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应国际工程承包行业愈演愈烈的竞争形势,越来越多的承包商开始通过参与投资、协助项目发起人解决资金问题来获取总承包资格,参与投融资项目已成为市场主流,但多数企业对投融资项目风险把控不足,本文对投融资模式下国际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国际投融资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旨在通过对投融资风险管理的优化提升,有效助力广大工程建设企业在海外顺利运作实施投融资项目,对国际投融资项目的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国际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0、背景

随着我国“走出去”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际工程承包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依靠传统的EPC模式承揽项目越来越难,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驱使越来越多的承包商“带资”建设工程项目。通过参与投资、协助项目发起人解决资金问题来获取总承包资格,已成为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新常态。面对参与国际投融资项目的迫切需求,工程建设企业如何成功运作项目、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在风险管理方面深耕细作,以确保投融资项目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成为日益突显的问题。

1 风险管理概述

投融资项目的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工程建设企业熟知风险管理的常用措施,只有做到对风险管理措施了然于心,在识别出项目风险后,才能迅速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以下是投融资项目风险管理中最常用的四种应对措施。

(1)风险避免

风险避免也叫风险排除,是风险应对的首要的、最有效的措施,因为风险不存在了,将来不需再考虑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活动。通常适用于非常重大的风险,但可能会导致项目终止,例如不接受业主要求承包商承担的不合理义务和工作。

(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利用合同文件向交易对手转移部分风险。保险即是一种特殊的风险转移方法,例如购买中信保或其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保险,或购买金融避险产品等。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指从两个方面降低风险等级,包括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具体措施有谨慎选择合同参与方;在EPC合同、运维合同、采购合同等下游合同中加入报告义务或监控权利;下游合同中对于时间或履约义务留有余地;加强现金流监管和控制等。

(4)风险保留

风险保留指保留风险,但在预算时留有一定空间,因此仅适用于对项目影响较小的风险,例如预留风险准备金,在设计维护成本预算时保留一定空间,以预防成本超支。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风险四种方法均能适用,每一种方法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措施可以同时适用。

2 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工程企业国际投融资项目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本文的研究十分必要,主要考虑现状及存在问题两个方面的原因:

(1)针对投融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缺乏

虽然近几年学术界对投融资项目的研究开始逐步兴起,但大多针对投融资项目的不同模式和基础理论展开研究,内容涵盖面广,但对企业的实践指导性不强。站在工程建设企业的角度,以实操为目的,对风险管理这一方向进行的研究不多,使得工程建设企业对投融资项目的风险管理认识普遍不足,这个方面的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2)风险管理理论较多、指导性较弱国际投融资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参与方众多,导致项目风险高,且涉及项目开发、融资、建设、运营的各个方面,风险管理难度大。针对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国内不乏相关研究,各类理论丰富、评价模型多样,但当国际工程项目结合投融资模式后,对这一新兴领域的项目运作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研究仍较少,风险应对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参与投资的工程建设企业仍处于风险管理的摸索之中。

3 、国际投融资项目风险管理的优化提升

3.1 提升政治风险防控能力

政治风险是指因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发生改变,给项目投资者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战争、暴乱及恐袭,征收风险,主权违约,汇兑限制,以及法律变更。针对政治风险的应对措施,工程建设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三个举措:

(1)风险避免

免在政治风险高的国家投资项目,特别是在没有政治保险的情况下。

(2)风险转移

一是购买政治险。可提供政治险的机构包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其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ECA)、以及私人公司。二是针对汇兑限制风险,要求东道国政府提供货币兑换的支持等。

(3)风险控制

一是与东道国政府签署效力级别高的特许权协议。二是与拥有东道国本地知识和影响力的当地企业或大型国际企业合作。三是优化投资架构,从BIT的机制中寻求救济。

3.2 强化商业风险管理

商业风险指信用主体破产、倒闭和清算的可能性,以及信用主体违约,拖欠应付的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其中信用主体指业主或项目公司。商业风险的管理方法具体有以下两种:

(1)风险避免

是进行详细尽调,包括对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业主、合作者各方的资金状况、偿还能力、专业能力、可靠性和诚信程度等做出细致调研,重点关注项目业主的回购能力和信誉记录,决定是否参与融资,防止盲目决策。二是避免在信用风险高的国家投资项目(特别是如果没有政治保险的情况下),例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整体信用环境不好。

(2)风险转移

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例如购买中信保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或者其他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商业险。

