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碳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欧盟理事会获得通过。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其个人社交账号上公布此消息。面对欧盟将推出全球首个“碳关税”计划,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2021年联合国格拉斯哥气候大会(COP26)落幕不久,会议上确立的众多减碳宣言与承诺有如一剂强心针。然而,还有更多的多边合作和减碳倡议在酝酿,例如欧盟在大会前公布的55套案(Fit for 55),其中“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草案引起全球关注。欧盟预计2023年逐步实施“碳盘查”,2026年开始要求部分进口商品购买“碳权”以防止“碳洩漏”。

究竟什么是碳关税?

「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也可称为“碳关税”、“碳边境调节税”,是指严格实施碳减排政策的国家或地区,要求进口(出口)高碳产品时缴纳(返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设立初衷是为了减少碳泄漏。碳泄漏是指执行严格降碳政策国家的高碳产业转移向降碳政策宽松的国家的现象。

qTrdoV2Xut7GezvYgWbhi4j6fAMyEcUn.jpg

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

关于 CBAM 的五个关键议题

1

防止进口产品「碳泄漏」CBAM规范什么?

工业革命后,人类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020年的二氧化碳浓度已是工业革命前的1.5倍,且持续增加。科学家们不断警告,全球暖化带来气候变迁,极端气候每年已造成上百万人受害、数千亿损失。

由于气候危机迫在眉睫,各国政府纷纷宣布“2050碳中和”,30年后将不再增加碳排放,此目标下,“排碳付费”成为减碳的重要经济手段。欧盟自2005年启动碳交易机制(ETS),超额排碳的企业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减碳有成的公司则收成获利,诱使企业加大减碳力度,目前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每吨碳价将近80欧元。

iF6S9vO2ujoambRge8yHYPxEqCn5tGXW.png

欧盟最新碳价

然而,该制度使得高碳排产业出现外移效应,搬到“排碳免费”的地区继续污染环境,即为“碳泄漏”(Carbon Leakage)。

碳中和是全球性的议题,如果只有欧盟减碳成功,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愈来愈高,并无法真正的解决气候危机。

A

CBAM首要目标就是防止欧盟碳洩漏的状况,以确保气候政策能发挥效果。

B

其次,欧盟希望发挥全球影响力,促使其他国家、地区的厂商减少排放。

CBAM的设计就是让进口产品如实反映出欧盟的碳定价,以高碳排产业为对象,完善欧盟排放交易系统。CBAM将完全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国际贸易规则。

2

第一阶段五大产业,23年实施,26年开征碳关税

awOphfk90IW51tjrleRdbV28y7ciCsGN.gif

CBAM第一阶段管制水泥、钢铁、铝、肥料、电力五大产业。这五大产业有较高碳洩漏风险,其碳排放量约为欧盟碳交易市场的45%.未来也将持续扩大纳管范畴,预计到2036年管制所有进口产品。

根据欧盟CBAM草案规划,碳关税并非固定费率,而是依照产品进口前一周的欧盟碳交易市场价格计算,要求进口商须购买碳排凭证。2023至2025年为过渡阶段,要求进口商申报排碳量,2026年起则会实际征收进口产品的碳关税。

CBAM更鼓励产品在生产国就进行减碳,因此若该商品已有在其他国家缴交排碳费用,即可扣减其所需购买的CBAM额度。

不过,虽然草案有规范出口国已有缴纳碳费可抵减CBAM所需购买的碳权,但各国的碳订价机制不同,出口国的碳费要如何被欧盟采纳,欧盟碳关税具体核算方法未出台,其碳排放核算方法是否与我国碳市场核算方法兼容尚未得知。

3

CBAM各国意见多,英美有意跟进,金砖五国反对

J3QfDvP5l9MCinYNkGZ6AW0oe4E8V7ds.jpg

欧洲议会投票表决

CBAM草案于公布后已引起各国关注,检视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态度,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金砖五国对CBAM持反对意见,理由是巴黎协定允许缔约国有差别的减碳责任;澳洲也表达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措施。

EA6OfHGZxUIQrgMSsLbCWcw0JvKkay2i.jpg

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

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则商讨跟随,他们认为CBAM非常重要。

美国议会于去年也提出CBAM草案,毕竟,在拜登的气候计划中,他曾宣布将对那些未能履行气候和环境义务的国家的碳密集型产品征收“碳调整费或配额”。上台之后,拜登及其政府官员也多次公开提及将碳边境税作为推进气候目标实现的手段。然而,在担心通胀影响的情况下,美国白宫撤回了对民主党的碳边境税提案的支持,使碳边境税提案暂被搁置。

英国一直紧密关注和跟进欧盟的CBAM建设。作为欧盟在碳密集型商品方面的主要贸易伙伴,无论CBAM覆盖范围大小,英国都将受重大影响。因此,英国须在碳边境调节政策推进上紧跟欧盟步伐,否则其出口部门将遭到后者的巨大打击。

