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工商企业“走出去”及商业银行国际化,民生银行研究院将陆续推出国别研究系列报告。本期报告概述了坦桑尼亚的基本国情、经济状况、政策环境、国际机构评级状况及近年来与我国经贸往来情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工商企业在坦桑尼亚的投资机遇和风险,以及中资银行在坦桑尼亚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坦桑尼亚概况

1.基本情况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由位于东非大陆的坦噶尼喀内陆地区及海外岛屿桑给巴尔组成,国土面积94.5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840公里。坦桑尼亚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濒印度洋。该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

2017年坦桑尼亚人口为5730万,人口总数居全球第26位。斯瓦希里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通用语。与东非地区其他国家相比,与犯罪相关的安全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高风险。受到小型武器流入和社会就业率低等影响,坦桑尼亚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坦桑尼亚政局基本稳定,但国内联合问题、政府腐败及贸易摩擦风险不容忽视。虽然桑给巴尔岛分裂问题稍微缓和,但各类摩擦仍不时出现。同时,坦桑尼亚腐败问题较为突出,政府效率较低导致政府治理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坦桑尼亚由于贸易问题与周边国家存在一些摩擦。

坦桑尼亚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在互不干涉内政和相互尊重主权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务实倾向较强,强调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发展同所有捐助国、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关系,谋求更多外援、外资。坦桑尼亚重视与亚洲国家关系,学习和借鉴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同时与欧洲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均保持相对积极平稳的状态,为其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坦桑尼亚与中国建交50多年,高层往来频繁,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建交以来,中坦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从1964年开始向坦桑尼亚提供各种援助。中坦互利合作始于1981年,中国共有40多家公司在坦桑尼亚开展劳务承包业务。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讯、农业、投融资、进口商品检疫等多个政府间以及企业和金融机构间合作文件。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产包括钻石、金矿、煤、铁、磷酸盐和钕镨稀土金属矿等。坦桑尼亚森林面积约44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6%,出产安哥拉紫檀、乌木、桃花心木、栲树等。坦桑尼亚水力资源丰富,发电潜力超过4.78亿千瓦。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宏观经济方面,经济增速有所下滑。2017年坦桑尼亚GDP约为520.1亿美元,增速为7.1%,较上年微升0.1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水平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2.9%的平均水平。由于金融部门面临流动性危机,且政府改革实施较为缓慢,预计2018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面临一定程度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8年10月发布报告预测,2018年和2019坦桑尼亚经济增速为5.8%和6.6%。通胀压力缓解。2013年以来,坦桑尼亚通胀总体保持下行趋势。2016年,坦桑尼亚通胀水平为5.2%,至2017年微升至5.3%。在食品供应改善、国内电力供应改善以及政策因素的支持下,预计未来坦桑尼亚整体和核心通胀率将继续回落。IMF于2018年10月发布报告预测,2018年和2019坦桑尼亚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8%和4.7%。

货币金融方面,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立场。坦桑尼亚央行致力于维持流动性水平适度,以支持实现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和高水平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同时确保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性。2018年,坦桑尼亚央行维持了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以刺激私营部门的信贷增长,并支持更广泛的经济活动。在此期间,央行将贴现率从12.0%下调至9.0%,并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汇率持续下行。2013年以来,坦桑尼亚先令兑美元持续贬值。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期间,坦桑尼亚先令兑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18年4月,受传统作物出口和旅游收入淡季开始的影响,先令兑美元汇率出现小幅波动。2018年11月19日,坦桑尼亚先令兑美元汇率降至历史最低值,1美元兑换2303先令,打破了2015年7月2300先令的纪录,这主要源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速度放缓、出口减少、临近年底对美元需求增加以及美元本身升值影响。M2增速显著下降。2013-2016年间,坦桑尼亚货币供应量M2持续上升,但增速由高位显著下滑。2016年,M2增速由上年的18.8%大幅降至3.5%。

