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11月,俄总理批准了《俄罗斯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确立了顶层规划。俄罗斯油气出口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短期内最大油气出口目标市场仍在欧洲,随着北极航道进一步打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将成为俄罗斯油气出口的重要目标地区。为保持在能源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俄罗斯将氢能和北极油气出口作为其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中俄关于氢能产业的双边合作有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领域进一步升级。《2035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与中国的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高度契合。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新时代,俄罗斯低碳转型对中国利大于弊。中国可加强与俄罗斯在氢能和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性合作,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深化新时代下中俄能源合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绿色发展、低碳减排理念已深入人心。《巴黎协定》190个缔约方中的74个国家已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长期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包括俄罗斯和欧盟在内的61个国家制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多数已实现碳达峰的国家将碳中和实现时间确定在2050年前,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油气出口大国,中国等油气消费大国,则将碳中和时间确定在2060年前。俄罗斯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2021年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6%。受全球化石能源转型、欧盟《欧洲绿色协议》相关政策推出并实施等多重因素影响,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2021年11月批准了《俄罗斯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该战略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前提出的“脱碳路线图”的具体阐释,为俄罗斯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确立了顶层规划。本文从俄罗斯油气出口贸易格局变化入手,分析俄罗斯低碳转型动力,结合俄罗斯低碳发展战略重点方向,为中国企业参与新形势下中俄能源合作提供思考与建议。
1 俄罗斯能源出口格局
截至2021年10月,俄罗斯2021年出口贸易额为3870.7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45.7%。其中,燃料能源出口额达到2083.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8%,在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中依然占主体地位。从能源品类别看,原油、石油制品、天然气的出口量遥遥领先,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2.8%、14.3%和10.2%。俄罗斯的原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天然气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在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达19.2%,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1 油气出口最大市场仍在欧洲
近5年来,俄罗斯出口至欧洲地区的原油量始终保持在原油出口总量的53%以上,出口至欧洲地区的管道气保持在管道气出口总量的85%以上。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出口业务地区最早主要在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近年来随着俄罗斯LNG生产能力的飞速完善,出口至欧洲地区的LNG量也在快速攀升。2019年以来,俄罗斯年均出口至欧洲的LNG数量约为200亿立方米,是2018年出口量的3倍,约占俄罗斯LNG出口总量的45%(见表1)。目前,欧洲仍然是俄罗斯巨大油气资源实现货币化的主要市场。
表1 2016-2020年俄罗斯油气出口至欧洲情况
1.2 油气出口战略东移趋势明显
虽然俄罗斯油气出口最大市场仍在欧洲,但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和欧洲深度低碳转型的影响,俄罗斯油气出口战略东移趋势逐渐明显。近5年来,俄罗斯出口至欧洲的原油和管道气整体呈下降趋势,相较于2016年,2020年俄罗斯出口至欧洲的原油和管道气量占出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下降11.5和2.3个百分点。同期亚太地区油气需求猛增。2020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原油10260万吨,较2016年增加2950万吨,增加40.4%;其中,出口至中国8340万吨,占原油出口总量的32.1%,较2016年增加58.9%。管道气方面,2019年俄罗斯开始向欧洲、独联体以外国家或地区输送管道气。2020年,俄罗斯依托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输送管道气39亿立方米,占当年管道气出口总量的2%。LNG方面,基于LNG的运输灵活性,俄罗斯LNG出口市场基本呈现欧洲-亚太平分的格局。2020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225亿立方米LNG,占LNG出口总量的55.7%,其中向中国出口量增长迅速,达到69亿立方米(见表2),较2016年增长22倍。
表2 2016-2020年俄罗斯油气出口亚太地区情况
2 俄罗斯低碳发展战略
