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引领者,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国家战略格局,传统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双碳”目标的背景及意义,对我国传统能源发展现状及能源碳排放现状、传统能源转型存在的问题和实施路径进行了分析,这有利于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

Pf6VWundRC8EUFsjNGAoph0Lxr5i3YKz.jpg

关 键 词

传统能源;转型;路径;碳达峰;碳中和

引 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煤炭、化石等燃料,这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城市温室效应,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2015 年,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全球主要国家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按照各国实际情况,设置减排目标,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的实现路径。我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并已将“双碳”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 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进一步表明,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相关政策的提出,是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能源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向。

2019 年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量达 98 亿吨、占全社会碳排放的 87%。实现能源转型就成为了“双碳”战略的主战场,而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加上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做好能源转型将面临诸多挑战。在全球碳排放逐年增加的背景下,我国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既有机遇,也有压力挑战,为此必须主动作为、积极应变。为此,本文基于“双碳”目标的背景和意义,分析我国传统能源发展和能源碳排放的现状、传统能源转型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我国传统能源转型发展路径,这有利于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

1、我国能源发展及能源碳排放现状

1.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1.1.1 我国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持续增长,但稳定供应面临挑战

由图 1 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2009 ~ 2018 年,我国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处于持续增长态势。其中,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量最大,表明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资源为主。在能源生产上,石油生产量呈减少趋势,天然气、水电和其他能源生产量逐年增长。在能源消费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2018 年,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能源的消费量较 2009 年分别增长了13.75%、59.08%、207.65%、132.2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由于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储蓄量低、能源自己自足能力弱,能源供应仍面临巨大挑战。

ce3iPw4SMCxlj958Zt7Gv1QVUA0ksmhO.jpg

1.1.2 我国能源分配不均、能源利用率低

我国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其他资源等。其中,煤炭资源存储最高,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及西部和沿海地区。水电资源禀赋比例较低,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此外,我国的能源需求和消费量逐年上升,部分能源资源储备面临短缺的问题。除煤炭资源外,其他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且煤炭利用产生的环境污染较大,造成了能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1.1.3 我国能源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我国能源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相对复杂,造成石油、煤炭 等资源开采成本高、难度大,且非常规能源资源勘 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目前我国在能源开发和利 用方面存在科研工作有限、技术装备落后、科研人 员水平不高、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开采。

1.1.4 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市场广阔

近年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 海洋能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广泛关注。其具 有分布广、低排放、低污染、清洁、环保和可再生 的特点,并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这些能源将是我国未来开发利用的重要能源。

1.2  我国能源碳排放现状

由图 2 可知,煤炭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19 年,传统三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 合计碳排放量分别占我国碳排放来源的 71.11%、 14.93% 和 5.83%。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炭 消费量仍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9 年我国煤炭消 费量为 40.2 亿吨,占终端能源消费的 56.7%,是我 国主要终端能源消费。

BfGjRU8ySp4DKohtma1TNHvEwVxZ750X.png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预计 到 2030 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增长至 60 亿吨标 准煤。实现“双碳”目标,必须从能源结构转型入手, 以推进中国能源行业的绿色、可持续、高效发展。“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亟需多重助力。

2、传统能源行业推进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加快了我国传统能源行业的转型发展和能源领域的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在其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

2.1  传统能源尚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能源需求

自工业革命以来,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呈现大幅 度增长趋势。我国能源行业发展长期依赖劳动、资本、 资源等要素投入,缺乏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导致产 业结构升级速度慢,传统能源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较差,并造成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和对外依存度上升。此外,我国人口基 数和碳排放量相对较大,对能源的需求量高,未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优质 能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能源需求 之间的矛盾将愈发凸显。

2.2  依靠新型能源无法支撑我国传统能源安全转型

当前,各国正在发生的新能源转型,是在“应 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发生的, 是碳减排政策驱动下的能源转型。新能源产业面 临着一定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若没有传 统化石能源的支撑,新能源的可利用能源量将无法 满足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其发展的技术路线、前 景和规模尚难以预料。此外,目前我国新能源的调 节特性不具备响应能源需求特性的能力,能源系统 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在转型过程中无法得 到本质性的保障。

2.3  传统能源产业结构存在转型难、速度慢等问题

我国高碳、高能产业比例大,“一煤独大”局 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为减少能源碳排放,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如提出控制传统煤 电装机规模、提供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补偿资金等, 以改善传统能源行业产业结构转型难等问题。一系 列政策的出台对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但目前仍存在技术更新慢、规模效率低、政策执行 力度不够、转型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导致我国传统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慢、效率低。

3、我国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路径

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要考 虑思维模式的问题,也要综合考虑企业机制等问题, 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施策、统筹推进,明确实施 路径,有序推动落实。

3.1  转变“双碳”目标下的传统认知观念

目前,在“双碳”目标和转型发展上,需要转 变现有的一些认识误区,如“谈煤色变”的悲观态度、 “影响不大”的乐观态度和“与我无关”的无视态度等。具体来说,“双碳”目标的提出,把传统能源行业 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少人对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未来 发展信心不足,更有甚者提出如煤炭行业应退出我 国能源市场,对煤炭能源的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但从目前对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来看, 煤炭作为我国主导能源的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基于“双碳”目标并不能一刀切,不能将“去煤化” 作为能源转型的主要任务,仍需以煤炭资源为基础 逐步进行能源结构改革。此外,部分人认为“双碳” 目标下的能源产业转型对传统能源行业、对自己的 影响不大,主要体现在工作上的无所谓态度和缺乏 主动作为和创新进取的精神。

