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海外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 境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探讨 境外承包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的管理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境外经营财务管理工作“属地化”探索 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海外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

履约环节中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履约能力加强抗风险能力,海外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凸显。

海外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员欠缺  目前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人员,多数来源于国内项目及财务岗位,一开始缺少海外工作经验,有的财务人员甚至第一次参与到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对于海外财务管理的认识、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一时难以适应海外财务岗位。熟悉海外财务管理的人员少,而熟悉海外财务又熟悉当地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的财务人员则更加稀少。目前我国企业开展海外工程的主要分布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类国家有一个普遍特点就是英语普及性差,一些本地法律更没有英语版本,这就为熟悉当地会计制度创造了难度。有些国家甚至出现情大于法的情况,财务管理、税收的随意性比较普遍,如果对当地财务情况、风土人情不熟悉,难以有效地开展当地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会经常给项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财务核算分散 海外施工项目多数为中长期工程,时间超过2年以上,整个工程项目涉及到巨额资金,工程建设的周期相对较长,并且施工地域跨度大。项目主体多,甚至由多家单位联合组成联合体项目进行施工。由于财务核算能力有差异、主体之间财务信息传递缓慢、国外财务信息向国内集团传递不准确、不及时等原因,最终影响项目管理者对项目做出正确决策。 三、缺乏操作性强的管理条例 相比较于国内工程财务管理模式,海外工程财务管理更具特殊性,国内对于财务管理的方法难以与海外工程财务管理方式相匹配。同时,我国施工企业存在管理层级多、职责不清、管理成本高等固有问题,集团监管力度较弱、无法适应国外环境等问题层出不穷,从而导致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政策执行不到位。 四、所在国家税法熟悉程度低 大部分财务人员重内账轻所在国别当地账,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由于个别国家法律制度不完善、会计体系及票据管理不严格,税务机关稽查人员主观意识较强,检查弹性大,可严可松,税务检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很大,在税务检查中不能严格按章办事,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预算控制精细化 着力推行全面预算,建立海外施工项目集中财务管理机制,推动海外施工项目预算管理。加强海外施工项目预算管理,能够有效解决海外施工项目处于信息孤岛的问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上级领导人员制定科学化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和财务管理流程,将以前分散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体进行统一,将海外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国内管理活动之间强化凝结力量,极大程度上削减传递会计信息的路经,帮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最大化的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支持。 二、人才管理精细化 强化会计文化建设力度,建立起适应于海外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管理制度,提高聘用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把制定和完善海外项目财务人员学习、培训、轮岗等制度做为基础的管理原则。可以聘请具备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的的专家参与培训活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丰富知识体系,强化工作能力,满足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诉求。此外,还应培养所在国员工,并纳入到长期聘用的范畴,做好外账管理工作,满足所在国财务审计要求和熟悉我国的财务制度,并做好财务梯队建设。 三、风险防控精细化  对海外项目财务风险做好预判,防控好未知风险、落实实时监控、获得效益提升。考虑到海外工程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以及特殊性要求,企业应在海外项目实施地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督管理机构,强化监督、防控力量。与此同时,还应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当相关工作内容超出标准规定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控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管控财务风险。 