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一大油气净出口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国、第四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碳中和的态度影响着全球脱碳减排进程。全球低碳发展绕不开高碳资产的剥离和高碳资源利用的降低,俄罗斯如果实施完全的脱碳策略,毫无疑问会对其经济财政产生较大影响,若不实施低碳发展策略,未来其国内油气资源将会面临被新能源替代或者加征高额碳税的境地,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市场中的份额下降就是传统能源出口受阻的征兆之一。
2.1 低碳发展战略
2021年,俄罗斯政府开始密集出台低碳政策,设定减排目标,宣布减排承诺,落实减排举措(见表3)。2021年上半年,普京曾先后表示,2024年前俄罗斯12个最大工业中心的有害气体排放量将减少20%,2050年前俄罗斯温室气体净排放总量应低于欧盟水平。2021年10月,普京在“俄罗斯能源周”上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11月,俄总理批准《俄罗斯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提高森林等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实现能源转型为基础,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协同并行,制订了发展基调。该战略提出,到2050年前,俄罗斯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比2019年排放水平减少60%,比1990年减少80%,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表3 2021年俄罗斯政府关于低碳发展方面的主要事件
2.2 氢能成为低碳发展战略重要抓手
主要出口目标市场能源需求和政策变化,推动俄罗斯从旁观者转变成碳中和的积极参与者,俄罗斯低碳发展战略转型抓手也势必与欧洲能源市场需求变化息息相关。对于俄罗斯而言,利用天然气制氢发展氢能产业,有利于保持其能源产品在欧洲的竞争优势,稳固全球能源出口地位。
在需求侧,欧盟2019年出台的《欧洲绿色协议》,宣布2050年率先实现碳中和,2020年发布《欧洲氢能战略》,将发展氢能视为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渠道,积极推动氢能的制取、运输和消费。欧洲作为俄罗斯主要能源出口目标地区,天然气需求正在下降,氢能需求不断上升。2020年,欧盟计划出台跨境碳监管,将碳定价(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推向国际层面;2021年,欧盟提出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在内的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一揽子计划提案,要求欧盟贸易伙伴降低出口产品的碳强度。俄罗斯作为欧洲主要油气来源国,按照欧盟规定,自2022年起需要支付相关产品碳税,这无疑将对油气出口造成高额的经济损失。此外,当前全球部分投资者开始拒绝为化石能源等高排放行业提供融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全球投资者态度转变,倒逼俄罗斯不得不对其能源产品出口作出结构性调整。
在供给侧,俄罗斯有能力在氢能领域抢占出口主动权。2020年6月发布的《2035年前俄罗斯联邦能源战略》中,将氢能经济作为俄罗斯加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点部署方向之一,目标使俄罗斯到2035年成为全球重要氢能供应国。同年发布的《2020-2024年俄罗斯氢能发展路线图》草案,提出计划2024年前在俄罗斯境内建立全面氢能产业链,为传统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了方案。该路线图计划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主导,在上游利用天然气、核能等原料制取低碳氢气,运输环节计划采用天然气管网掺氢方式,通过改造现有天然气管道建立氢气管网,产品则主要出口至欧洲。2021年8月,俄政府批准国家氢能源发展构想,在《2020-2024年俄罗斯氢能发展路线图》草案基础上,计划分3个阶段推行氢能源发展,借助俄罗斯天然气的资源禀赋特点,结合核电解水、碳捕捉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天然气制“蓝氢”和核电水解制“黄氢”。计划2035年氢产量达到200万~1200万吨,2050年达到1500万~5000万吨,氢能或占全球氢市场的20%。
2.3 发展北极LNG有利于重构现有天然气出口贸易格局
俄罗斯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管道气、LNG出口量均在上升。在需求侧,受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继续增长。2021年,中国主要从中亚、俄罗斯和缅甸等地进口管道天然气,从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等地进口LNG(见表4)。在价格方面,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气和LNG,均低于其他国家的价格,有利于中国降低天然气进口成本,符合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需求。而且,相较于从中东、非洲进口油气资源,中国和俄罗斯国土相邻,油气运输便利,地缘政治风险较小,能源交易更为安全。
表4 2016-2020年中国天然气主要进口来源地及参考价格
在供给侧,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天然气,除经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运输至中国外,其他均采用LNG形式。截至2022年1月,俄罗斯仅有萨哈林2号和亚马尔项目这2个LNG项目投产。萨哈林2号LNG项目位于萨哈林岛(库页岛),地处亚欧大陆东北部,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北海道相邻,LNG产品主要出口至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按照埃信华迈(IHS Markit)公司LNG船运数据统计,2020年萨哈林2号项目至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LNG出口量达到965.98万吨,占萨哈林2号项目总出口量的86.1%。但随着日本的氢能发展,日本对LNG进口的需求正逐渐降低,未来除非有新增LNG需求,萨哈林2号项目产能将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北极丰厚的油气资源禀赋是俄罗斯重要的国家战略投资与经济复苏点,地处北极圈内的亚马尔LNG项目,产品主要出口至中国。2020年,亚马尔项目出口至中国的LNG量为333.75万吨,占亚马尔LNG项目总出口量的67.0%。按照北极LNG-2等在建项目规划,到2023年,俄罗斯新增LNG出口产能将达到4980万吨/年;根据《2035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到2035年北极LNG产量将增长10倍,亚马尔半岛等地区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此外,俄罗斯政府积极推进的新北海航线,将为LNG资源进一步出口至亚洲市场提供便利条件。