3.3 规避市场和经济风险

在考虑市场和经济风险的应对措施时,我们将这两个风险又做出了更细的划分,市场风险主要包括需求和供给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需求风险转移

求风险指项目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不足,进而影响项目收入的风险。例如,管道项目的管输量不足,电站项目的调度不足、用电需求不足,交通项目的流量不足等。具体应对措施主要指风险转移:一是收入保障机制,包括东道国政府或项目接收方依可用性和运营表现付费的机制,政府或项目接收方基于供给付费的机制,以及保低流量或收入政策。二是增信措施,例如东道国政府提供收入担保等。

(2)供给风险应对

供给风险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上游产品供应的不确定性。例如油气管道投产之后,上游端口向管线供油、供气的不确定性,包括供应的量是否有保障,价格是否能够确定,违约是否有充分的赔偿,当因不可抗力等极端情形终止供应后应如何处理。具体应对措施包括:与上游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增加产品的储备;如果是东道国政府部门负责相应的安排,则供应协议纳入政府违约范畴,或者由政府部门提供担保。

(3)汇率风险应对

汇率风险指工程建设企业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过程中,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应对措施包括:靠与东道国、项目公司、业主的协议条款兜底,例如汇率贬值超过X%,我方损失的部分由对方赔偿;直接以人民币或美元计价,但美元计价仍有风险;购买金融产品,对冲外汇风险。

(4)通胀风险应对

通胀风险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对项目建设、运营等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工程建设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应对措施包括:按公认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调价;协议中规定调价公式,通货膨胀率超过X%,则按XXX公式调价等。

3.4 调控项目执行风险

项目执行风险主要指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公司和承包商遇到的风险,具体包括许可审批、成本超支、完工和运维四项风险,每项风险对应不同的调控原则。

(1)许可审批风险调控

许可审批风险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必须获得某些许可,而给项目执行带来的困难。许可审批风险可能由投资人承担,也可能由投资人和政府分担。具体表现形式有许可清单不清晰,哪个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办理许可不清晰,项目特定许可、或审批迟延获得、或无法获得,项目特定许可失效,项目特定许可到期后无法更新等。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风险避免。将获得特定关键许可作为开始实施项目的前提条件。

二是风险转移。例如就工程建设、运营等相关的许可审批义务,传递给相应的分包商;或者对于法律尽调中发现的不能由外国投资人自行获得或者自行获得成本较高的许可或审批,在谈判投资协议时,要求政府负责获得或提供必要的支持;又如在特许权协议中,将上述情形视为政治不可抗力中的一项。

三是风险保留。如在拥有成熟投资许可制度的国家投资,尽管政府不提供许可支持,对于投资人而言也并非重大风险,可以采取风险保留的方式,但仍建议在前期做好法律尽调,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申请相关许可。

(2)成本超支风险调控

成本超支风险指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实际项目成本超出预算的不确定性。造成成本超支的原因可能包括施工成本估算错误,施工材料价格上涨,由于承包商、分包商原因导致成本增加,意外事件和不可预见风险的发生,以及汇率波动等。

特许权协议项下,成本超支风险通常由项目公司承担,但一些政府付费项目中,政府支付的价款允许根据一些因子调整。项目公司主要通过EPC固定总价来转移大部分成本超支风险,贷款方有时还会要求项目公司股东提供成本超支承诺。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如下:一是成本超支承诺。在不能得到充分担保,但贷款人希望得到施工风险保护的情况下,股东承诺提供足额资金(通常有上限)以支付建设成本的增加和延误期间债务的偿还,直到项目“完工”。

提供人通常是项目股东,按持股比例作出承诺,但也有承包商提供的情况。其中项目“完工”的定义,一般指能够证明项目可实际运作且产生收入,或项目成功商业运营后一年。二是风险转移。在特许权协议项下,如果为政府付费项目,政府付费的价款中在计算施工成本时,考虑加入调整因子,例如CPI,汇率等;针对政治类不可抗力、法律变更等意外事件发生情形,谈判救济条款,包括特许期延长、经济补偿等;还可以将大部分风险转嫁给EPC承包商,承包商背对背转嫁给分包商。针对无法通过特许权协议覆盖的意外事件风险,可采取购买保险的措施。

(3)完工风险调控

完工风险指项目延迟完工或无法完工导致项目延迟运营或无法运营,给项目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导致完工风险的原因包括政府违约、政治不可抗力、自然不可抗力、项目公司违约、承包商违约、不可预见风险等。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签订完工担保协议。