四、制度管理精细化  以海外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国家之间的条约规定,遵守本国和他国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在项目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先学习所在国的法律条款,制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财务管理制度,基于此制度深化建设健全其它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如合同管理、网络报销、财务档案管理、资金管理、报销管理,税务管理以及境外机构、远期汇票支付、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管、债权债务、融资、保函、税务、成本费用、财务风险等多种管理办法。确定和颁布这些规章制度,能够保障海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将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信息系统固化,借助于信息化控制风险,将制度制定的内控关键点植入信息化系统,从而更好的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五、内部控制精细化 内控管理部门应定期和不定期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内控审计,对海外工程项目内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在资金收付、材料设备管理、验工计价、工程建设费用确认等关键环节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杜绝跑冒滴漏,杜绝粗放式、应激性是管理,将工作层层落实在平时。同时,以防范施工项目管理中出现的财务风险为目标,施工项目管理单位需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内控制度、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六、熟悉项目所在国税法、掌握税审应对措施 收集、深入学习和研究当地法律法规,财税政策;深化做实做细外帐核算和日常税务管理工作;构建信息交流沟通共享机制,实现动态化涉税管理等措施,对中资企业发生的共性涉税问题和应对措施信息共享。建立税收管理与税务筹划联动机制,各项目行政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通力支持与配合共同做好税务工作。在合同签订实施阶段除了必要的技术交底之外,对项目税务条件、税务风险就行必要的交底,避免因后期实施人员对合同的理解差异造成对税务条款的误解,努力化解税务风险。积极与当地有经验的会计事务所建立伙伴关系,了解财税最新动态、把控税收最新方向,在保障合法经营和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学习和了解其应对税务检查时对条款的理解差异、甚至无理要求的应对措施和经验。  境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探讨 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受工程所在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通常具有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周期长等特点。本文笔者主要就相关境外承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结合笔者两次境外审计经验,以及了解的相关境外项目的财务管理,对境外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一些重点环节进行探讨。 一、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 1.应收账款管理 资金是企业运作的生命,由于海外项目周期比较长,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合同总额往往高达数十亿元,如何保证海外项目安全及时收款,将直接关系到海外项目的成败。 2.国家的外汇管制 由于国家对于对外承包工程的外汇管理政策比较滞后,而对外承包工程经常要涉及到各项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如何应对这种比较复杂的外汇管理局面,保证国内外外汇的顺畅进出,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资金管理课题。 3.汇率风险 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市场汇率的巨大波动,如何确保企业减少外汇汇率损失也是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4.现场资金安全使用 首先,要思考如何在国外复杂的治安、社会环境中保证公司资金的安全;另外,由于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的巨大差异,如何适应国外市场需要,为项目做好后盾,做到对项目资金使用既监管到位又不影响项目部的正常资金周转需要也是海外项目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内控管理 海外项目由于远离中国国内公司总部,往往沟通渠道不畅通,加之工程所在地经济、法律、市场环境与国内的巨大差异,海外项目业务人员往往会以国内外环境差异为理由,要求操作一些与国内内控制度相背离的业务事项。 (三)税务管理 积极学习工程所在国的税务法律,同时结合中国国内不断变化的税收法律,积极筹划海外项目的税务管理方案,在遵守税收法律的前提下尽力降低海外项目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也是对承包工程企业境外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 (四)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外承包工程能否壮大,由于海外市场环境与国内的巨大差异,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国家成本可能相距甚大,如何加强对海外工程的成本控制,是海外项目管理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二、加强境外项目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资金管理 1.资金管理集中化 要牢固树立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心环节的观念,要建立起适合经营特点的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在境外尝试建立类似国内的结算中心模式以便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不同分布,对境外工程分区域进行资金管理。 (1)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基本起到了统收统支的作用,具备了监控各项目资金运作的操作基础,收到以下三方面的效果:一是避免资金分散沉淀;二是掌握各项目的工程进度和生产状况;三是监控各项目的资金运作。 (2)统一调度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统一账户的运用可使内部资金相互调剂余缺,尽可能依靠自有资金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从而减少银行借款和财务费用,降低资金成本。 (3)建立资金预警体系。分年度、季度、月度编制从各项目到整个区域中心的资金预算,逐级审核汇总上报。国内总部审定各区域中心年度资金预算,核定与资金相关的各项限额以及预警指标,各区域中心在年度资金预算内,分季、分月核定各项目的资金预算,负责审查各项限额和预警指标。各项目上报资金周报、资金月报,对项目的各收支详尽列示,区域中心根据当期资金预算进行审核,对异常支出予以关注和质询,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季度和年度预算期结束后,区域中心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责成各项目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措施,并上报国内总部。总部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其绩效考评挂钩,达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2.加强资金的流动性管理 (1)保函保证金的管理。降低保证金的资金占用和成本的方法有:①尽力降低保函的手续费用;②保函保证金可根据时间长短,采用定期存款的方式,增加利息收入,降低成本;③预付款保函额度,随着预付款分期偿还而逐步降低,可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保函合同,逐步降低保函手续费用;④保函到期,应及时收回保函原件并及时退还保函开出银行,解冻保证金。 (2)及时收取预付款。目前国际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有预付款,开立了预付款保函后,根据合同应及时完善手续,获取预付款。这样就可以解决项目前期费用和设备、物资采购的资金需求。 (3)及时收取工程进度款。工程开工后,承包人应按合同规定,每月按实际工作量提交合同规定格式和内容的月报表。 3.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 (1)为了保证在境外的资金安全,首先境外工程项目部要进行物理防范,对工程项目部的财务室购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在外出取款时要两人以上同行,外出取款前要做好保密措施,严禁采购人员单独携带大量现金外出采购,保证企业资金安全。 (2)在保证项目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少留库存现金,将资金集中存放在信誉好的外资银行,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网上银行方式支付,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3)尽量少留当地币,把当地币兑换成美元等国际硬通货币,降低汇兑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4)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安全、合适的途径,将资金汇出,存放在国内或安全的第三国。 4.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境外工程项目的外汇风险既来源于项目所在国货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也来源于自由外汇同人民币的兑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降低外汇风险。其一根据向国内银行远期外汇汇率报价的咨询了解,尽量与业主谈妥采用“固定汇率”结算,降低市场风险;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尽量采用与主合同一样的外汇币种进行结算和支付,降低外汇转换时的汇率损失。其二根据银行远期报价,适当与银行进行远期外汇交易,防范外汇汇率损失。 5.外汇监管风险 财务部门要不断学习外汇管理政策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到相关业务部门、工程项目部,同时要不断做好外汇统筹归划工作;外汇收支要严格区分贸易和非贸易类支出;对外贸易类出口收汇,要充分做好筹划工作,及时核销,避免出现因外汇收款不及时导致无法办理出口退税甚至出现补缴增值税等情况的发生。 (二)加强内控管理 境外项目内控管理的急迫性远高于国内工程项目。境外项目的内控制度首先要做好财务机构的内控管理,在项目前期就必须做到会计和出纳人员同时到位,严格做到会计和出纳这两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项目负责人要大力支持会计人员执行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公司总部和项目部制定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对违反内控制度的要及时向项目部领导和公司总部财务部反映。 境外项目的实物资产管理要严格按照境内总部的制度要求进行审批程序进行采购,同时要了解项目所在国对施工的项目公司有关大型机械设备的相关规定,避免盲目从国内采购出口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三)加强项目外账及税务管理 外账所执行的制度一旦确立,以后为保证其连续性,不得随意改变。承包商承包境外工程项目都应遵守所在国的法律和法规,所得收入必须按所在国规定依法纳税。纳税问题也涉及承包商的切身利益和某些权益,由于各国的税收制度不同,承包商必须研究和熟悉所在国及我国的税法和条例,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保证各项经营成果不受损失。 工程承包商有关的税收种类,不同国家其税收名目也不尽相同,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1.收益税 这是指对公司或者个人的纯收入或利润课征的税收,通常包括公司所得税、营业利润税和个人所得税。 2.流转税 这是以营业额为计征对象的一种税收。对于承包商来讲,比较主要的有营业税(合同税)、增值税(价值附加税)、消费税、各种进口物资的关税、许可证税、印花税等。 3.财产税 有固定资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等。 国家或地方政府可能以各种名目征收的各种手续费,或者用摊派名义征收的各项服务设施的费用等。 (四)加强成本管理 境外项目的成本管理,尤其是在投标报价阶段一定要熟悉当地相关主材的市场价格及相关设备业主要求的品牌,避免在投标报价中形成项目潜在的亏损风险;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国内总公司对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控制管理的要求,指导和监督工程项目部做好成本预算和统计分析工作,同时要不断结合海外项目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更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三、纳税业务及建立项目外账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选用当地允许的、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 应当听取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和各类支出额的扣除规定。 (二)重视合同中有关纳税的条款 了解施工承包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可聘请当地的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工程承包合同,应明确该项工程是否符合有关免税规定,而且还要明确可免除的税种以及需要办理的免税手续。 (三)认真研究各项减免税收的法律法规 认真研究各种减免税收的法律法规,正当选择各种合法避税和抵免税收的途径和措施,利用各国税收政策之间的缺口、税率的差异,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找到税收规避可能的机会,借助属人管辖和属地管辖的差异来规避税收。境外承包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的管理 境外承包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证,相应的财务成本成为总承包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业务资金管理具有跨国境、币种多的特点,财务成本主要由融资成本、汇兑成本和金融机构手续费三个部分构成。 一、融资成本 境外承包工程项目通常均会出现临时性资金短缺情况,在项目利润率不高,采购业务赊欠比例低,施工单位不具备独立融资能力的情况下,融资成本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1. 合理筹集资金 施工单位境外机构或项目部在项目所在地一般无法取得授信额度而不具备独立融资能力,资金缺口往往需要国内总部的资源支持,内部资金调剂借款及内部金融机构贷款可以有效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2. 利用信用采购 随着项目所在地当地企业对施工单位的渐渐认同,会逐步提高施工单位赊欠比例,在守合同重信誉的原则下,不断提升公信力,合理利用信用采购,降低融资成本。 3. 制定合理资金计划 资金计划应根据项目施工计划制定,一方面预计根据合同进度可以取得业主拨付的验工计价款作为资金流入,另一方面根据完成工程量需要加载的各项资源成本作为资金流出,通过资金流入流出对比分析制订项目全流程资金流量情况。对出现资金缺口的项目施工期需要提前3个月至半年制订资金缺口弥补方案。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4. 加快工程回款 一是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内尽早取得业主工程款项的拨付;二是通过材料预付款等方式取得业主单独拨付的资金款项;三是通过质保金保函等方式争取提前释放部分工程质保金;四是尽量争取延后扣还业主工程预付款项。通过上述方式尽量加大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流入量,减少建设期资金缺口,降低项目融资成本。 二、汇兑成本 境外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国际货币环境复杂,汇率变动幅度大,外汇风险往往几乎可以决定项目的盈亏,境外承包工程项目外汇风险的一般控制措施主要有: 1. 合同签订时,选择强势货币,约定结算汇率; 2. 加强合同条款评审,尽量选择有利的结算币种; 3. 研判汇率趋势,合理选择汇率类型; 4. 争取约定汇率风险保值条款; 5. 合理约定对外支付条款,转移汇率风险。 此外,合同签订后,还可以合理利用自然对冲、分包对冲等策略,及即期、远期、掉期等金融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管控,合理控制汇兑成本。 三、金融机构手续费 在境外承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金融机构手续费的主要措施有: 1. 尽力避免保函转开 除非业主要求必须在指定银行开具保函而又沟通无果,应选择有密切往来的银行直开保函,以减少开立保函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保函手续费及相关风险。 2. 合理选择开户行 境外承包工程项目所在地往往金融机构众多,中资、外资银行兼有,还有众多的当地公立或私立银行。不同的金融机构各项金融业务收费差异巨大。办理国际业务时需要全面分析,综合比对,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找准平衡点,必要时要以采用银行组合开户形式,满足资金管理安全性和效益性的需要。 3. 努力降低业务综合费率 境外承包工程项目一般规模大、时间长,往往能给相关金融机构带来高额收益,相关金融机构手续费往往不值一提,施工单位应当坚持议价能力,提前和金融机构约定各项固定费率,有效降低日常财务成本。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主要财务风险的种类和成因,从税务筹划、防范汇率风险、海外项目内控、资金计划管理、资金安全及流转管理、财务人员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强化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途径,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力。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和国内工程项目市场的日趋饱和,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工程承包业务增加迅速,尤其是以政府或政策性银行提供买方信贷融资为背景的石油石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大中型工程承包项目日益增多。如何加强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财务管理,合理管控和规避财务风险,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1.1 税务运作筹划风险 从事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特别是首次进入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展工程项目,首先面临的就是与从事国内工程项目或以往其他国家项目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税收、外汇管制等外部环境,如何根据项目所在国的具体国情策划适合本项目的税务运作模式就显的尤为重要。