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一些企业的利润增长正面临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一些大型工程承包商纷纷涉足基础设施投资业务,向投资商转型,希望在获取投资回报的同时拉动工程业务。

在各大承包商投资业务发展如火如荼时,一些承包商对投资业务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融资就是找钱;认为基建行业投资风险低;将公共关系好与投资风险低划等号;将控制风险简单理解为分散投资;认为收益稳定的基建资产不需要关注投资时机。

误区一:融资就是找钱

一些承包商对融资的理解仅限于货比三家,从愿意合作的几家银行里寻找利率稍低的那家进行合作,认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完全可以通过掉期的方式解决,没有必要对利率趋势和汇率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

实际上,与资产价格类似,资金价格也是波动的,如果能够对利率和汇率的趋势进行准确判断,能够在利率处于低位时借入长期资金,能够在外币汇率处于低位时换取所需要的外币,那么企业在投资时将获得巨大的成本优势,甚至可以通过主动性融资策略直接为公司赚取大笔利润。反之,企业将会遭受严重损失。下面通过案例来说明对利率、汇率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准确判断的重要性。

案例:当前人民币长期利率为4.5%,汇率为1美元=7人民币,公司判断人民币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汇率处于下跌趋势,决定采取发行长期人民币零息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假设公司发行了面值300亿元人民币的20年期零息债券,募得124.39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并将募集资金即时换成美元。(假设美元利息收入能够与人民币利息成本抵消。)

如一年后当人民币长期利率升至10%,汇率跌至1美元=9人民币时,公司仅需49.05亿元人民币即5.45亿美元就可以将之前发行的债券赎回。通过此次债券的发行与回购,公司将获得12.32亿美元的收益。显然,正确的判断和高明的融资策略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高额回报。

从该案例不难看出,企业在融资时,除了货比三家还需要投入资源对相关货币的利率、汇率趋势认真研究。另外,受区域和期限的限制,掉期交易在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像一些承包商想象的那样“神通广大”。有些地区金融市场规模比较小、参与者少、工具匮乏,经济结构也不够稳定,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较高,基本不可能找到交易对手去对冲几十年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纵然偶尔能够找到交易对手进行中短期对冲,成本也会非常高,可行性比较低。

融资工作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融资人员需要对当地以及全球产业格局、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有深入理解,需要了解相关货币汇率、利率变动背后的内在逻辑,需要具备广博的视野,需要对政治、科技、金融等宏观因素非常敏感,需要非常强的市场嗅觉,否则,融资人员很难判断应该采用当地货币融资还是其他货币融资、采用浮动利率融资还是固定利率融资、发行短期债券融资还是长期债券融资。

误区二:基建行业投资风险低

一些承包商倾向于投资高速公路、港口和桥梁等基建资产,认为该类资产投资风险比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将施工能力等同于投资能力,二是认为基建资产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一、将施工能力等同于投资能

诚然,对企业来说,投资熟悉的领域是非常稳健的做法,但是,一些承包商认为其擅长基建领域的施工就必然擅长该领域投资的观点则失之偏颇。

成功的基建投资,不仅需要卓越的工程成本预估和控制能力,还需要高超的判断力,知道何时投资、哪个区域更适合投资,知道采取何种融资策略、如何进行风险安排,知道何时退出、以何种方式在哪里退出。承包商擅长基础设施施工只能说明企业在工程成本预估和控制方面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承包商就擅长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对于施工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能否成功与企业对利率、汇率等宏观趋势的判断能力关系更为密切。

二、认为基建资产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一些承包商认为投资基建资产可以获得稳定的可持续性的现金流,可以减少工程企业的周期性风险。

实际上,基建项目不一定会带来持续的稳定的现金流,以高速公路为例,车流量不足、汇率下跌、利率上涨等不利局面发生时均可能导致项目现金流不达预期,甚至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基建资产不仅不会成为承包商的稳定器,反而会成为承包商的出血口。

误区三:将公共关系好与投资风险低划等号

一些承包商的传统业务近些年在海外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在很多地区设立了办事机构,与当地政府构建了良好的公共关系,因此,一些承包商认为在这些公共关系比较好的地区投资风险会比较低。

目前,国内承包商主要是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开展工程业务,诚然这些地区的传统业务为企业带来了不错的回报,但并不意味着在这些地区开展基建投资业务就可行。工程业务与投资业务风险不一样,解决方案也不一样,在政治不稳定、经济脆弱的区域,如果风险安排妥当,总承包业务盈利并非不可能,但在这些地区投资长达数十年的基建资产风险系数则会大幅飙升。此外,这些地区的金融工具往往也不够丰富,企业很难对汇率、利率等诸多投资风险进行很好的安排。

相反,那些传统业务发展并不是很好、公共关系没有那么铁的发达国家,不一定投资风险就会比那些公共关系好但各方面尚不规范的地区高,发达国家的政府不是那么能“办事”,那是因为他们的法制已经比较健全,官员的权力已经被关在了笼子里,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健全的法制、透明的规则比一两个官员的私人关系重要的多。