二是风险转移。例如在特许权协议下谈判救济条款:因政府违约、政治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的迟延完工,要求特许期限能延长,且项目公司能够获得足额的补偿;因自然不可抗力事件引发的迟延完工,要求特许期限能够延长;或者大部分风险转嫁给EPC承包商,承包商背对背转嫁给分包商;还可购买保险,投保可能会导致项目迟延的不可抗力风险等。

三是风险控制。例如选择拥有足够技术和资金资源的有经验的分包商;在分包合同中设置里程碑付款机制,预留部分付款直至项目完工;或者限制分包商终止合同的权利。

(4)运维风险调控

运维风险主要表现为运营成本超出预算、项目产出量低于预期、项目产出的产品质量低于预期等。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选择有经验的运营维护承包商,并搭建最适合的运维管理模式。典型的运维管理模式包括交钥匙方案和“成本加费用”方案,需权衡利弊后选择更适合项目的方案。一是交钥匙方案。运营商负担运营的全部责任,雇佣所有的员工以及收取所有的固定及变动的运营和维护费用。

该方案的优势包括:对项目公司操作简单,将几乎所有风险转移给运营商,缓解融资压力;在某些领域运营商更专业;运营商可以充分控制运营,有机会将收入最大化。该方案的劣势包括:项目公司会失去控制权,将完全依赖运营商,将面对与运营商关系恶化、运营商破产等风险;价格昂贵;运营商承担的风险极高,尤其当不能够充分控制所有运营风险时。二是“成本加费用”方案。业主承担绝大部分的运营责任,运营商仅基于成本加上费用提供有限的服务。该方案的优势包括:对项目公司来说价格低廉,且赋予项目公司构建其自己的运营及管理机构的权利;对运营商来说费用收入可预测,风险小。该方案的劣势包括:对项目公司来说,考验其预算与成本控制的能力;对运营商来说,利用其经验的空间较少,利润空间较少,风险不好划分。

3.5 应对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分为政治不可抗力和自然不可抗力两类。政治不可抗力主要指东道国政府政策带来的风险,基本等同于政治风险,包括征收、法律变更、政府许可被拒、战争、政治性暴乱或罢工、特许权协议被认定无效等。自然不可抗力主要指天灾、瘟疫和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火灾爆炸等事故、受不可抗力影响导致燃料、水电供应短缺等。

(1)风险转移

一是购买保险,大多非“政治不可抗力”的自然不可抗力都是可保风险,因此项目公司可以通过对项目财产购买财产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等保险品种来避免项目收入的损失。二是在合同中约定特定的救济机制,例如转移部分风险给政府方。

(2)风险控制

确保所有下游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与特许权合同一致。

(3)风险保留

针对无法避免的风险,在设计财务预算时要留有一定空间。

4 国际投融资项目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4.1 完善组织机构

合理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工程建设企业成功运作国际投融资项目的基础。一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本部除设置常规的职能部室外,至少还应设置投融资部、建设管理部和运营管理部,分别管理投融资项目从开发、建设到运营的三个不同阶段,使企业具备可以同时运作多个投融资项目的能力;投融资部和建设管理部均需设置风险管理岗位。二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不断完善“投建营”一体化体系建设,逐步成立专业化的海外投资公司,将投融资项目全权交给专业的子公司进行运作,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综合竞争力。

4.2 培养专业人才

工程建设企业成功运作投融资项目的核心在于“选对人、用对人”,聘用并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等专业人才,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真正提高企业运作投融资项目的核心竞争力。针对投融资项目运作,应以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风险管理人才为目标,建立培养平台,设计培养方案,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投入,加强专业考核管理,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统筹推进梯队人才队伍建设,最终打造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际投融资项目管理团队。

4.3 健全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工程建设企业成功运作投融资项目的保障。一是要出台详细的企业投融资管理办法,配合投融资项目全周期管理办法,从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层面,提纲挈领地制定方针政策,并做到与时俱进,每年修订,使管理办法切实用于企业和项目管理。二是配合投融资管理办法,修订企业的其他规章制度,包括合同管理办法、财务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保证制度之间的匹配性、协调性,确保企业整体制度体系的和谐统一。结语

由于国际投融资工程建设项目结构复杂、投资回收期长,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要参与项目投资的承包商,迅速提升自己以往单纯作为承包商的定位,从项目发起人和股东的角度出发,通过深入开展法律环境尽调、精细研究关键合同、全面识别项目重要风险等方法,有效提升投融资项目的法律、合同、风险管理水平,促使投融资项目顺利实施,最终推动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