财政收支方面,财政赤字扩大。坦桑尼亚政府一直实施赤字财政政策。2014-2016年坦桑尼亚财政赤字缩小,主要源于进口贸易额减少以及国内旅游业收入和黄金出口增加。但2017年年初政府全面禁止矿砂出口后,矿业出口收入受到影响,财政赤字开始扩大。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发展项目的物资采购量增加,预计坦桑尼亚进口将继续增长,财政赤字也随之扩大。因此,预计坦桑尼亚财政赤字将在2018年达28亿美元,2019年达到30亿美元,2020年将增至32亿美元。2018年和2019年经常账户赤字将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和6.0%,高于2017年的3.8%。

贸易及国际收支方面,经常账户逆差显著收窄。2013-2015年,坦桑尼亚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1%、-10.1%和-8.4%,经常账户逆差规模较为稳定。2016-2017年,坦桑尼亚经常账户逆差显著收窄,占GDP比重由-4.5%下降到-3.8%。国际储备充足。截至2018年底,坦桑尼亚官方外汇储备总额约为50亿美元,足以满足5个月的商品和服务进口预期。

债务状况方面,债务水平较高。2017年坦桑尼亚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为38.2%,低于60%的警戒线。其中外债占GDP比例为19.7%,低于40%的警戒线;外债占出口额的81.8%,低于150%的警戒线。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坦桑尼亚债务增长16.2%。政府2018财年将支付共计10万亿坦桑尼亚先令(约合44亿美元)的债务,预计占下年度税收的64%。坦桑尼亚债务整体保持可持续,但比重较高,有一定偿债风险。

产业结构方面,坦桑尼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下。农业是坦桑尼亚的经济支柱,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牧业为主体。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口替代轻工业为主,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皮革、制鞋、轧钢、铝材加工、水泥、造纸、轮胎、炼油、汽车装配和农具制造等。服务业主要包含贸易、酒店、餐饮、交通、金融、房地产、教育和卫生等。坦桑尼亚旅游资源丰富,潜力较大。

3.政策环境

货币政策。坦桑尼亚私营企业和个人借贷难、利息高的情况长期存在,主要源于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坦桑信用体系缺失,二是银行对整体私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三是银行普遍面临流动性危机,对制造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贷款大幅度减少,个别银行已经暂停了对个人的贷款业务。因此,坦桑尼亚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央行降息幅度较小,坦桑尼亚借贷成本仍居高位,难以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实质性推动作用。

财政政策。2018年11月,坦桑尼亚政府公布了2019-2020财年预算框架和国家发展计划,确定了六个优先发展战略领域,包括水力发电项目,标轨铁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开发、道路基础设施升级、桥梁建设和维护,航空业,航运业,信息和通讯技术,土地和投资分配领域。

4.评级概况

坦桑尼亚近年来一直计划正式开展评级,以便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主权债券。穆迪首次给出坦桑尼亚信用评级B1,前景展望为负面。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坦桑尼亚在190个国家及地区的排名从2018年的第137位下降到第144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坦桑尼亚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在140个被统计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16位,排名在世界相对靠后,与周边国家相比也处于劣势。

5.与我国经贸合作关系

坦桑尼亚与中国建交已超过50年,高层往来频繁,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建交以来,中坦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从1964年开始向坦桑尼亚提供各种援助,主要援建项目有坦赞铁路、友谊纺织厂、姆巴拉利农场、基畏那煤矿和马宏达糖厂等。中坦互利合作始于1981年,中国共有40多家公司在坦桑尼亚开展劳务承包业务。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讯、农业、投融资、进口商品检疫等多个政府间以及企业和金融机构间合作文件。中坦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坦桑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工程承包方。2017年,中坦双边贸易额34.52亿美元,同比减少11.09%,其中中国出口额31.19亿美元,进口额2.5亿美元。中国主要向坦桑尼亚出口机器设备、车辆、日用品等,主要进口木材、剑麻纤维、生牛皮和海产品等。

