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预测,2022 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不均衡复苏将使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对通货膨胀、疫情冲击和财政紧缩等方面的持续担忧正在抑制投资者对开发类项目的热情,令政府为基础设施项目寻求融资的努力承压。然而,对于那些能够克服疫情造成的项目延误、并能够成功地将资本流向引入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的市场来说,2022年则充满机遇。
亚投行认为,国际社会应继续在推动亚洲实现均衡和绿色复苏的努力中携手合作,促进协同的经济发展。投资者和多边开发机构所肩负的首要任务包括:为公平合理分配疫苗提供融资,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融资力度,提高设计并推进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项目的能力建设,促进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 (Erik Berglof) 指出:“过去两年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尚存,但亚洲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积极的复苏迹象。然而,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保持对关键领域的投入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加快疫苗接种工作,并推动新兴市场向净零目标的过渡。”
亚投行预测,2022年,以下趋势将对亚洲基础设施领域产生影响: 1. 通胀预期走高和经济复苏不均衡:不同的疫苗推广方法、获取疫苗的难易程度以及执行相关支持性政策的能力差异将导致各国复苏程度与速度的不均衡。面对加剧的通胀压力与经济下行风险,多国央行可能会提高加息的幅度和频率,这将造成低成本资金流动性的稀缺。高债务经济体和高杠杆企业将面临债务重组的压力。市场上,投资配置结构良好的基础设施资产以对冲通胀风险的意愿可能会越来越强。决策者也需要在规划基础设施投资时,综合考量增高的价格和贷款利率、供应链中断、以及疫情导致的项目延迟等多种因素。
2. 净零排放转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的积极谈判成果以及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主要经济体陆续宣布的净零排放新目标标志着基础设施领域绿色标准革新的新开端。为了兑现这些承诺,亚洲最大的几个经济体将需要向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输配项目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此外,还应加大力度,投资更具气候适应性和复原力的基础设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天气事件。 3. 数字化趋势加速:随着远程办公需求的与日俱增,对互联网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数字互联领域的投资力度将会不断加大。专注于改善互联互通的项目也会不断增多,以应对供应链、物流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多样化交付项目的方式,从限制性合约转向更深层次与更灵活的合作方式。协同交付模式和基于成果的采购将有助于促进创新,打破藩篱,使最佳技术得以应用。同时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劳动力规划,鼓励新人才,尤其是女性和数字原生代,进入基础设施行业。4. 受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投资者持谨慎态度:政治动荡可能会导致金融和贸易制裁,也可能使一些市场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终止,加上疫情下的持续封锁和不均衡的经济复苏,都可能引发不稳定的资本流动逆转,并对新兴经济体的实体经济活动产生负面溢出效应。这种情况下,私有投资者将对投资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保持谨慎,即使政府在迫切寻求更多资金以加大对能源、道路和水利项目的投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状况与此前预期相比更加脆弱,并预测2022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发达经济体加息将导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资本流动、货币和财政状况及债务等方面面临风险。在政策层面,政府应考虑本国具体国情,包括经济复苏程度、潜在通胀压力和可用政策空间。 “融合技术、气候韧性、数字能力于一体的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数据质量,改善互联互通。” 伯格洛夫指出:“像亚投行这样的多边开发机构可以支持政策制定者评估这些可能性并降低投资风险。” 多边开发机构积极为疫情的防范与应对持续提供融资,助力经济复苏。一直以来,亚投行和其他国际组织一道,共同携手支持成员应对新冠疫情。亚投行于疫情初期设立了130亿美元的“新冠疫情危机恢复基金”,用以帮助成员缓解疫情对其公共卫生、经济和金融系统带来的冲击。此外,亚投行已于第六届理事会年会上宣布,到2023年7月,所有投资项目将实现与《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完全保持一致;预计到 2030 年,亚投行累计气候融资总额将超过500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