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国纷纷承诺要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更是将这一数字控制在1.5摄氏度,燃煤电厂的建设和投资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开始禁止投资燃煤电厂之后,中国投资海外燃煤电厂的政策和行动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东道国的政策如何鼓励或阻止了燃煤电厂的建设和使用呢?

由Rishikesh Ram Bhandary和Kelly Sims Gallagher共同撰写的一篇新发表的期刊文章以巴基斯坦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此研究分析了巴基斯坦与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CPEC)开发能源项目形成的伙伴关系,并且根据对主要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的采访,揭示了巴基斯坦政府的政策如何引导中国的投资流向了燃煤电厂。中巴关系蓬勃发展,但同时,中方对风险的规避给巴基斯坦带来了高昂的经济成本。本研究综合分析了中巴燃煤投资合作背后的需求驱动因素

7AUunjagtSho2WJOxfqvwP3YLc69prXC.jpg

©  Muneer Ahmed via Unsplash

主要发现

1. 在赢得2013年选举后,巴基斯坦总理Nawaz Sharif致力于解决该国持续存在的能源赤字问题。Sharif在2013年提出了“国家电力政策”,阐述了他领导的政府应对能源危机的计划。

  • 政策制定者在中巴经济走廊计划的总体项目组合中纳入了可再生能源,然而,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与煤炭相比微不足道。

  • 其电力政策特别强调发展低成本的电力资源,例如煤炭。因而巴基斯坦官员尤其认同塔尔地区尚未被开发的煤炭储备的潜力。

2. 2010年后,巴基斯坦在煤炭融资方面的选择变得更加有限,中国成为了巴基斯坦最主要的煤炭融资国。尽管日本和韩国也仍在为世界各地的燃煤电厂提供资金,但中国最终成为了明确愿意为巴基斯坦的海外燃煤电厂项目提供资金的唯一主要贷款国。

  • 中巴经济走廊深化了中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于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时启动,旨在通过在交通、能源、通信和工业发展方面的投资,促进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密切合作。

3. 在吸引中国的银行资金和项目开发商的兴趣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政府为中国参与者提供了特殊条款,帮助其减轻面临的风险。

  • 首先,巴基斯坦政府向发电公司支付的电价保障了较高的股本回报。

  • 其次,巴基斯坦政府允许开发商每年报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SINOSURE)的保险费用。因为中国的政策性银行要求开发商在项目融资前必须购买由中信保提供的政治风险保险。

  • 第三,由于中国提供的债务偿还期通常为10年,因此无法支付还款的风险降低,增加了投资者和中国政策性银行的财务对这些投资的吸引力。

直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之前,中国都表示愿意为其合作伙伴国家的任何能源类型的项目供资。巴基斯坦在经济和发展上受益于中国愿意投资燃煤电厂的意向,但这种意愿现在似乎已经结束。在巴基斯坦发现新的煤炭资源前,该国的投资环境已经急剧恶化,吸引外国资本成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对煤炭进行了投资。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巴基斯坦的研究结果突出了现行成熟技术的影响力,以及决策者利用现有技术解决能源生产短缺的愿望。在巴基斯坦的例子中,煤炭的绝对充足推动了决策的制定。其次,在面对能源危机时,政策制定者被能够迅速解决能源短缺的技术所吸引,即使他们知道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政策制定者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经验不足也导致了他们在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扩大发电规模的技术方面的犹豫。

东道国的政策及其驱动因素的影响也表明,“绿色”一带一路的呼吁必须伴随着东道国的政策以及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需求,从而低碳发展的障碍才能得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