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到11月4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新华社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山东省国资委、济南市人民政府、经济参考报社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在济南举行。
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耀强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黎明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
精彩观点的文字分享如下。
文章略长,却非常值得收藏、品读。
第一问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共识。对于您的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探索?
李耀强:高质量发展应该是个大概念,内涵也很丰富。对企业来讲至少有两点:一是能够提供出被消费者欢迎的、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引导消费潮流。二是应该是高效率的,比过去高、比同行高。目前中盐已经逐步稳固发展态势,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效益比以前大大提高,2017年、2018年业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估计还会再创新高。
王彤宙: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的发展,第一要有人才基础,第二要有创新。这应该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义。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应该有战略定力,这是保证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第二是要补短板,中国有色正在通过资产证券化、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和国际技术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措施,补足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上的薄弱之处。
周渝波:中国国新试点三年多来,在运营对象上,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聚焦进入实体产业的国有资本,强调要以虚活实,而不是脱实向虚。始终把开展资本运营和落实国家战略相结合,国家战略明确的方向任务是什么,就从运营公司专业平台的角度去推动落实。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资本运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有效转换。
在运营方式上,强调综合性,突出五大板块业务大协同、境内境外投资大布局、财务性持股为主和战略性项目培育大统筹。在运营策略上,强调“五个守住”,即守住“资本+人才+技术”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守住财务性持股为主、守住国新投资生态圈、守住产业链高端、守住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在运营重点上,避免四面出击,围绕打造国新的投资生态圈,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9个子领域进行创新驱动孵化;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国企改革,包括支持中央企业债转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权多元化改革等。
张黎明:企业建设百年老店有几个要点。第一是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方向,实行转型升级;第二是必须把握住技术的发展方向,强化自主创新;第三,就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体制机制。张黎明认为,一个企业的成绩,就是给社会消费者带来的印象,人家会问你这个企业是干什么的。最终华录集团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形象呢?就是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较强,品牌优势猛烈,经济效益优良。
白忠泉:中国西电地处西部,相对来说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保守。从去年开始,在企业内部改革上,做了很大动作。
第一是精简结构,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总部去行政化,通过市场化竞聘推出一大批年轻干部。
第二是缩减各子公司的干部编制。首先从减领导干部开始,然后减部门,层层推进。优秀的年轻干部上前线,老同志做巡视、做参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第三是按照市场需求做事业部改革,不但减少了内部的压价竞争,同时加强了内部协同。
还有内部大规模的干部交流。关键岗位三年必须换,领导干部超过九年必须动。通过轮换,大家感觉到了新的环境,整个士气得到很大提升。
第二问
您如何看待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与转型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企业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下一步改革最重要的突破点是什么?
李耀强:中盐集团的改革成效包括:
第一是战略和发展理念上做调整。过去追求速度和规模,现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聚焦主业,瘦身健体,员工数减少1万多人,销售额也比以前缩水1/3,但是效益大大提高。剥离非主业资产,僵尸企业破产、重组,避免了新的损失。
第二是按照盐业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企业商业模式,重新构造行业新秩序。中盐集团实现内整外合,同时对业务体系进行重塑,对盐业价值链做提升。
第三是稳步推进混改,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王彤宙:高质量发展要按新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个结构不只是产品结构,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思维结构、人力资源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等。这些变革首先应该是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创造一个环境,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有色的改革举措包括:
一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战略升级,即做强资源、做大承包、做实贸易、做优资本、优先国际业务的发展,通过“三业协同、两轮驱动、一个变革”推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二是按照依法治企的要求,推进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探索。一是按照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落实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这个基本要求。夯实了党委会、董事会、经营层的有效运营机制。建立了一整套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二是以资本为纽带,推进了建立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和考核体系的制度建设。三是以产权为主线,推进生产经营体系的制度建设。四是以人才为突破口,抓好三项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进从上到下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建立了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
周渝波:当前形势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要根据内外部的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挑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还要加快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下一步,为更好发挥运营公司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中国国新将在三个方面继续发力。
首先,要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上继续发力。中国国新这几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大概投了69个项目、金额超过1100亿元。
其次,要在支持服务中央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发力。中国国新做了大量探索,包括参与央企市场化债转股、专业化整合、混改和股权多元化改革,面向央企提供保理、租赁等类金融服务,等等。今年4月,中国国新按照国资委部署,领头设立国企改革双百基金,推动落实“双百行动”,重点就是支持有关央企和地方国企,围绕“五突破一加强”全面深化改革,争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第三,要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继续发力。中国国新这几年境外投资了60多个项目、金额超过千亿元,其中“一带一路”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涉及2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成效显著。
张黎明:文化产业的特点是轻资产重人才,要发挥人的活力;而最影响人的活力的因素,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三个体制三个机制。
第一个体制是产权体制。华录这些年毫不犹豫走混合所有制,要让经营者出得起钱,说得上话。华录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上市公司是易华录,注册资本800万,集团公司占65%,经营团队占35%,现在市值到180亿;华录百纳是做影视拍摄的,集团占50%,经营团队占50%,从注册资本1000万发展到100多亿。产权体制非常关键,通过产权体制的改革,必须把股东的活力要发挥出来。
第二个体制就是管理体制。要把出资人的权力和经营者的权力划分开来,真正把经营权交给董事会和经理层去实施,把经营者的活力发挥出来,特别是董监事。要培养中国的企业家,企业家就应该是企业经营和经营企业的专家。
第三个体制是经营体制。对于企业,很重要的要解决同业竞争、重复经营的问题。华录的各个子公司经营的是产业和服务,是产业的实体。相互补充才能把各个子公司的活力发挥出来。
白忠泉:体制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有的发展过程之变,主要就靠改革,应该把改革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永恒任务,不是喊一下改一下。中国西电目前是做的体制机制改革,下一步改革的突破点是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不能以专家自身需求为导向,也不能以领导干部自身的认识为导向,应该充分做市场调研。建立三级研究体系,从上至下按照市场化原则对接市场:顶层做战略方向的研究、技术方向的研究;中层做产品开发研究,基层做产品的成本控制和工艺方面的研究,分工明确。今年年底前,对照“卡脖子”工程,中国西电要立出一大批项目来,作为重点攻关项目。
第三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您认为企业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哪些短板,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解决?
