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带一路”债券发行
2021年2月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1329.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59.4亿美元,不断扩大的对外投资合作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中国与有关国家经贸关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仅靠银行信贷或股权融资方式不可持续,需要大规模、可持续、多元化、国际化的融资支持。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即指出,要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将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加大落实《巴黎协定》,将“碳中和”框架推广到了“一带一路”的范畴。在此背景下,债券融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一带一路”债券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沿线国家(地区)项目落地,可有效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红利与发展成果。
“一带一路”债券发行现状
01、“一带一路”债券融资的意义与背景
1、债券融资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缺的金融手段。“一带一路”债券主要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政府类机构、企业及金融机构在中国交易场所发行的政府或公司债券,或者中国金融机构与企业在境内外发行并将募集资金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公司债券。债券融资具有体量大、可持续性强、市场化程度高、信息公开透明、融资成本较低、金融风险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满足“一带一路”沿线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需求。从潜在供给来看,“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对资金需求量大,相关债券发行规模将持续上升;从市场需求来看,“一带一路”债券政策支持力度大,且境内发行人多为央企和优质民企,风险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当“一带一路”债券达到一定规模后,将形成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金融资源在境内外市场更好地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境内外市场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提升自身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及中国企业在中国发行“一带一路”债券,其募集的资金用于境外项目建设、国际贸易中的支付交易,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及区域影响力。
2、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4月,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2020年2月,中国国债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2020年9月,富时罗素宣布中国国债将自次年10月起正式被纳入世界政府债券指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境外机构已经连续27个月增持中国债券,国际投资者持债规模高达3.7万亿元。这些境外投资者中,大多为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等稳健型投资者,且更注重长期资产配置,不以短期盈利为目标。根据《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0年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超过1万亿元,60%以上是境外央行的长期资金。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债券收益率在全球主要国家中表现相对突出,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避险资产属性,对外资吸引力明显;二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入“快车道”,也为“开门迎客”创造了良好环境。
02、“一带一路”债券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丰富,交易工具齐全,基础设施安全高效,具备相当的市场深度与广度。为更好与国际市场接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配套政策也持续深化。近年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沪深交易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境外机构各投资环节操作流程,为“一带一路”债券的发行提供有力保障。
1、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的相关制度
2017年7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了《境内企业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工作操作问答》,从资金用途、债务融资工具品种、支持保障、项目要求、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债务融资工具给予指导意见。2020年12月,发布《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试行)》,进一步完善熊猫债信息披露要求与发行规则,鼓励有真实人民币资金需求的发行人发债,稳步推动熊猫债市场发展。上述制度设计推动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国际化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债券发行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证券交易所出台的相关制度
2018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债券业务试点的通知》,对债券分类、监管安排以及跨境资本安排做出了明确规范,主要有三类主体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一带一路”债券: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政府类机构在交易所发行的政府债券;二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注册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在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三是境内外企业在交易所发行,募集资金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公司债券。《通知》为交易所债券市场进一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指导。截至2020年末,沪深交易所共发行“一带一路”债券33只,发行规模403.5亿元人民币。
3、绿色金融方面的相关制度
“一带一路”和绿色金融在解决全球季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方面有着相通之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重要原则。中国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自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以来,中国政府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深入参与国际合作,提升“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水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下,“一带一路”债券的发行,除直接满足发行人经济活动的融资需求外,还将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指标纳入债券产品的设计之中,绿色债券应运而生。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牵头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从战略、运营和创新三个层面制定了七条原则性倡议,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制定、项目管理、对外沟通,以及绿色金融工具运用等,供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自愿基础上采纳实施。截至2020年9月,“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的成员范围已扩大到37家签署机构和12家支持机构。
03、“一带一路”债券发行主体日趋多元化
“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主体丰富多样,有融资需求的主体也较为多样,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类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的企业及金融类机构、境内地方政府、境内外企业等在内的政府及市场主体均已广泛的参与到“一带一路”相关债券的发行之中。
