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合同风险管理特点
EPC模式通常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因此在设计、采购、施工过程中因自身原因进行的调整原则上不得向业主主张费用,EPC合同偏向于将风险转移给总包方。
常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任务双重性: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总承包合同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以发包人的身份加强对分包项目的分包合同管理。如果是以联合体形式构建的,还需要通过联合体协议等明确界定内部的责任边界,加强联合体内部的合同管理。
2.合同关系的复杂性:在EPC项目中,合同的关系由业主与各分包商,转变为总包方与分包方。总包方不但要承担EPC项目全面建设工程的风险,还要承担与各分包商的连带责任和各种风险。
3.EPC项目合同数量大、专业化要求高:总包方需要与不同的公司签订不同专业的合同,因此涉及到的合同内容也不尽相同、数量也很多。所以总包方需要更高的综合管理能力。
4.合同管理周期长、难度大:从EPC项目合同的谈判签约到履行结束,要经历相比传统模式更为复杂的流程。还需要进行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分包合同的签订、实施与管理。
EPC合同风险点
01 项目前期、合同准备阶段及招投标阶段
1.1、业主招标准备不足,导致设计变更频发。
1.2、施工和监理单位对设计的参与度没有达到EPC模式的要求,不能全面发挥设计主导优势。
1.3、各参与方信息不对称,不能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导致争议和纠纷产生。
1.4、对项目难度预估错误或过分注重投标,导致项目不能及时完成,造成亏损。
1.5、管理能力不足,忽略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导致冲突产生等情况。
1.6、工程界定范围不明确,容易引起工程量变更,对合同变更的范围和变更程序条款约定不明确。
1.7、对合同条款审查不仔细,对项目基础信息收集不完全,造成争议的发生。
1.8、若对业主的需求没有深度问询和挖掘,容易造成设计偏差,设计反复,甚至是工程变更,给总包方自己带来损失。
02 合同签订阶段
2.1、业主方与总包方方没有明确的合同谈判策略,没有对建设项目的周边支持度风险进行评估,对项目成本估算不准确,投标报价不准确。
2.2、业主方与总包方签订“阴阳合同”。
2.3、对EPC工程承包项目合同条款规定不细致的情况,对条款责任认定模糊。容易导致条款存在漏洞,一旦事后双方存在纠纷,承包方拿不出明确的合同条款。
03 合同实施阶段
3.1、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合同交底工作不细致,要避免因合同信息传递失真,合同条款理解不到位给总包方带来损失。
3.2、业主单位由于前期目标不明确,在实施过程中,提出新的项目要求,但双方对该项要求是否属于变更,存在争议。
3.3、合同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信息不对称,共享程度低,导致项目进度耽误。
3.4低价中标总包方,通过索赔来提高经济效益,但缺乏索赔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到不到预期的效果。
3.5总包方资源整合能力不高,造成分包管理接口风险。各个参建方习惯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精神,信息化程度不高。
04 合同关闭阶段
4.1、合同的关闭阶段容易被总包方忽略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4.2、竣工文件不完整,没有达到合同验收标准,忽略结算申请的时效性,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竣工结算资料。
4.3、若双方在结算时产生分期,总包方若没有真实的或合同要求的证据文件,业主是可以对该项内容不予结算费用的。
05 合同违约风险
发包方由于不能干预具体的实施情况,只能够在合同中详细规定技术指标,包括最低性能标准条款与竣工后检验指标。在竣工之后具体环节技术不达标的情况十分普遍,具有明显风险。
06 财务风险
EPC管理模式下,发包方对承包方的付款方式通常是阶段性的,如果发包方与承包方在协商中付款“节点”设置不合理,则有可能造成项目完成进度小于发包方支付进度。
07 合同条款要素风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