李耀强:如果论规模,中盐是世界第二,但和世界一流盐业企业相比,差距体现在:第一是战略管理能力,每一步做什么、未来做什么,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管理很清晰;第二是跨国运营能力,比如世界第一大盐业公司是K+S,母公司是在德国,但涵盖了北美、欧洲,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第三是价值创造能力。
王彤宙:首先要和世界一流对标、和世界一流的企业来比,我们无论在管理上、技术上,还是在人才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混改应该是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关键还是要从体制机制上去破解,不是一混就好,还是要看怎样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真正推进这个改革。此外,改革的关键还是基础管理,要能够适应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
张黎明: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文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文化产业主要是科技和文化融合发展。现在国家已经把文化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支柱型产业必须在GDP占5%以上,我国现在是90万亿的GDP,如果占5%以上,也就是4.5万亿,但是我们国家的整个文化产值与这个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文化企业规模太小,美国好莱坞一个迪士尼每年的销售收入就500亿美金,但是华录作为中国文化的30强企业,实际上收入也不到100亿,差距比较大。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小、散,水平比较低的问题,从打造国际一流的文化企业角度,还有很大的差距。华录要打造世界一流,要解决资本金相对不足的问题,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人的活力。
白忠泉:分析认为,世界一流首先应该是产品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效率一流。从产品来说,中国西电的产品质量性能、成本都是世界一流的。从技术来说,长远发展来看,基础研发功底和西门子、GE还有差距。从人才来说,国际化视野还不够,对于现在的生产需求,基本可以勉强达标,但是要往前再走一步,人才状况堪忧。从管理来说,依法治企还有很大差距,很多干部脑子里法的概念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清晰,再聪明的企业领导,如果离开制度,你也走不远。从效率、业绩来说,差距更大。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差,资产的利用效率比较低。负债率39%,大量的现金是存银行的,资金的充裕导致管理中必然会产生营收过高、库存过高的问题。从结构来说,跟行业比还是很大的差距。对于上市公司,股价高才能高质量,中国西电现在股价跌破净资产,说明资产效力是非常低的。 中国西电在调整结构,内部的资产怎么发挥效率,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真正要从传统产业走出去,还是要跟新旧功能转换结合。未来要发展多能互补的智能电网,由纯粹的制造业发展成电力行业的服务者,满足客户需求,提高电网效能。
第四问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表现如何?未来的增长空间和动能来自哪里?
李耀强:中盐集团今年的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有增长,但是明显感觉增长幅度在放慢。未来向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向改革要红利,盐业改革初期难免有些阵痛,但相信经过几年的探索后,盐业市场会形成一种新的格局,盐业主体将变得更加合理、产业集中度更高、更加助力产品质量品种;第二是创新,盐行业的很多资源是可以再利用的,我们用来储存天然气、探索空气压缩储能,在产业化之后都是新的增长点;第三是向混改要动力,激发大家内生的活力动力,使大家更努力拼搏创新,更多着眼于长远考虑。 张黎明:华录集团逆势而长,今年收入和利润均是稳步增长。其他企业在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华录是各个产业升级的助推者,市场很大。比如数字化,华录推出了大数据产业,做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华录的光存储技术在世界上都有核心竞争力的。还有数据安全问题,以及数据的开发利用问题。在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华录形成了自己的方案,存储是基础,安全是保证,应用是核心。华录的“数据湖”,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白忠泉:在改革当中,我们“拆庙”,提拔年轻干部、减员增效,做了一系列改革,到今年为止比去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今年1-9月份增长21.4%,收入增长了10%,利润增长了36%,现在士气比较高昂,大家觉得看到了前途和未来。
第五问
山东是国企大省、工业大省。近期,山东提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目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企“倒计时”改革。在您看来,山东现在的营商环境怎么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何在?在此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合作机遇?如果让您给山东国企改革支招,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耀强:山东盐业是很有潜力的,山东盐业产量在全国是最大的,海洋面积很高。但是山东盐业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散的生产格局,未来还有很多改革发展的空间。
王彤宙:山东是一个有色金属的大省,在我们国家十种有色金属里,山东产值接近16%。很多年以前山东就推出过关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新战略,我建议山东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从政策上、从投入上,也包括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整合上,能够加大支持力度。
周渝波:山东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基础很好,发展方向明确,打造新旧功能转换试验区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给中央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下一步,中国国新会更加重视跟山东当地的合作对象进行对接,来寻找共同发展、推动新旧功能转换的契机。新旧功能转换,首先就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怎么转型?怎么升级?应该在创新驱动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上寻找突破口。
张黎明:山东经济比较雄厚,但是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实体经济得到提升。华录在山东已经开始“数据湖”的建设。华录的目标是以县为基础,以地区为节点,以省为统一单位来建设。 白忠泉:改革开放初期山东是发展很好的,后来稍有缓慢。现在我觉得山东的发展意识又被唤醒了!这次来山东感触很深,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发展改革的决心非常大。新一轮征程,山东会更好地发展!希望借山东发展的机会,加快中国西电在东部地区的布局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