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埃塞俄比亚56公里新建高速公路项目的实践探索,笔者公司在境外项目的员工属地化管理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

做好前期调查

2014年,埃塞人口数量为9696万人,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国,有充足的劳动力,但失业率高达40%,潜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薪资水平较低,比较适合大量使用当地劳动力资源。

目前,该国普通劳动者月工资约合36-81美元,熟练技术人员月工资约合68-204美元,高级管理人员月工资约合136-363美元。全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约合100美元。通过以上调查,了解到项目所在区域具有实施员工属地化管理的相关必要条件,且埃塞为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政府鼓励企业雇佣埃塞本国劳工,同时加强了对外来劳务人员的管理,要求企业聘用外籍劳工必须出具相关的学历证明和技术资格证书,客观上要求国外企业必须使用相当数量的当地劳动力。

加强制度建设 

工程开工伊始,项目部就认真学习了所在国当地法律法规,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制定下发了《岗位招聘与选用办法》《岗位职称的评级管理办法》《薪酬与奖惩管理办法》《日常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文件,建立健全了涉及员工属地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明确了各业务部门在人员招聘、培训、使用、考核等环节的具体工作职责,使得员工属地化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更加专业化、制度化、合法化。

按需设置岗位

埃塞56公里项目属于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合同工期42个月,项目采用美国规范标准。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与业主及监理专业工程师进行多专业方面的探讨与交流。由于项目中方管理人员在合同管理以及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经验不足,无法保证沟通效果良好。

项目实施员工属地化管理,聘用了当地工程师,以解决中方管理人员不熟悉美国规范和对相关的论证、计算及相关英文报告的编写不顺畅等问题,保证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同时也符合埃塞政府对外来劳工的规定。

考虑到出资方非洲发展银行、埃塞公路局及监理对项目的社会、环境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项目部认真研究,并确定了适合项目的属地化岗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桥梁、水文、材料、现场实验、预算合同管理、道路、社会与环境、安全、艾滋病宣传防护等专业工程师岗位;另一类是物资库管、施工、外事、机修、关键设备操作、特殊工种等岗位。

根据工作岗位特点,项目部还确定了不同岗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分别是:技术人员技术职务、领工技术职务、技工技术职务、技师技术职务、商务人员技术职务。除技工和技师分为三级外,其他分为五级,分别是:助理级、初级、中级、高级、专业级,不同类别和级别享受不同的薪酬待遇。通过岗位和专业技术职务的设定,项目部陆续培养了当地操作手、领班、技术工人等人员。这些人员刚来的时候,甚至没有见过如铣刨机、摊铺机、挖机、装载机等大型先进设备以及测量设备,通过项目中方人员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如今这些人员已熟练掌握操作规程,能够高效完成具体工作。

目前,项目已雇佣外籍员工960人(包含现场工人),与中方人员比例为12:1、项目管理人员中有30%是当地人,技术人员中当地员工占比达到50%。施工工人中,有约140名普工达到了初级工以上水平,45名技工可以独立开展技术性作业。

拓宽用工渠道

项目部聘用当地劳动力主要通过三种途径:

一是由项目部直接对外公开招聘有多年工作经验、相应资历的各级工程师。项目共招聘工程师12人,具体岗位分布如下:实验工程师两人,合同管理工程师一人、计划工程师一人,结构工程师一人,水文工程师一人,地勘工程师一人,道路工程师一人、社会工程师两人、环境工程师两人。

二是由项目组织对埃塞大中专院校和当地国家认证的组织培训机构进行考察合作,为学院的应届土木工程类毕业生或推荐的培训人员提供实习机会。实习期满后,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择优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成为项目正式员工,享受应聘岗位薪酬待遇。截至目前,项目部已为18人提供了实习机会,已正式录用了8人。

三是直接从施工生产一线选择专业技能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沟通能力好、有责任心的优秀工人,由劳资部门面试和审核,报项目经理批准后,进入工作试用期,享受试用期管理岗位工资待遇。截至目前,项目已从生产一线择优录用工人12名。

