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工程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做的工程这么简单。国际工程是一个在法律体系、政治生态、投融资条件、技术标准、人材机与施工水平、以及人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都天壤之别的环境下进行的商业活动。国际工程与国内工程的差别不是主场客场的差别,而是蝙蝠和老鼠的差别。
注:蝙蝠属于劳亚兽总目中的翼目;而老鼠则属于灵长总目的啮齿目(和人类共同祖先),两者只是看着像,其实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2. 国际总包商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业内人人都会说的资源整合能力,而是资源搭配能力。不要以为能整合大牌设计院+特级资质施工单位+顶级供应商就能一定能做出赚大钱的项目,这种情况谁整合谁还不一定...... 在这个行业里:打好手里的牌,比抓一手好牌更重要。
3. 中国在海外做总承包的,基本分为四种公司:传统窗口公司、施工单位变总包、设计院变总包、供应商变总包。从最近的三年数据看,表现都不理想。反倒是一种新型窗口公司 - 大型集团旗下组建的国际或海外公司,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4. 最低层次的总包/分包模式,是大转包。高一级的总包/分包模式,是按标段来安排分包(常见于房建、公路项目);更高级的总包/分包模式,是按照专业划分(常见于电厂及工业项目)。总包商的层次,体现在各个单元和其之间接口的管理上。
5. 都说设计是龙头,但国内设计院的市场反应通常比承包商慢半拍,而且与设计院打交道,往往还不是只靠钱能解决的,所以常常急死人。聪明的承包商要么有自己的御用资源,要么走上并购外院的征途。
6. 总包商其实可以从出口信贷机构那里得到三种资源:借道、借钱、借势。 四大天王(开工口中)+王中王(中信保),不仅是财神爷,其实还可以是总包商市场开发与商务谈判的好帮手和杠杆,这个只有内行才会用。
7. 国际投资经验不足的承包商试水海外 PPP/BOT 项目时,通常有两种选择:1. 选择特别清晰的项目,比如国内外都认的 Off-Taker ,回报率缓冲垫足够 的,完工有保障的; 2. 选择特别烂的项目,这种项目容易出现政府不得不兜底的情形,反倒容易拿到 SINOSURE。而那些不好不坏模棱两可的项目,最终会有很多意外等着你,而我们央企是不喜欢意外的。
8. 一个总包项目是喜剧还是悲剧,不是执行到了哪个里程碑时候决定的,而是在签商务合同时很可能已经注定了。良好的开发是成功执行的一半。
9. 选择项目经理,跟古代点将一样。忠诚排第一、能力排第二。但在第一之后、第二之前的是些“潜在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 1. 和公司/部门领导以及与职能部门的关系(没有这些很难拿到内部支持,而这些支持常常会影响项目的成败);2.个人性情 。
* 决定项目成败的除了王侯将相,还有些不起眼的人,比如厨师、司机和翻译,把他们得罪狠了,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支出和麻烦,有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10. 国际总承包是个变化发展的历程。
1978年,中国国际承包总额只有 135万美元,而到2017年,这个数字增长了12万倍(是的12万倍,秒杀各种任志强和巴菲特)。 在这波澜壮阔的40年,有的企业消失了,有的企业没落了,但是更多的中资承包商在成长、在进步、在发展壮大!
中国承包商从最早的中东土建分包到如今在发达国家都可以做 绿地 BOO/BOT。靠的是什么?是与时俱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