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实践与提升

寰球东南亚地区管理公司 黄会伟

海外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工作是中国工程公司“走出去”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面对一些中高端市场时,仍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东南亚地区作为“一带一路”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体和中心所在,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由于历史原因,东南亚各国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更注重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1],特别是设计管理。总承包项目中的设计管理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还包括整个工程建设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2]。这对于中国工程公司的设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本文以在马来西亚执行的某炼油类总承包项目为例,从标准规范理解与掌握、设计管理协调和设计思维与理念三个方面,列举海外总承包项目设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持续提升海外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设计管理问题

该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设计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对标准规范的理解与掌握、设计管理与协调、设计思维与理念等方面。

标准规范理解与掌握方面。电气专业对国外标准规范不熟悉,过度依赖当地电气设计顾问和现场电气工程师,导致低压柜设计方案迟迟不能确定,影响变电所的平面布置和后续施工。混凝土结构、抗震、风荷载选用等差别均很大,土建结构设计规范地域性很强,尤其是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等参数选取、实现方式各国均不一样,一些习惯构造做法也不尽相同。消防专业对当地消防规范和习惯做法缺乏了解,当地消防设计轻栓炮、重喷淋,导致消防设计文件多次修改,并迟迟无法得到消防局BOMBA的批准。暖通专业由于不熟悉马来西亚当地标准要求,风机参数选择偏大,存在过度设计问题。钢结构的设计由于多使用国标GB设计,在马来西亚当地买不到国标材料,从国内进口时需要在建设局 CIDB进行特别申请,对工期造成影响。马来西亚本地对于污水排放的要求非常严格,导致污水处理厂工艺包无法按期完成设计,并且额外增加了处理设备以满足严苛的排放指标要求。对其他当地设计规范不熟悉,解读不到位,导致在进行技术方案讨论时处于被动地位。

设计管理与协调方面。未在项目开始前与PMC确认文件审查清单、程序及内容深度,而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才陆续完善,导致设计管理过程中,与PMC的较量中处于下风。英语水平亟待提高,翻译英语文件的水平较差,存在中文与英语对应不上的问题。设计文件编制的水平和质量还需提高, PMC审查过程中发现的拼写错误较多,无故延迟了文件的审批时间。缺少 MR文件或MR文件技术要求不详细、不准确,如管道订货没有MR,导致要求与业主要求不一致,包括化学成分、热处理等要求。由于土建委托当地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但电气、仪表、暖通等专业仍由国内设计完成,上下游专业设计条件协调不到位,存在多处碰撞及预留孔洞位置错误等问题。缺少对成套设备厂家分包设计的管理,包括对成套设备设计知识储备及文件审核,过度依赖厂家设计。各种水井和检查井的密封方式采用国内的标准图集,但未考虑图集中密封材料的采购便利性,施工单位在当地采购替代材料无法达到密封性能,使检查井进水导致检查阀腐蚀。

设计思维与理念方面。过度依赖标准图集,施工过程中的管支架、水井等标准图集不被业主接受,海外业主更倾向于标准规范的解读和计算过程的说明。设计院思维未转变,只负责设计合同内规定范围的工作,对于施工、采购和调试的支持不足。设计图纸中详图内容和施工说明深度不够,使施工方对图纸内容无法理解。设计未对项目合同进行深入解读,不了解业主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过度依赖经验主义。海外项目需要进行的安全设计类专题分析报告远多于国内,初步统计需要18项,国内通常只需要进行 HAZOP、SIL等安全分析,但海外项目不需要进行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审查。

原因分析

综合上述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意识不足。设计人员接受业主修改意见的意愿较低,即使业主多次提出修改要求,也迟迟不予以修改,不能及时反映到图纸文件上,造成业主的不满和不信任;对于采购和施工技术支持,设计人员片面认为厂家资料审核和技术协调应该是采购的事,现场服务意识不足,解决现场问题能力欠缺,在现场验证自身设计的欲望不强。

