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之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散,新冠疫情已蔓延到世界上各个角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一轮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下,我国中央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本实质是为了迎接国际经济新格局而做出的主动改变。新基建必将会带来新一轮的基建热潮,为在海外业务拓展处于瓶颈期的中资企业提供新的引擎。中资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提前布局,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谋求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中资企业海外市场的新篇章。
中资企业境外开展新基建项目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首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已经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市场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地位。近些年来,在拉美、欧洲和北美市场也逐渐有所斩获,对于重点区域的市场发展特点、法律法规要求、财务制度、劳动保护、生态环境和社区关系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中国速度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资企业的现场施工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优秀的海外管理团队,建立了品牌效应,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再者,青藏铁路、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一些国家的4G网络服务、卫星发射等项目的实施,促使国内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且成本比其他国家更具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得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青睐。
二、劣势(weaknesses)
首先,目前“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主要参与的是传统基建项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涉及不多。另一方面,与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承包商相比,我国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对科研技术的投入比例较低,在有些国家或地区还面临着缺乏资质和业绩准入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技术上的不足是我们竞争国际市场的最大困难。而且传统基建企业员工专业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水工建筑、电力生产领域,对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专业的人才储备并没有优势,对口专业人才匮乏将限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其次,在融资能力方面,和国际上大的承包商还有很大差距。中资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融资成本较高,资金能力不足,对于欧美市场一些优质项目,无法达到其财务要求,错失了开拓市场的机会。随着国际承包市场的不断发展,业主的发包模式也产生了很大变化,EPC、BOT、BOOT等多种承包方式被越来越多应用,这就要求承包商与世界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境内外商业银行、出口信贷机构和资本市场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企业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再次,受国内市场影响,中资建筑施工企业对合同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强且对合同的把控及执行能力较弱。合同签署前,对项目所在市场的经营环境没有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对项目招标文件或合同文件研究不够透彻,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寄希望于变更合同或通过不合规的手段与业主达成协议,违背了基本的契约精神。即使是由于业主的原因造成合同执行困难,承包商可以依据合同条款提出索赔的,但也由于合同管理能力薄弱而最终索赔失败。
三、机遇(opportunities)
首先,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预计接下来对于新基建的项目还会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中资企业海外发展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在“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设立了多种专项基金与合作论坛,为中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
其次,我国“走出去”企业的主要市场是非洲、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竞争的加剧,传统基建项目利润率逐年降低,市场也趋于饱和。而新基建项目市场主要集中在拉美、欧美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近几年欧洲及美国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刺激经济复苏,新基建提出的5G、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热点正是西方市场所需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中资企业一直没有打开欧美高端市场,新基建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四、威胁(threats)
面对国际社会的一些非议,中资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有待提高,当危机发生时,无法有效收集证据、及时反驳,以至对企业品牌造成了不良影响。
此外,国际市场一直以欧美技术标准和规范占据主导,在项目具体执行时,中国技术标准往往得不到业主的认可。中资企业如果在项目前期没有做足功课,在项目执行时可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欧美市场的环保标准极其严苛,当地环保机构可以因为环保未达标随时叫停项目,承包商则会因工期延误而面临高额罚款。
中资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中资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新基建的良好机遇。
一、转变思路,加快体制创新
中资企业应结合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综合使用并购重组、员工持股、股改上市、与民间资本融合等多种方法,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调整产业结构,逐渐降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加大对新型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专利技术研发,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在新基建业务发展初期调整战略才有可能占领先机,实现转型升级,开拓新市场。
二、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一定要注重科技研发,掌握核心技术。过去,中资企业在海外更加重视市场开发,将工作重点放在拿项目、做项目,而对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在新基建领域,5G、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前端科技,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开拓市场时才具有绝对优势。所以,企业在内部要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增加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研发动力。在外部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将企业的传统业务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
三、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传统基建的资金来源往往是国家财政投入或银行贷款,对政策性依赖较高,而新基建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可以吸引到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所以在融资渠道方面,中资企业在海外不能只关注当地政府或银行,也要关注民间资本。
四、打造高质量团队,加速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海外中资企业现有人才大部分都在传统基建方面,即懂海外市场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十分缺乏,企业要加大对信息科技方面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提高薪酬待遇,制定技术入股等优化激励方案,用多种方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质量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