加拿大似乎也加入了支持碳边境税的阵营。特鲁多政府早在2019年正式施行全国碳税政策,国内石油企业受到冲击,各大能源公司纷纷“南下”迁入美国。2020年底,加拿大政府新出台了极具野心的气候政策,其中便提出了设置碳边境税的可能,以应对“碳泄漏”并保护国内企业。

去年5月的日欧首脑会议上商定成立日欧绿色联盟,对日本来说,CBAM第一阶段以水泥、钢铁、铝、肥料、电力五大产业为管制对象对欧盟的出口并不多,而且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方面处于较领先地位,因此日本对碳边境税也是持有积极的态度。

泰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则对CBAM表达关切,他们认为CBAM必须符合WTO的规定,也质疑欧盟把单边标准加诸于其他国家。

4

CBAM的出台,同时也引发了较多争议

碳边境税筑起新型国际贸易壁垒?

vYM8E2GeHWtQXlFOyIT74LJSpdUc6VPB.jpg

当前看来,虽然部分发达国家彼此认同需要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但在这些国家内部,短期内恐怕也很难就征税方式与标准达成一致,甚至协商各方可能会因各自利益的冲突而发生摩擦。

有专家指出,究其深层原因,许多国家考虑建立这一机制,并非单纯为了避免“碳泄漏”和解决气候问题。其本质上体现出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或成为发达国家用以维护自身发展利益、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内产业、打压“竞争对手”的政治手段。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就曾发表文章指出,欧盟的CBAM将大大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很可能引发贸易争端、招致他国的报复性措施。

我国作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在该机制建立后也将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钢铁、铝等高碳产品的出口成本将显著上升,出口竞争力将直接受到冲击。

此外,有专家认为,欧盟在世界环保规则制定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一旦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美国,紧随其后采取了类似政策,国际贸易体系可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还需注意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征收碳边境税与中美贸易摩擦之中美方加征关税的情况并无不同,由于进口产品实际上最终流向本国使用者,最终成本还是会由消费者或说最终使用者所承担。

最后,专家强调,如果碳边境税政策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发展中国家的这部分碳配额,则有助于UNFCCC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碳边境税才有可能发挥促进全球减碳行动的积极作用,避免被挪作他用,以至于成为个别国家掩饰其贸易保护主义意图的政治工具。

5

全球最低碳价能够成为国际减碳合作方向吗?

iX7lFknW0cG9RN4EC2BwPosOzZDhgvHe.gif

无论从可行性还是正当性出发,当前提出的碳边境税政策或都难以满足国际社会在气候治理中彼此合作、共同发展的需要。那么,未来全球各国在碳排放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将如何推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此前一项研究中发现,鉴于各国碳价差异很大,一种协调方法是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统一的碳定价,若难度太大,还可尝试先设置统一的碳底价,即推行全球最低碳价(International Carbon Price Floor,ICPF)。OECD分析认为,碳底价一来能促进各国碳价趋同,形成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来给各国留足政策空间,不妨碍其根据国内目标设置更高的碳价。

BbqyAVgjzat6p4exLYkcoPIdNnF9fS82.gif

世界碳价发展史

2021年六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出了推行全球最低碳价的策略。在缺乏全球碳定价体系的情况下,部分国家单方面地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很难有效减少全球碳排放,而通过全球多边谈判推行ICPF则是最为高效和实际的减排举措。

根据这份方案,可以遵循发展情况将全球各国划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较为先进的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三类,并分别对其设置75美元/吨、50美元/吨和25美元/吨的三级碳价格下限,而暂时没有条件实施碳定价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其他政策工具实现同等减排。这一政策可首先在六个碳排放量大的经济体(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英国和美国)实施,随后逐步扩大范围。

专家指出,ICPF将综合考虑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排放等因素,是一种更加公平、更易于为各国所接受和采纳的机制,也不易引发国际争端。据调查,如若采用报告中提出的三级最低碳价机制,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将减少23%。

尽管如此,这一方案也同样面临着争议。有研究者提出,该方案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超出了《巴黎协定》的范畴,目前尚缺乏国际共识。即便其能够得到认可,对于各级划分标准及相应的碳价格下限等具体问题,各国间要达成一致恐怕也并不容易。碳底价的推行之路,未来也将面临大量的协商谈判。

写在最后

从2019年绿色新政中CBAM的提及,到近期提案的通过,欧盟一步步推动。虽然面临诸多争议,做好万全准备来应对其不利影响是当务之急。一方面通过我国碳交易市场不断完善来争取主导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现有生产的科学全生命周期评价,实现工艺技术改革,结合资源循环再生,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