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共和国(简称吉布提)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东南与索马里接壤,北联厄立特里亚,西部、西南和南部同埃塞俄比亚毗连。吉布提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港口服务业,受世界经济气候影响太大,而且这种影响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越发严重。
在面对多重困境的情况下,吉布提政府加速推进港口现代化建设,由中国招商局参与,共同制定了新港口建设发展的计划,目前新港口已经在多哈雷地区完成前期建设,开放了部分泊位,可供散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舶靠泊,卸货作业。新港口的投入使用将直接解决一大部分依靠港口操作作业生活的劳动人群就业,另外新港口正在招商局的计划下,培养新型现代化装备所需的劳动力。
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一、物流环境分析
由于吉布提主要以港口为主要经济来源,吉布提当地注册的清关公司在2015年3月之前共计有150家左右的清关公司,2015年3月吉布提发布新的经济法,不允许外资成立清关公司,且船代公司需与清关公司分离,不可使用同一家公司注册名称。该法律颁布后,吉布提关闭了外来66家清关公司,终止了其清关服务。目前吉布提清关公司合计96家左右,很多清关公司规模非常小,甚至有个人注册的清关公司。
通过市场摸底,第一类实力相对雄厚的清关公司占比在10%左右,主要为原来船代公司中剥离出的清关公司,这些清关公司大多入驻吉布提时间较长,且业务量稳定,业务熟练;第二类清关公司多为运输公司或某些企业设立的清关公司,占比在20%-30%,这类公司业务能力一般,效率一般,业务量相对较少;第三类公司为个人成立的清关公司,占比较大,这类公司的法人一般都是以前在其它一二类公司任职的清关人员成立,接零散活较多,不能承接大型项目的清关工作,但是在小问题的处理上比一二类公司要尽心尽职,灵活多变,此类公司合作中需要严格把控风险,谨慎启用。
二、物流项目分析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政府同其它非洲国家一样积极参与,与中国政府合作签订并实施了关于基础建设、能源、医疗、交通等各方面的项目,截至2014年底,我国对埃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9.1亿美元,全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4亿美元,同比增长55%,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埃塞最大贸易伙伴和最主要的外资来源。
在吉投资的项目主要有港口、交通、电力、通信、金融等,其中埃吉铁路总投资超过40亿美元,新港口的建设投资超过5亿美元,天然气项目投资25亿美元。目前正在实施的大型项目有吉布提新港项目、埃吉输水工程、吉布提最大能源项目-天然气工程、吉布提自贸区项目等。
由于埃塞没有自己的海港,只有内陆干港,所以绝大多数货物进出口都需要从吉布提中转,埃塞俄比亚作为东非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政府明确在未来五年内,与几个主要国家建立产能合作基本架构,埃塞成为国际产能合作先行先试重点国家之一。
1.在吉工程物流模式分析
在吉所建工程项目的主体是中资单位,很多企业内部有专门的物流部,大多数物流与采购是一个部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一共有三种物流运营模式:
第一种:企业内部的国际物流部全权负责海外本项目的物流,对清关和运输的过程把控。
这种模式需要专业的物流人员对所在国的物流过程非常了解,且需要了解当地的物流市场,对清关、运输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弊端是本企业的海外物流人员一般不会外派太多,进而丢失了从卸船、短倒、堆码、装车、运输的部分控制力,容易产生较高的货损率。尤其是吉布提老港的操作质量低下,工人的整体安全意识差,对货物的保护不到位,容易产生货损。
第二种:中资单位成立物流部,自己负责物流中的一部分运营,其他一部分相对不太重要的部分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做。
比如很多中资单位看中货物到港后的清关进度,但是运输就不会太注重,所以会专人负责清关,运输外包给当地的公司去做。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有效控制物流进度,效率较高,缺点是专人负责海外物流清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中方人员不如当地清关公司的效率高,尤其跟一些比较大的清关公司相比,劣势明显。
第三种: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全权负责物流。
这种模式是现在较多企业采用的模式,相比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该模式有以下优势:专业的物流公司对物流的各个流程了解透彻,有丰富的运营经验,能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有效控制物流的每一个节点;可以有效降低货损率,物流公司是专门服务于客户的,能在需要把控的点上安排充足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防止货损出现;即使出现货损,能即使发现货损,界定货损责任人,及时安排走保险程序,以及向客户反映,争取尽早补货;降低费用支出。
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势必需要支出服务费,但是海外工程项目一般来说都是政府合作项目,需要保证工期内顺利完工。
2.在吉工程物流发展走势
通过以上三种模式对比,且在实际项目执行来看,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资单位趋向于第三种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物流过程的有效管理控制。工程物流的发展与工程项目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取代了企业内部的物流。