二、中资工商企业在坦桑尼亚的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1.中资企业的投资机遇

坦桑尼亚政府长期对外国直接投资抱有积极态度。自2014年起,该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一直位列东非地区榜首。坦桑尼亚政府一直寻求吸引矿业与农业的投资者,并制定了农业优先战略,农业及采矿业投资者有资格获得特殊优惠待遇。坦桑尼亚是中国对非洲开展产能合作的试点国家之一,中坦产能合作已经初见成效,为双方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业方面,坦桑尼亚拥有4400万公顷适宜农业耕种的土地,该国多数地区常年雨水充足、河流、湖泊环绕,是次区域灌溉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由于良好的土壤和气候,坦桑尼亚是世界上平均甘蔗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坦桑尼亚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坦桑尼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对其经济发展和吸引外商投资均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坦桑尼亚政府希望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并且和国际伙伴都开展合作,吸引投资,开展贸易。坦桑尼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获得了中国的大力援助。中国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坦桑尼亚工程承包市场,经过20年发展,逐渐占领坦桑尼亚工程承包市场80%以上份额。坦桑尼亚政府欢迎和鼓励中国企业投资在坦桑尼亚基础设施领域的商业活动和投资,并有意推进施行各类大型项目。旅游业方面,坦桑尼亚旅游资源丰富,是非洲最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坦桑尼亚三分之一国土为国家公园、动物和森林保护区,共有塞伦盖蒂、恩戈罗恩戈罗等15个国家公园、5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1个生态保护区、2个海洋公园和2个海洋保护区。坦桑尼亚野生动物资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旅游资源之一,多年来已广为人知。旅游业是坦桑尼亚最大的创汇行业,也正在成为坦桑尼亚新兴的支柱性产业,提供了大量投资机会。坦桑尼亚政府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并制定和实施了鼓励私人投资的各项措施。

2.中资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是非关税贸易壁垒阻碍投资。坦桑尼亚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其投资吸引力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坦桑尼亚对出口货物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政府严格限制海产品出口,禁止黄金,铜,镍和白银出口。此外,坦桑尼亚政府对外商投资某些行业的规模和方式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坦桑尼亚政府优惠政策优先扶持当地企业和政府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减少。

二是政府腐败现象较为普遍。尽管马古富力总统2015年10月上任后推行一系列措施打击公共领域的腐败,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但腐败和政府效率低下仍然是坦桑尼亚吸引外商投资的障碍之一。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2017全球清廉指数,坦桑尼亚得分为36分,在180个国家中排第103名。坦桑尼亚政府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办事效率还有待提高,官员腐败现象依旧时有发生,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部分政府执法部门过度执法、恶意执法增加,有时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坦桑尼亚国内整体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公路、铁路年久失修、运营能力差,港口的吞吐量难以满足坦桑尼亚日益增长的国际化贸易,电力发展落后,电气化率低,电价高(约是乌干达、肯尼亚等周边邻国的2-3倍),断电和限电现象频繁发生。同时,坦桑尼亚通讯条件较差,电信业发展较落后。基础设施不足仍是制约其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瓶颈之一。

三、中资银行业务发展机遇及风险分析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华大盛银行三家中资银行已进驻坦桑尼亚。

1.政策监管环境

监管机构。坦桑尼亚中央银行不仅承担货币相关政策的拟定、实施及货币发行,同时还肩负着该国银行业的监管任务。坦桑尼亚中央银行负责审批银行和金融机构执照,通过银行监管局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确保银行业遵守法律法规。

外汇管理。虽然坦桑尼亚实行外汇管制,但政策较为宽松。金融管理部门对外汇兑换业务持开放态度,外汇兑换相对简便,大多数银行都可以从事本国货币汇兑业务,汇率遵循外汇交易市场指导价格。各类私人开办的货币兑换所在坦桑尼亚的主要城市随处可见。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也可以凭借有效合同从开户银行兑换外汇,而无须专门审批。私人账户持有的外汇和先令可在坦桑尼亚国内银行间自由转账。

对外资银行政策。自1991年起,坦桑尼亚允许外国银行开设分支机构。这类银行可从事与当地商业银行相同的业务并可在首都以外的城市设立营业网点。央行规定银行或金融机构法律形式为有限公司,商业银行最低核心资本为150亿先令,对外资持股比例无限制。