误区四:将控制风险简单理解为分散投资

为了控制风险,一些承包商遵循“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在全世界多个地区、多个行业分散投资。在多个地区、多个行业进行投资固然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在这种模式下,投资人员需要同时跟踪多个国别、多个行业的项目,由于精力和知识结构的原因,项目研究往往不够深入,相当部分的人员对所投地区的经济、政策、法律环境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对资产价格的未来走势并不能进行科学判断,风险反而更加难以控制。

此外,承包商在海外的投资很多是绿地投资,期限比较长,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非常繁杂,这就需要公司各个环节、各个层级的人员对这些地区和行业都非常熟悉。譬如,融资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非常了解,需能对相关货币利率、汇率走势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资产管理人员需能根据行业状况和宏观经济走势对目标资产价值趋势进行准确判断,为公司当前是否应该出售该资产,以何价出售该资产,通过何种渠道在哪里出售资产提供决策支持,资产管理人员还需懂得企业运营管理,知道如何降低某地区某行业资产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再有,公司人事、法务等相关部门也需对投资的地区、行业比较熟悉。如果投资过于分散,那么当投资区域、行业、数量超出企业管理能力边界时,风险失控将很难避免。

过于分散的投资策略还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成本过高的问题。当投资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疲于应对从全球各地过来的项目信息时,承包商很难再有精力、资源去研究哪些区域更有潜力,往往会错失一些大的投资机会。譬如,前几年当美国经济刚刚开始复苏,资产价格仍处于低位时,能够把握住这个历史性机遇的承包商并不多。

最后,四面开花的投资模式也会给企业投资能力的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投资模式下,公司投融资团队、支持团队、资管团队、决策团队精力严重分散,很难成长为某领域的专家。显然,这种投资模式不利于企业决策水平、决策效率的提升,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建立。

误区五:收益稳定的基建资产不需要关注投资时机

一些高速公路投资商通过商务手段获得了稳定的营业收入,认为投资这样的基建资产不需要关注投资时机。实际上,收益稳定的资产价值也会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波动,若是在海外投资,资产价值还会受到汇率的影响。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简要说明利率、汇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一、利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以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为例,假设某项目运营期限为25年,每年收益为1亿美元,市场长期利率为2%,则该运营权现值为19.52亿美元。

在该利率表现下投资15亿美元,将能获得4.52亿美元的盈利。

假设其他风险不变,若市场长期利率上升至10%,则该运营权现值为9.08亿美元。

在该利率表现下,若之前投资15亿美元,则会给投资方造成5.92亿美元的现值亏损。

二、汇率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以巴西的某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为例,假设该项目运营期限为25年,每年收益为2亿雷亚尔,汇率为1美元=2巴西雷亚尔,市场长期利率为2%,则该运营权现值为19.52亿美元。

在该汇率表现下投资15亿美元,将能获得4.52亿美元的盈利。

假设其他风险不变,若巴西雷亚尔贬值50%,汇率跌至1美元=4巴西雷亚尔,即每年的收益由1亿美元降至0.5亿美元,则该运营权现值为9.76亿美元。

在该汇率表现下,若之前投资15亿美元,则会给投资方造成5.24亿美元的现值亏损。

对现金流稳定的类债券资产来说,如果在利率处于高位、汇率处于低位时买入资产,在利率处于低位、汇率处于高位时卖出资产,则可以获利,反之,如果不能够准确判断利率、汇率的变化趋势,不能对投资时机和退出时机进行准确把握,企业将会面临非常大的投资风险。

跟种地一样,不是任何时机都适合投资,春播秋收才是自然之道。当然,并不是说“冬天”投资机构就要关门,相反,能够预测冬天何时到来充分利用好“冬天”,才是一家投资机构成熟的标志。首先,公司可以在“严冬”到来之前将持有的资产以一个不错的价格从容退出,筹集资金等待时机,避免在危机来临时为了维持运营低价抛售资产,遭受重大损失;其次,在“冬天”,投资人员可以更加冷静地进行思考,判断出下一轮周期的投资方向,积极地去接触、深入研究那些价格已经被严重低估的标的资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时机到来时以最快的速度捕获那些最美味可口的猎物。

承包商在向投资商转型时,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投资业务与工程业务的差异,及时调整工作模式。综观全文不难看出,融资策略是否高明、投资行业、区域前景是否广阔、投资时机、退出时机是否恰到好处对企业投资成败有着重大影响,但笔者认为,建立起一套能够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科学完善的投资业务考核激励体系对企业更为重要,这是企业总是能够找到发展空间广阔的行业和区域,总是能够拿出高明的融资策略,总是能够在恰当的时机投资和退出的前提。鉴于基建投资规模的庞大,鉴于基建投资失败对企业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建议承包商对考核激励这个“指挥棒”真正重视起来,投入足够的资源,通过恰当的方式为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投资业务考核激励体系,这是承包商能否有效控制投资风险,成功转型为投资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