工程项目主导方选定物流企业合作,通过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第三方物流公司,控制整个物流流程,了解货物实时动态,高效管理物流过程,以达到控制整个项目进度的目的。吉布提本身作为一个港口国家,物流资源正在不断增加:交通网不断完善,运输方式多样化,物流装备更加先进,运输能力不断提升,这些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为工程物流,尤其是中资单位在吉布提和埃塞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在吉中资物流市场分析
目前在吉布提注册的中资物流公司主要有5家:中外运(DTT)、海程邦达(Bondex)、盛伦(Sunline)、汉盛、新阳光(New Sunshine,简称NSS)。除以上5家已经注册的中资物流单位外,吉布提有多家物流企业的办事处,一般办事处有1-3名中方人员,少数公司除外,主要负责监督代理公司完成货物到港后的所有物流任务。
这些公司包括:一带一路(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Tbari)、众源(Resco)、恒鑫物流、惠泰大件等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跟随项目进入吉布提-埃塞物流市场,在这一区域,这些公司基本属于转包,与代理合作的性质,没有长期稳定的业务,一般在所做项目结束后退出市场。
4.吉埃物流经营难题
(1)物流资源不足。
如上文所说,吉埃物流主要依赖于公路运输,而埃塞至吉布提段的公路运输主力在埃塞,埃塞车辆供给会受到政府物资的发运影响,在政府物资集中到港的情况下,这一区域的运输车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现场装卸货所需机械缺乏导致车辆集中到达目的地不能及时卸货,产生压车费;同样的,港口装车设备不足,设备落后,产生压车费,且容易产生货损。
(2)收付款方式有难题。
吉布提工程项目的结算大多使用美金结算,主要原因是吉布提法郎兑美元的汇率10年以来保持稳定,不会存在太多问题,但是埃塞俄比亚工程项目一般采用美金和比尔按照比例付款,甲方的支付方式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结算方式,通常项目结算美金和比尔的付款比例为1:1,所以很多物流企业在消化比尔的问题上很难找到突破口。目前有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投标的标书中明确规定了比尔的付款比,并规定必须能接受此方式的公司才可投标。
(3)当地员工操作质量低下。
为了降低操作成本,海外物流最好是使用当地人员,使公司能本土化,落地生根,但是吉布提目前港口操作人员总体素质低下,没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在物流操作的各个环节极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相信随着新港培训制度的建立,会逐年得到改善。
吉布提-埃塞物流发展战略的思考
一、本土化发展战略
国际工程物流进入当地物流市场往往是跟随工程项目进入的。绝大多数物流公司在海外发展过程中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能长期在同一地区或国家长期稳定发展,这跟国际工程物流的属性相关,尤其服务于中资单位的物流公司客户单一,往往服务于数量较少的中字头企业,跟随项目发展的特点显著。如何在一个地区或国家长期扎根,稳定稳步增长物流业务量成为未来需要物流企业思考的问题。所以本土化发展是未来国际物流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思想。
国际工程物流在海外运营管理往往需要考虑人员派遣和成本控制的问题,本土化发展战略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物流企业通过培训和培养所在国本土劳动力,使其了解本企业物流经营模式,增长相关运营操作经验,以期完成企业在海外工程物流方面的操作,甚至可以进行海外物流独立的管理和开发工作,有效控制成本,使得利润最大化。物流发展本土化,通过对市场的考察,可以进行战略投资,分析物流装备数据,对物流所需的机械、车辆、用地等资源投资,实现在本地利润最大化。
二、一体化发展战略
通过对这一市场的分析,目前在吉物流企业多数参与整个物流环节里面的一段,对物流整个过程的管理集中在自己所负责的区段内,对本企业责任范围外的物流过程不能有效管理。这样会导致货物安全性无法保障,物流在途时间拉长的现象产生。
在吉-埃区域工程物流领域,很难有哪一家公司能消化大型工程物流项目,往往需要多方合作,物流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际工程物流发展成熟,一体化发展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企业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看待发展,把握机会。纵向一体化能实现物流企业对上游和下游的控制,综合制定最精准的物流计划,实现门到门物流把控,节省物流时间和成本;横向一体化通过联合或合并同行竞争企业,更出色高效地完成自己的物流服务,也能增加本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地市场占有主导地位。
三、供应链战略
21世纪以来,供应链战略成为了企业盈利的一把利器,通过资源整合、管理过程设计,使得物流成本下降。吉-埃物流的发展不能仅仅着眼于这一区域的海外段物流,需要全程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商管理、信息整合、物流系统装备等方面建立供应链网络,借助于业务外包或寻找优秀的供应者来帮助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改善其价值链上的薄弱环节,填补企业发展战略的缺口,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一些企业得以平稳地渡过危机,持续、协调地向前发展,他们的成功并非完全是因为拥有最大的客户,而在于他们重视业务发展的规律,重视其商业经营中的客户关系。
他们不仅选择了一条重要的供应链而且成为这个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这个供应链网络的整体竞争优势强化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