坚持依法合规

项目部根据岗位工种不同,对各类聘任人员设置了至少一个半月的试用期,试用期间指定至少一名中方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考察。试用期结束后一周内,由负责考察人员提交试用期考核报告,报项目经理批准后,成为项目正式员工,享受应聘岗位薪酬待遇。试用期工资按所应聘岗位工资标准80%开支。试用期间发现应聘者严重不符合应聘要求的,由负责考察人员填写《当地管理人员试用期中止通知书》,报项目经理批准后停止试用,不再列入该岗位的考察。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已经定职的当地管理人员,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专业技术职务不同程度的降级处理。

为了解决当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的资格评审问题,项目部组织成立了“当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新招的当地管理人员在实习期或试用期满合格后,直接定职为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个别能力特别突出的,经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最高可破格定职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根据专业技术职务不同,项目部还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各档序岗位的工资范围取值时,把专业技术职务的等级及任职年限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遵守埃塞当地法律法规,项目部在与属地化员工签订合同前,首先将合同交由当地律师进行审核,然后再正式由劳资部签订,合同须满足埃塞国家劳工法,明确属地化人员的工作时间、酬薪福利、劳动纪律、合同有效时间等,然后对其个人档案进行存档,档案包括本人所在地政府出具的求职推介信、雇佣合同、请假条、处分通知、警告单、劳保发放记录、工伤记录、解雇信、实习期考评表、季度考评表等。

项目部人力资源部建立了属地化管理人员信息档案库,负责向项目经理申请初次核定或调整当地管理人员工资标准,经项目经理审批后执行。当地管理人员的开支情况以季度为单位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备案。无特殊情况下,项目部每年6月底和12月底,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做统一的系统小范围调整。年功工资的计发以劳动合同签订日期为准,连续工作满12个月后开始计发。年功工资标准为:基数标准20-40美元/月,上涨标准为连续工作满12个月上涨10-20美元/月。项目部及时为当地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提供宿舍、通水电,提供床、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并按月发放基本生活用品、电话费等。

项目部依据埃塞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地区相关规章制度对当地管理人员实施奖惩。项目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平等对待当地普通劳工,严禁打骂、歧视当地普通劳工。对连续无故旷工时间超过10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20天的,专业技术职务降一级处理;对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连续无故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加强教育培训

项目部注重加强主要、稀缺岗位人员的培养,通过提升技能水平、端正工作态度,为选拔管理骨干做好储备。

一是联系经所在国认证的组织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挑选部分当地头脑灵活、工作敬业、文化程度高的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以及认证取证。

二是加强日常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属地化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及时将国内企业、项目部的各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作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等内容,通过日常培训的方式灌输到当地人员的头脑中,从而提高属地化员工对项目部管理工作理解和认可,也为双方有效沟通建立了好的基础。

三是加强中方人员与属地化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项目部将国内“师徒传帮带”的做法扩展到了当地工程师中,有新人员到项目部入职后,由当地工程师负责引导新员工,利用当地工程师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帮助新入职员工更好地成长和了解海外项目在当地的运作。比如,埃塞56公里项目部去年引入了三名见习生,为使培训落到实处,项目部为每一位见习生均指定了一名中方指导老师和一名当地工程师共同担当指导老师,并签订了师徒协议。由于当地工程师能较中方人员更好地理解合同,且具有语言优势,在当地工程师的引导下,新员工很快便了解了项目合同内容,并且迅速地提高了英语书写与交流沟通能力。

加强属地化的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交班会制度。项目部每周一、三、五召开日常工作会议,中方员工与当地工程师用英语交流,加快了当地工程师融入项目的进度,也极大地促进了中方人员的英语口语水平。

二是执行试验检测与质量监控双检制。中方与当地实验工程师分别对工作内容进行检查,主要内容为原材质量、各种配合比、重要施工过程中检查,如G30、面层沥青混凝土、重要结构物施工等。若双方检查结果有矛盾,以其中检查结果不合格者为准。通过实行双检制,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是加强社会环境及文明施工管理。针对项目周边社会、环境及文明施工等问题,项目部每周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讨论,由环境、社会工程师负责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目前,项目聘任的社会、环境工程师已融入项目日常管理。项目在社会、环境管理及文明施工方面,已多次受到世行、非行和业主的肯定与赞赏。

通过开展海外员工属地化管理课题研究,项目部在解决海外项目劳动力有效资源短缺、提升项目管控能力、提高项目盈利水平营造良好内外部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仍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将继续以深入开展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海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做出企业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