中国从传统能源时代转型到可再生能源时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 渡期。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传统能源转型的长期 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双碳” 目标和传统能源企业改革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明确 “双碳”行动人人有责的任务,引导企业和职工认清传统能源转型的必要,利用目前的优势和机遇, 进一步加快传统能源产业改革。

3.2  加快“双碳”目标下的传统能源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发展是生产的第一动力,在“双碳”目标 下推进传统能源转型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进 行技术、管理等的革新。

(1)技术创新。要密切关注低碳发展技术,加 快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的研究创新、示范和推 广应用等。未来“双碳”目标的实现不能以新能源 或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作为唯一选择。在技术革 新难度大的能源领域(如炼钢炉、水泥工业窑炉等), 适度保留化石能源可能是综合成本效益最优的方案。对剩余的化石能源使用环节,实施碳封存是最有效 的碳中和路径之 。此外,清洁能源代替技术、 绿色氢能技术、能源互联配置、人工智能技术、减 碳技术等,都可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 一定的技术支持。

(2)管理创新。基于“双碳”目标,在大数据 发展的背景下,推进企业数字化管理转型,推进生 产链条、管理链条数字化,推进传统能源行业“互 联网 +”管理创新模式。通过实现经营管理各环节 的数据化、在线化的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拓 展新产品和新服务,开发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点,用 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3.3 加快能源行业转型路径的研究和政策制定

传统能源仍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来源。未来若在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的关停传统能源设备,会造 成大规模能源资产的浪费和就业岗位的流失,对社 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 因地制宜,加快传统能源低碳转型的路径,并制定 相应的政策。

ldqKcIjMrOinUwZNzY2as9bSReHPpFEg.png

在传统能源转型方面,参考相关研究,可加快推进现有政策的传统能源转型,实施以 2℃和 1.5℃升温目标为导向的长期低碳转型路径(图 3),并按照“双碳”目标建议路径和方向加强低碳目标的工作内容。在煤电领域,在将一定寿命期内 的优质电机组作为备用资源的情况下,逐步缩短煤 电机组的平均发电时长,以减少发电量和碳排放。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开展石油化工技术创新应用, 主要是多元化原材料和绿色生产化工技术的使用, 如芳烃生产新技、光催化转化技术、等离子技术等;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 研发示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在技术趋于成熟, 政策相对完善、装机规模扩大之后,需要引入市场 机制,以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 对电价机制和补贴政策做出调整。对于技术较为成 熟、成本不断降低、装机规模较大的可再生能源, 可以结合全额保障性收购、绿色证书交易等制度, 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补贴完全退出,并鼓励其电 量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对于技术尚未成熟、装机规 模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通过建立上网电价补 贴逐年递减制度,鼓励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 生产成本。此外,通过认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绿 色证书、在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完成 量等方式完成指标。与此同时,通过碳税制度和碳 交易市场的完善引导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配 置。发挥能源智库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省、市、 县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深入开展“双碳”战略政策研究,不同传统能源领域转型实施路径的提 出将为我国在未来长期实现“碳中和”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结 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与我国的发展战略、发展进程高度吻合,但实现“双碳”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减排时间短、减排量大的巨大挑战,这需要全国各行业、全社会付出艰苦努力,尤其是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随着我国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逐步调整、碳汇技术、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将逐步走向碳达峰与碳中和。

参考文献:

[1] IPCC. IPCC 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warming of 1.5℃[R]. Geneva,Switzerland:IPCC,2018.

[2] UNFCCC. 巴黎协定[R]. 巴黎:UNFCCC,2015.

[3]解振华,何建坤,李政,等.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 研究[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21.

[4]杨博文. 习近平新发展理念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实现的系 统思维、经济理路与科学路径[J]. 经济学家,2021(9):5-12.

[5]习近平: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J]. 中国 环境监察,2021(Z1):8-9.

[6]马大来,陈仲常,王玲.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J]. 中 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67-77.

[7]李政,张东杰,潘玲颖,等.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路 径及建议[J]. 动力工程学报,2021,41(11):905-909,971.

[8]李伟. “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转型路径探究[J]. 中国煤炭 工业,2021(12):24-27.

[9]张凤阳. “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行业全产业链工程成本的思考 [J]. 水电与新能源,2021,35(10):1-4,15.

[10]张贤.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前景[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12):22-24.

[11]李政,许兆峰,张东杰,等. 中国实施 CO2 捕集与封存的参考意 见[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2]曹莉,张珺.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探析[J]. 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2017(6):112-113.

[13]刘文峰.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效果评价及其发展研究[D]. 华北 电力大学(北京),2020.

[14]卢灿. 1. 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0.

[15]原一方,尚策. 减碳中多阶段的煤电机组退役与新能源、储能规 划协同[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9):140-147.

[16]李俊江,王宁. 中国能源转型及路径选择[J]. 行政管理改革, 2019(5):65-73.

[17]高虎. “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路径思考[J]. 国际石油经 济,2021,2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