1、境内外机构或企业积极在我交易场所发行“一带一路”债券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社会与沿线国家企业不断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积极探索债券融资方式,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2017年3月,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10亿元人民币债券,这是首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发行的熊猫债券,为更多境外企业来华融资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成功发行进一步拓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资金融通渠道,深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方式。
中国企业也积极利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证券交易所等渠道,通过债券发行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多元化筹措资金。2017年4月,招商局港口2017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发行。这是中国国内首支“一带一路”建设中期熊猫债,首期募集资金25亿元人民币,将专项用于“一带一路”港口建设及经营等互联互通项目。2018年1月,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3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建设公司债券,成为首家国内企业公开发行的“一带一路”建设公司债券。该项目于2017年6月被浙江省发改委列入《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汇编》,属于浙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红狮控股集团作为一家专业生产水泥的大型民营企业,先后在缅甸、老挝、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投资布局,为满足老挝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高品质水泥的需求,红狮控股采取发行“一带一路”债券的形式募集资金,用于水泥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高标号水泥200万吨,可整体提升老挝水泥工业的整体水平。2018年普洛斯发行“一带一路”公司债券,其发行额度不超过12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集团收购的欧洲“一带一路”沿线物流基础设施资产。欧洲资产并购的完成将与普洛斯现有的物流设施组成覆盖欧、亚、美洲的全球“一带一路”物流设施网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的互通互联。2018年3月,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一带一路”公司债券,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一带一路”债券业务试点的通知》后首单由境内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一带一路”公司债券,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公司在文莱的PMB石油化工项目,该项目是首批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库的重点建设项目。此次债券的成功发行对促进中文两国之间的贸易畅通,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金融机构不断推动境外“一带一路”相关债券发行
除了用好境内交易场所之外,中国金融机构不断尝试并积极探索在境外融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6月,中国银行在境外市场成功发行了4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债券,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分支机构的资金需求,成为国际金融市场首笔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此次债券的发行主体是中国银行阿布扎比、匈牙利、新加坡、台北和香港五家海外分行,涵盖人民币、美元、欧元、新加坡元四个币种,发行金额分别为50亿元人民币、23亿美元、5亿欧元和5亿新加坡元,折算合计40亿美元,且在迪拜纳斯达克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台湾证券柜买中心、香港联合交易所五个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国际金融市场首笔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显示了中国金融机构的跨境资金协调能力及全球资源高效配置能力。
2019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成功发行10亿元“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离岸人民币债券,债券在新交所挂牌上市。这是建行新加坡分行在本地市场发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系列债券的第四期。截至当时,建行新加坡分行已在市场发行四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债券,币种涵盖人民币和新元,加上第一期的10亿元狮城债券,募集资金累计超过12亿新元等值。本次债券吸引了欧洲、亚洲及中东等地区中央银行、银行类金融机构、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者的踊跃认购。该债券的发行也是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重视和支持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举措。
04、“一带一路”债券发行已成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融资工具
绿色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发行者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且募集资金的最终投向应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相较于普通债权,绿色债券在募集资金用途、绿色项目的评估与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跟踪管理以及相关年度报告等方面都作出了特殊的要求,是各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一是为绿色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绿色债券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可以更好利用社会资本为绿色金融项目提供充足资金,快速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二是相较于银行借款的较短融资期限,绿色债券的期限可根据需要确定,绿色企业可直接发行期限比较长的绿色债券,比如5年、10年等。
201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首笔“一带一路”气候债券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折合21.5亿美元。工商银行该笔“一带一路”气候债券涵盖美元和欧元两个币种,分3年和5年两个期限。本次交易募集资金将支持工商银行全球范围内已经投放或未来即将投放的可再生能源、低碳及低排放交通、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等四类合格绿色信贷项目。本次发行的绿色债券是第一笔获得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气候债券”认证的中资金融机构债券,也是第一笔以“一带一路”沿线绿色项目为主题的绿色债券。2017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发行了首笔中国准主权国际绿色债券,包括5年期美元债5亿和4年期欧元债10亿,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清洁交通、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保护等绿色产业项目。
此外,国际社会也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英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经验丰富,并与沿线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二十国集团(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联合牵头人,中英双方加强优势互补,积极引领和推动绿色金融更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发行10亿美元绿色债券,并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备忘率》。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CBI)总裁肖恩·基德曾表示,CBI和中国已在绿色发展领域开展诸多富有成效的合作,譬如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提供绿色债券发行的认证服务,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更好服务“一带一路”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