好于发达经济体。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减少38%,创2005年以来新低;世界贸易规模萎缩8.5%;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发包额大幅减少。ENR上榜企业在2020年的国际业务收入总和为42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来源:《2020年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统计公报》)
2021年以来,伴随全球疫苗接种速度加快以及各国陆续解除封锁措施,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显著抬头。根据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IMF),预计全球经济将在2021年增长5.9%,在2022年增长4.9%。发达经济体的总产出预计将在2022年恢复至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在2024年超出疫情前趋势水平0.9%。相反,到2024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的总产出预计仍将比疫情前的预测值低5.5%,这些国家在提高经济水平方面将出现更严重的倒退,不同国家的经济前景呈现出危险的分化趋势。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网站数据,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今年1-9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7.7%,新签合同额1596.2亿美元,同比增长6.2%。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当前,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美国希望产业链回归,世界经济出现反全球化势头。正如郑永年教授指出的,现在世界上大多数问题离开全球化都解决不了。即使美国不参与全球化,全球化进程也不会停止。美国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但在客观经济规律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当今世界全球化还很不充分,无论中国、俄罗斯还是欧洲,都希望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据报道,中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这是世界最大的自贸区,全球性的超大规模市场,必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二、企业改革发展迈入新阶段
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发新产品、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创立新的经济组织、开辟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市场。对外承包工程领域的央企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奋力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何为世界一流企业?能够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这些都是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央加快推动央企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国资委对央企领导班子考核,明确了国际化经营导向,把“国际化营业收入/整体营业收入”作为三年任期考核指标,进一步激发了中央企业国际化发展动能。据了解,今年9月份,中国能建国际集团已经揭牌成立;国机集团正在整合内部产业链,组建新的国际工程集团,计划年内实现实体化经营;中交集团、中国铁建从集团层面明确提出国际化优先战略;今年4月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两大涉外经营央企实施联合重组,成为首家总部注册在雄安新区的央企集团。
根据袁立先生(原中土集团董事长)撰文,从1979年起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40多年以来,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不断推进,迄今在180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遍及亚洲、非洲、中东、拉美、欧美澳市场,总体上已经形成全球经营态势。先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正在迈向国际工程高级阶段:从国别经营、区域经营到全球经营,确立全球经营、投建营一体化和国际并购三大战略,培育捕捉全球商机、配置全球资源和防范全球风险三大能力。在高级经营阶段,企业将以追求创造更高价值为目标,具有国际化生产和经营的垄断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在我们服务的央企客户中,不乏更早对外经营的企业,例如中国路桥1958年开始走出国门承担援外建设任务,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已经有70年的对外经营历史。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为服务这样具有光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企业而骄傲,更常常为他们锐意改革创新、不断焕发青春而欣喜。
三、传统交通基建领域的新模式
我国在传统交通基建领域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移山、填海、造地,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在世界上甚至赢得了“基建狂魔”称号。2020年,ENR上榜的中国78家企业(比上年增加4家),共实现国际业务收入1074.6亿美元,同比下降8.9%,降幅低于ENR250家企业-11.1%整体降幅,彰显了中国建设军团的国际竞争优势。中交集团是传统交通基建领域的佼佼者。服务中交集团,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由中国路桥总包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从2014年到2017年,从立项到建成通车,蒙内铁路(保额30多亿美元)是一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的中国首条海外铁路项目。带动了中国中车、中国通号等众多中国企业软硬件出口,实现了肯尼亚人民的世纪梦想,成为东非铁路大动脉。项目建成后,中国路桥并没有像传统的工程承包商一样拿钱走人。为了取得蒙内铁路(非洲之星)的运营权,2015年中交集团斥巨资收购澳大利亚JOHN HOLLAND公司,这是一家拥有65年铁路维护运营管理经验的西方公司。凭借跨国专业团队,中国路桥从项目承建方开始了非洲之星的运营管理,据估算10年期运维合同总收入可达18亿美元。在此期间,中国路桥又相继承建了内罗毕集装箱内陆港项目,与蒙内铁路配套、向内陆腹地延伸的内马一期(内罗毕-纳瓦沙)铁路项目。我们继续参与了这两个项目的承保(保额超过25亿美元),见证了中国路桥在肯尼亚市场的战略升级:从承包商向运营商、投资商和开发商的华丽转身。体现了中交集团追求构建国际承包工程生态体系的宏伟愿景。
在走访一家央企集团下属工程设计咨询公司时,他们提出,海外工程承包商转型模式应该包括7要素,由传统的EPC转型为E+P+C+F+I+O+S,由单一项目的建设者转为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者。EPC+F是我们熟知的带资承包,E+P+C+F+I+O是业内普遍倡导的投建营一体化。需要解释的是S(Service、Solution)服务/解决方案,指的是工程建设企业不断渗透至东道国社会经济的多个方面,整合国内国外产业链资源,以规划设计为龙头,成为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向本土化企业转型。身子出去了,头也要出去。主动适应国际工程项目日益大型化、综合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是对外承包工程模式创新的方向。
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领域的新机遇
