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投身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合同规模持续增长,区域市场日益多元化,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企业的实力明显提高。
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59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新签合同额24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中国企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1260.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同比增长3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同比增长9.7%。
但在中国对外承包取得一系列辉煌成绩的同时,整个行业面临着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的重要任务。当前,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国际工程承包所提供服务的复杂程度与范围也在日益加大,工程承包不再仅限于提供施工、供货、安装、培训等服务,还扩展到提供融资服务等领域。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工程市场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带资承包、特许经营和公私合营等业务模式受到业主青睐,这对习惯开展施工建设业务的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些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始在海外积极尝试投融资与工程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融资问题已成为我国承揽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瓶颈。尽快熟悉、运用各类资源,提高投融资能力,已成为中国建筑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前我国承揽的国际工程承包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资金紧缺是这些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要承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先就要为业主解决好融资问题,能否带资承包有时变成决定项目成败的核心问题。那么中资企业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就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融资主要方式
在海外承包业务中中资企业使用最多的是信贷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方式:
1.出口卖方信贷
出口卖方信贷是指在国际承包业务中,为解决本国承包商遇到的资金周转困难,由承包商所在国银行直接向本国承包商提供的贷款。凡在我国注册,具相关业务资质和对外工程承包经营权的企业均可申请国际工程承包贷款。卖方信贷门槛低,但要求承包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强。
出口卖方信贷适用条件是:项目本身经济、技术可行;业主信誉度较高;信贷的总规模应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能提供贷款银行认可的业主方银行担保及出口信用险证明。
2.出口买方信贷
出口卖方信贷是指在国际承包业务中,贷款银行向境外借款人(通常为业主)发放的中长期信贷,用于业主向中国承包商即期支付商务合同款,以促进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买方信贷不构成承包商的负债,对承包商而言,只要能争取到买方信贷,就应积极采用。
出口买方信贷适用条件是:项目本身经济、技术可行;业主及业主银行方信誉良好;业主必须能够投保出口信用险并有足够的自筹资金。
3.中国政府优惠贷款
中国政府优惠贷款是我国政府对外提供的具有援助性质或优惠条件的中长期低息贷款,因此只有政策性银行即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操作,其他商业银行不能从事优贷业务。
中国政府优惠贷款适用条件是: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良好,并得到中国政府与借款国政府的认可;项目由中方承建,项目建设中的中国制造/中国成份原则上不低于50%。
4.优惠出口买方信贷
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是为配合国家政治、外交需要,推动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对外提供的具备一定优惠条件的特定贷款。和中国政府优惠贷款一样,只有国家政策性银行即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操作。优买业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因此要求国内承包企业资质较高;贷款项下所需设备、材料、服务与技术优先从中国采购或引进;项目应符合所在国经济发展和行业规划的重点领域,有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5.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为项目开发目的成立项目公司并以项目公司为借款人筹借贷款,以项目公司自身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公司的资产作为贷款的担保物。这种项目融资具有无追索或者有限追索的特点,贷款期限较长,通常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即表外融资,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却长期没有得到实际有效的解决)。项目融资适用于规模大、具有长期稳定预期收入的建设项目。
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政府优惠贷款以外,大部分商业银行都要求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把保险权益转让给银行,银行放款后,一旦出现逾期应收账款,银行可以直接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落实担保条件和出口信用保险是正式融资的必要前提。
三、融资过程注意事项
1.项目选择
首先项目所在国应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不易出现战争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收汇风险等,尽量从源头上避免出现风险。在项目选择上,企业应把握主要市场上带有导向性的重大项目、有助于实施战略资源开发的项目、有助于配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发挥我国优势生产能力的项目、有稳定还款来源且经济效益良好的项目,如资源开发、电力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类项目。
2.与银行与保险机构沟通
在跟踪项目的初期阶段,承包商就应与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取得联系,了解国别风险、保险意向、贷款意向和额度限制等,使企业对目标市场和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及时参加到项目的评估过程对各方都是有利的,不仅使银行和信用保险机构对项目、业主和借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资料和决策信息增加了解,也有助于承包商对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此外,这种持续的沟通和互动,可以促使银行与信用保险机构更加顺利地拟定承保、承贷的方案及报价,使承包商更加准确地做出项目预算并开始报价谈判。
3.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融资
在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过程中,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对本国工程承包商往往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印度、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政策性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本国承包商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力度,极大地支持了本国企业海外业务的发展。中资企业也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贷款贴息、各种发展扶持基金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好中国政府优惠贷款、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融资功能。
4.项目融资方案的比对
承包商需要在充分调查项目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环境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资金需求及获得的资金来源,进行分析。根据资金成本、融资结构以及融资风险考虑各种组合方案的可行性,从而选择最佳的融资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每个项目的融资方式都各有特点,尤其针对复杂的项目,需要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转移到融资方案的优劣上来,寻找可行的担保方式,创新融资模式,努力做到为项目量身定制,这有时成为承包企业最终获得项目的关键因素。
5.贷款协议的谈判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贷款协议通常比较复杂,借贷双方谈判的灵活性和难度都比较大。一方面,国际贷款的贷款协议中浮动及可变条款很多,如币种的选择、利率的选择、偿还期限等,以及诸多的解释和限制条款;另一方面借贷双方国家的法律法规又往往差别较大,需要专业律师的介入。国际贷款协议的谈判所需时间一般较长,承包企业一定要承担起借贷双方中间人的角色,帮助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自身运作消除双方的分歧。而这样的运作,往往能非常有效地促成项目的谈判。
6.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贷款按期偿还
项目一旦签约,承包企业应该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加强项目在技术、质量、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执行。在注意成本控制、降低项目成本的同时,高度重视项目中期结算付款工作,确保项目现金流以及做好相关方项目贷款按期偿还工作。
7.风险事件的发生
当项目出现意外情况和风险事件时,承包企业应及时通知贷款行和保险公司,并积极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只有这样,才能按照相关保险协议的规定及时获得赔偿。
四、结语
一个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如果希望取得成功并有跨越式发展,将不仅取决于其管理经验、技术能力以及商业信誉度,还要看其使用资金的能力和筹集资金的本领。工程承包项目融资方案的安排,不仅体现了项目本身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还体现了承包商的综合实力和管理能力,并反映了承包商所在国政府对业主所在国的外交政策、外贸政策和其他政策的支持程度。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承包商凭借其自身经济实力及其所在国政府对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等有利条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是在低起点上发展起来的,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中资企业在进行工程承包项目融资前还普遍缺少建立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我们只有通过融资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才能有效规避和控制融资风险,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金融市场非常活跃,因此中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利率、汇率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变化,选择适当的融资品种和融资方案。除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外,加强与国内外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也是中资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渠道。中资企业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只有国家政府、金融机构、承包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会为我国的国际承包行业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新机遇并使之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