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笑话估计大家都看过:活了89岁的巴菲特开了眼界,80多年见了一次每股熔断,却在三周见了四次,不禁感慨自己young and naïve。幸运的国际工程玩家们也亲身经历了全球疾病大流行、经历了大宗商品期货负价格,大概率还要经历大面积主权违约、全球经济大萧条。
21日早晨,看到铺天盖地的石油负价格,不禁联想自己专业上的负电价,匆忙写一篇小短文。
(一)负油价?
首先,这是期货合约的价格,不是现货价格。
期货价格与其约定的交割日密切相关;临近交割日时,价格将反映那个时点市场上更加贴近现实的预期。今天这跌到负值的期货合约是马上到期的、5月份交割的合约。可以预见5月份疫情、经济的负面情况不会有实质向好,而储油空间耗尽、目前市场上对5月的实物交割没有需求已是难以扭转的事实。
举个例子,开演前一分钟,国家大剧院门口180块的票是可以10块钱买到的,因为它马上到期了,明显没有买方需求了。假如这个票存在黄牛手里还有存贮费、运输费、保险费,你再看看最后一分钟的价格?
再看看6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虽有下跌,不还是20多美元吗?大仲马说过,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等待和希望:万一一个月内OPEC大幅减产呢?不久未来减产的可能性体现为一个最强企业裁员的笑话:埃克森美孚表示,石油价格再不上升,我们将裁员部分参议院议员。
其次,无论期货价格还是什么价格,本质还是标的物本身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即将到期的5月期货,多头如果不出售,将面临很快的现货交割,短时间内安排收货渠道和存储地点的难题;出售了,将面临短时间内卖多买少(买无?)的价格暴跌损失。终究还是多头卖方在实货负担和出售降价这两者相权取其轻的过程。
(二)负电价
欧洲多个竞价上网国家出现过负电价,德国是其中常客。从原因上讲,不同燃料来源的发电端去竞争价格,包括原料最贵的燃气、燃煤,价格较低但要靠好库容的水电,到原料不要钱但靠老天眼色的新能源。
首先,说说原因。德国这种发达国家,新能源比例大。出力端依赖天气,自然条件好时的出力常常供过于求;负荷端依赖生产生活习惯,大型节假日难免负荷需求减少。两项叠加,导致每年都有比较短的时间可能形成负电价。
其次,问题来了,为啥发电端不停机?
第一,发电停机涉及电网稳定的国家安全问题,顺此问题鄙视下无脑人士倡导的全球停电一小时运动。第二,从行业上看。火电停机涉及运维成本问题,涉及上游燃料机制安排问题,涉及长期售电协议对停机的合同限制问题,涉及(非长协)发电商遵守电网稳定性规则的问题。水电停机涉及蓄水能力问题和防汛安全问题。新能源方面,多数享有金融工具保护下的实际补贴价格作用,相比传统能源对负电价的抵抗能力更强一点。(心语:罪魁祸首反而抵抗力强,看来不光人生就是这样。)如果新能源的补贴收益远远抵不住负电价损失,自然可能选择停机(停机成本还是要小于火电的),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停机和坚持比较损益后的选择。
因此,各发电商在某个阶段(如果此阶段不长的话),宁愿贴钱挺过去,继续保持发电权、保持上下游机制安排。
再次,顺道劝普通百姓放弃用电还挣钱的幻想。负电价是特定短时间内的大宗批发价格。百姓那时的购电价格可能会下降,也永远是正的。实际上,百姓反而可能为了鼓励新能源的补贴电价,常年都要被迫多缴新能源附加税。丢掉幻想,好好工作挣钱吧。
(三)给国工人的结语
适应强者创造的供求关系导致的、看似奇特的价格,是企业做商业化市场的必修课。儿时的脑海曾深深烙印着教材中万恶资本主义的证明--大萧条时期倒牛奶进水沟,现在心理素质好点了,也在学着理解负油价和负电价,这是一个过程。
石油期货负价格,不是现货负价格,该做产油国的现汇项目还要做,不过多看看国家制作预算所依据的现货价格(估计还有乐观到60-80美元的)。电价负价格,是梦想挑战自己、投资海外竞价上网市场的改革者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