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病毒没有国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严峻挑战,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这些国家应对疫情能力的关键。前不久(11月10日),我部专门组织召开了“国际公共卫生行业基础设施项目开发”线上专题会议,邀请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工国际、国药国际、交通银行、星展银行等中外六家单位参会。聚焦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市场,凝聚共识,协同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中工国际在海外承包工程领域走在前列,主导开发的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国在海外合作层次最高、开发面积最大的境外合作园区,被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中工国际旗下子公司中国中元拥有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设计咨询团队,在医疗建筑领域为600多家国内外医院提供了技术服务。另一家子公司北起院则是物流设备研发与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中国医药集团的新冠疫苗享誉世界,品牌影响力大,国药国际作为集团的海外平台,医疗资源协调能力强,相比于海外工程更擅长于海外贸易。两家专业型央企强强联手,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9年全民健康保障指数非洲、东南亚、中东部分地区还处在较差水平。全球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平均的情况还很严重。例如,全球178个国家中每万人床位平均数27.3张,日本人均最高近130张床,马里最低至1张床,全球105个国家低于平均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建设缺口巨大。2020年爆发的全球新冠疫情,很多国家意识到过去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问题。短期内各国都增大了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但受限于政府财力,仍然需要借助商业银行、承包商等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和扶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医院医疗项目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占比一直很小,每年大约10亿美元的规模,主要是依靠中国政府援助资金。与传统的交通、电力、一般建筑类工程项目相比,我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领域国际化开发长期滞后。究其原因,表现在设计、施工、医疗器械、项目运营、项目融资等产业链诸多环节的不足,以及整体项目集成能力的不足。传统的援助项目、政府配套资金项目等“靠天吃饭”模式不可持续。未来与西方发达国家承包商对标,通过PPP、投资并购等模式开拓中高收入国家市场,推动海外医疗工程承包市场向中高端发展。医院项目大多是民生项目,有“小而美”的特点。中国信保需要加大对医保基金、社保基金等担保方式研究,探索医疗卫生领域的PPA,扩大承保范围,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促进资源聚集和协同。
据悉,今年10月21日,苏州工业园生物医药产业被评为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园区企业集聚数量、国家级人才数量、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量、药物总产能、融资总额等占全国20%以上,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一流的医药产业高地。我们希望通过六方机制,围绕医院、医疗物流、高端医疗设备、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探索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创新,金融与实体融合创新,通过提升项目整体集成能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迎接后疫情时代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五、数字化带动5G等新基建、新业态的巨大空间
今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会,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会议指出,数字经济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近期已经决定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同各方合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10月18日当晚有一条轰动性新闻,迪拜哈里发塔点燃,以祝贺华为公司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1300MWH“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通过数字化大脑,华为赋能全球能源转型。
以5G技术为基本动力的通信基建市场(新基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尽管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建设缓慢,但是通信基建市场需求广阔。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主要国家经济均出现负增长,而同期全球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3.0%,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5.8个百分点。以数据中心和光纤为例,2020年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较2019年增长约10%。2021年,全球光缆需求量约6.17亿芯公里,是4G时代的3-4倍。目前,我部正在力推的中国电信菲律宾PTO项目,前五年总投资金额逾50亿美元。带动包括中兴等设备供应商,中通服、葛洲坝等工程承包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等上下游企业走出去。该项目是中国运营商首个海外投建营项目,全球通信业近年最大绿地项目,对中国新基建走出去具有重大示范意义。据PTO项目广州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菲律宾PTO项目不仅完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而且引入了国内尚未使用的新技术模块,率先应用于海外市场客户。
数字化经济和产业经济日益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市场,数字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全球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5.6%,占GDP 比重为6.8%;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占GDP比重为36.8%。在产业渗透方面,全球三二一产业数字化发展逐次渗透,第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占比分别为8.0%、24.1%和43.9%。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生产、生活对通信的需求激增,疫情加速了千行百业数字化应用。海外园区、电站等项目都催生了对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需求。通信技术业和其他产业均可利用在国内的成熟经验,将能力集成打包输出,为海外目标市场赋能。据了解,目前我们很多对外承包工程的客户都在积极参与新基建的巨大商机。例如,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今年就专门成立了ICT事业部,应对行业跨界整合,迎接新产业新业态的机遇。
六、金融助力实体部门业务发展韧性
2021年10月20日,国家级的“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本届年会以“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为主题。刘鹤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书面致辞,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强调金融系统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年会“金融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平行论坛上,国机集团张晓仑董事长提出很好的建议,希望金融机构向科技研发和技术升级方向注入长周期优质财务资源,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不断升级迭代合作理念、机制、产品和领域,形成新时代共同发展新机制。
当今世界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中国信保履行政策性保险职能,在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融资来源多元化,促进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有责任继续支持中长期、大金额、有长远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弥补市场失灵;有责任继续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走出中国制造微笑曲线的底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责任继续支持惠及民众的“小而美”项目,推动提质增效,为迈向可持续未来添动力;有责任不断提高自身承保能力,解决企业“有项目不能上、有项目不敢上”的难题,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一直有大小年之分,我们的共同期望是避免大起大落,实现比较均衡的增长。这有赖于金融与实体部门继续良性互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合作领域,增强业务发展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