3 俄罗斯低碳转型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分析
3.1 有利方面
俄罗斯氢能发展目前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并未进行到深入实施阶段,氢能经济嵌入国家经济体系需要吸取借鉴国际氢能发展的最佳实践经验,需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链、提高产能技术、畅通融资渠道等。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超前于俄罗斯,2017年以来已基本搭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级、地级市和县区级四级氢能经济圈,并在此基础上较快发展。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氢能列为应谋划布局的未来产业。未来氢能产业的中俄双边合作有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领域进一步升级。
俄罗斯政府自成立远东与北极发展部以来,远东和北极区域的开发管理职能进一步提升。出台《2035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经济开发、制度管理都取得较大突破。远东与北极发展部部长切昆科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远东开发已取得突破,每年约有2.2亿吨货物通过远东港口,启动红星造船厂项目,萨哈林州、阿穆尔州正在实施大型油气项目,“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东方发射场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俄罗斯的《2035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与中国的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依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2021年以最低进口管道气成本引进俄管道气54.33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68%。黑龙江省黑河市毗邻俄罗斯,紧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和周边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各类化工项目,是与俄罗斯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未来有望以黑河自贸区建设为立足点,以引进天然气资源为重要合作方式,不断深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中俄合作战略升级。
3.2 不利方面
俄罗斯国内的低碳战略会降低原油和天然气出口,对中国和俄罗斯能源合作产生潜在不利影响。2020年,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出口量全面下降,其中,原油产量下降8.7%至1070万桶/日,出口量下降11%至730万桶/日,天然气产量下降6.2%至6380亿立方米,出口量下降8.7%至2380亿立方米。即便如此,俄罗斯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净出口国。从短期来看,受国际油气价格持续高位以及西方国家能源结构失衡影响,俄罗斯国内减产限制出口的可能性不大。长期来看,俄罗斯作为联邦半总统制共和国,很多联邦地方的政策不明朗,不利于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现阶段中俄油气合作方式主要是两国油气企业投资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天然气开发、加工、运输等方面低层次、单一性的合作,合作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建立全方位的油气合作格局不利。未来需要进一步做好两国的能源政策对接、文化融合、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1)全球低碳转型步伐加快背景下,俄罗斯油气出口在其外贸出口中的主体地位仍没有改变,欧洲依然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出口目标市场。但受欧洲、日本等地区能源结构深度转型的影响,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格局正发生变化,天然气尤其是LNG出口至中国的数量正在大幅攀升。
2)2021年俄罗斯加快推进绿色转型,旨在争夺国际能源市场话语权,在美欧关系中寻求突破。但俄罗斯的低碳转型处于起步阶段,正在摸索转型路径,氢能和北极LNG将成为重要抓手。
3)俄罗斯的低碳转型战略对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利大于弊,中国可加强与俄罗斯在氢能和远东地区的战略性合作。氢能合作方面,综合考虑部署一批经济可行、技术可及的试点项目。远东地区合作方面,中国可择机参与当地大型油气开发项目,以及管道、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合作规模,提高生产基地多元化程度,保障中国海外权益天然气产量的稳定。
4)建议中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前锁定一批油气资源。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下,油气供需将保持紧平衡状态。2021年末的欧洲能源危机与天然气生产供应不足高度相关。为避免可能产生的转型阵痛,建议充分发挥天然气发电的调峰作用。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虽然已相继提出2060年净零排放目标,但短期仍会保持强大的油气出口能力,建议中国石油公司提前签订一批来源稳定、价格合适、运输便利的油气资源购买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