2.中资银行的发展机遇

坦桑尼亚政局稳定,政府正在复制中国改革开放经验,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投资潜力巨大。对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银行而言,坦桑尼亚市场具有较大潜力。随着中坦两国贸易与投资日益增长,企业对于包括人民币结算业务、有效规避汇率波动等配套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相应增长。因此,中资银行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以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两国企业需求、为中坦贸易往来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将有力推动中资银行立足坦桑尼亚金融市场。从长远来看,中资银行虽然进入坦桑尼亚市场时间短、规模小,但仍然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3.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坦桑尼亚信用体系缺失。目前坦桑尼亚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仅靠银行独家的信息无法覆盖足够多的人群和行业,不仅无法保障本身信贷资金安全,也无法给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服务。

另一方面,当地银行业集中度和不良贷款率高。坦桑尼亚有近60家商业银行,其银行业利润从2016年4230亿先令的跌至2017年2860亿先令。NMB银行、CRDB银行、国家商业银行和进出口行等四大银行占据当地银行业总利润的近80%。在四大银行把持利润、其余56家银行需为行业20%的利润而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中资银行无论在规模或成本方面都无法与当地银行相竞争。从2017年起,受不良贷款的影响,银行纷纷开始内部整合裁撤,多家银行关停,近400名从业人员被裁员。在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中资银行的业务发展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四、对策建议

随着中坦之间经济金融联系的深化,未来我国政府、企业、银行在与坦桑尼亚加强经贸合作和业务往来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相关经验的推广和风险防范。

一是密切关注坦桑尼亚投资政策。坦桑尼亚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速度位列非洲国家前列。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政府执行经济调整计划,推行私有化,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保护投资的法律法规,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然而,近年来政府对于外商投资的态度趋于保守,投资环境趋于下行。行业政策方面,坦桑尼亚鼓励外商投资采掘业和能源行业。然而政府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藉此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立法加强对能源特别是天然气收益的控制,以及对当地矿产业的扶持,对外资形成一定制约。因此,需密切关注坦桑尼亚政府新政,跟踪后续改革措施,分析其对投资环境及中国开展产能合作的影响和相关风险。

二是优选优势行业投资。坦桑尼亚的光、热、土地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多种作物种植,但是由于当地市场需求缺乏,生产技术落后,种植业及农产品加工潜力有待发掘。同时,坦桑尼亚对华出口呈现下降趋势,如何减少贸易逆差成为坦桑尼亚政府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企业可以在坦桑尼亚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其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将产品出口到中国,而且可利用欧美对坦桑尼亚实行的贸易优惠政策,出口到欧美国家,实现中坦经济的互利双赢。

三是深入研究,规划长远。中非产能合作是大势所趋。中资企业在坦桑尼亚开展市场活动之前,需深入研究,长远规划,谋求长远发展。当前,我国不仅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备了海外投资能力,水泥、玻璃、家电、汽车、钢铁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日渐成熟,把这些产业“搬到”非洲,可以带动产品和劳务出口,转移国内过剩产能,并提高外汇使用效益。因此,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可发展加工贸易,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创造出口需求。近两年,中国多家工程机械企业在坦桑尼亚开始设立办事处和店面,也有企业开始建设汽配组装厂并已投产,面向坦桑尼亚和东南非地区出口,把握发展先机。在推动产能合作过程中,中资企业应注重把握坦桑尼亚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采取分步进行、积极稳妥的战略,规模大、能耗高、基础设施要求高的产业不宜贸然向坦桑尼亚转移,可以先从规模适度、符合坦方实际发展情况的项目做起,逐步推进。

四是核算成本,防控风险。坦桑尼亚司法体系较为薄弱,发生纠纷时,外资企业需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律师。加之法院的审理及裁决的执行程序比较繁杂,耗时较长,上诉期一般要2-3年,诉讼成本较高。同时,坦桑尼亚海关在通关等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坦桑尼亚海关对货物估值缺乏统一而严格的标准,随意性较大,因此需多缴纳税款,增加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货物到港转运、海关查验及网络故障等原因,坦桑尼亚海关通关速度慢,甚至存在故意拖延通关以收取额外费用的问题。海关操作的不规范会增加贸易企业在进出口环节的成本及风险。因此,企业在当地展开投资前和经营过程中需详细分析当地的资源与市场、政策法规、海关税收等方面情况,合理核算和预计成本,加强风险意识和风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