二是经验主义严重。对于自身在国内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情况下,经常以国内标准和经验主义执行项目,简单照搬国内设计样本和标准图集,缺少支撑设计的计算书,对业主要求以及国外标准的研究不够细致和深入。

三是对海外执行标准不熟悉。对执行当地标准规范不熟悉,造成设计成品不满足条件,无法通过当地政府部门审批,特别是消防、电气、土建和结构等。对于一些专业图纸,设计深度无法达到要求,如缺少计算过程报告,管道NDT比例等。

四是对当地的同类型装置调研不够。不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常见工程案例和习惯做法,尤其是在规范要求模糊不清时,以往的工程案例往往会成为解决方案的最优选择之一。

五是未与采购和施工进行有效沟通。比如,当地施工队进行电气施工时习惯预留比较多的电缆余量,超过了设计院提出的电缆余量,导致现场电缆发生增补。

六是合同理解不透彻。未能仔细研读合同中的技术要求,导致产生设计偏差。比如,设计寿命与业主FEED文件中要求设计寿命不一致、原油氮含量指标及粘度与业主提供的指标不一致等问题。

七是数字化设计能力不足。PDMS软件能力需要加强,尤其是对数字化交付及成套设备、土建基础在三维软件中的建模,需要将设计产品全部细化至三维模型当中。

八是设计工作不够严谨、细致。设计时考虑的安全系数没有进行统一管理,安全系数被上下游专业层层放大, “粗梁胖柱”随处可见,导致施工完后剩余大量材料现场堆积。

HyJnocsdR3BzDFgq9xSWvmuZiX1GjwLh.png

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在项目前期加强设计人员对合同条款、标准规范、当地标准法规、业主合同要求及技术要求等内容的培训和宣贯。

提前开展对同类装置或系统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常用做法及工程案例,作为设计参考和说服业主的依据。设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英语,国外项目工作语言都是用英语,如果没有过硬的英语基础,是无法胜任对外工程的,无论是文件阅读还是技术交流,都需要过硬的语言和文字能力。

设计人员应熟悉国际标准和当地标准,除了国内设计院常用的美标体系的标准以外,对于英标和当地标准都得熟悉了解,对于各标准间有冲突的条款,要尽早提出来报业主审批。

设计人员应当转变思维,由“设计院思维”转变到“总承包思维”上来,加强设计与采购、施工等专业的有效协作。

树立设计优化意识,制定设计优化奖励措施,在满足常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降低成本费用,减少工程总投资。

定期组织技术委员会或外协单位开展专家会审,查找典型的过度设计并制定奖惩原则和措施,促使他们在主客观两方面都有优化设计的驱动力。

提高索赔意识,对业主索赔的敏感性,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的方面之一。索赔是海外工程项目上取得经济效益主要的手段之一。为获得经济效益,必须从设计阶段就注意索赔和反索赔,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要坚持事前通报的原则,在执行项目工作范围外的每一项工作时,必须事前取得业主的许可,事后得到业主的确认。

通过引入本土化优秀设计管理人员,与国内设计人员组成联合团队,转变思维,提高认识,学习和借鉴海外设计管理经验[3]。

结 语

对于在海外执行的总承包项目而言,中国工程公司仍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尤其是设计管理,是中国工程公司走向全球化必须突破的瓶颈。这就需要在提高设计管理水平、思维观念和技术水平的同时,努力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管理经验,将设计院思维转变为总承包思维,结合项目执行的案例深入研究当地标准规范,做到举一反三、以点成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分析研究,加强知识积累和信息共享等。唯有此,中国工程公司才能成为国际工程建设行业的“顶流”。

参考文献

[1]李田富.浅谈海外工程项目执行的管理实践[J].工业建筑,2016(46):16-19.

[2]徐金苗,姚艳.设计院设计项目管理与总承包设计管理对比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21(S1):81-84.

[3]何伯森,张水波.论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素质要求与培养[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6(0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