如在部分东南亚国家,开展工程项目无须在当地成立新的公司,项目所涉及的税收也由项目业主在付款时代扣代缴,在这种情况下税务运作相对简单,项目涉税风险不大。但在大部分中亚国家,开展工程项目须在当地注册公司并按所在国税法要求进行独立会计核算和申报纳税,往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各种税务检查、税务处罚等事项,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涉税风险很大。如何筹划完善的税务运作模式、合理规避涉税风险,在遵守所在国税收法律的前提下合理列支项目成本以降低海外项目的税收负担,对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执行成败至关重要。 1.2 汇率风险 由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拉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且以中国政府提供融资背景的项目较多,因此海外工程项目与业主结算多以美元为主,而承包工程建设中所用的设备材料又多为中国境内采购,这就造成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波动风险增加。尤其近几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压力及预期不断加大,如何确保企业减少外汇汇率波动损失成为项目最终盈亏的一个关键控制点。 1.3 内控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由于远离国内公司总部,地域、时差、信息通讯等外部因素往往导致总部与项目部沟通渠道不畅通,加之工程所在地经济、法律、市场环境与国内的巨大差异,海外项目业务人员往往会以项目进度紧迫或国内外环境差异为理由,要求操作一些与国内总部内控制度相背离的业务事项,如超出项目审批权限支付资金及审批费用、携带大量现金去采购材料、会计与出纳由一人担任、购买固定资产不事先办理审批手续等。这些事宜虽事出有因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背离,会给项目执行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对海外工程承包项目部如何合理贯彻执行内部控制,是海外项目需要面临的又一个财务管理难题。 1.4 资金和外汇管制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运作状况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海外工程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使海外工程承包资金的运作更为关键,资金风险防范更为重要。在海外项目运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业主预付款金额不足、工程进度款确认滞后、保函及信用证的保证金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等情况,导致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资金风险,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或产生大额的临时借款财务费用。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资金风险,是海外工程项目需要全过程关注的管理重点。 同时不同的项目所在国政府对外汇流入流出的管制松紧程度不尽相同,如何能保证项目进度款及项目盈利能尽可能的流回国内,对工程项目的运作结果十分关键。同时我国对于对外承包工程的外汇管理政策比较滞后,而对外承包工程经常要涉及到各项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如何应对这种比较复杂的外汇管理现状,保证国内外外汇资金的顺畅进出,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资金管理课题。 1.5 财会机构及人员风险 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对大多数国内工程企业都是新兴业务,并且不同项目的所在国的语言、会计准则、税收制度等的差异巨大,这就造成了海外工程承包项目普遍缺乏适应项目当地业务要求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在海外项目工作,一个人承担一项甚至数项重任,派往海外的财务人员除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外,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财务人员,很难允许经历一般人才“犯错误-改正错误-犯新错误-改正新错误”的成长历程。如果缺少对海外财务人员的重视和培养,今后海外项目财务机构和人员配置的缺失会给项目财务运作带来较大风险。 2 强化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途径 2.1 多方调研,合理筹划税收方案 国内企业首次进入一个全新的海外市场开展工程项目前,一定要高度重视前期财税调研和方案筹划工作。在项目启动前,财务人员应亲自前往项目所在国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项目业主、当地政府机关、中国大使馆、其他中资企业驻当地分支机构等的沟通座谈,尽可能的了解当地的会计核算、税务政策、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合理筹划项目整体税收方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企业组织自身调研的同时,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安永、德勤、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且有专业的税收咨询策划服务团队和丰富的业务经验,通过与其合作,利用其全球化网络协作的优势,可尽快的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基本情况,通过与之协同工作,由其在充分了解项目业务性质和特点的情况下策划出适合项目自身运作的税收整体方案。相比其他调研和策划方式,通过专业中介机构进行税收筹划虽然前期花费的咨询服务费用较高,但统观整个项目成本,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终节约大量不可预见费用。 以在中亚国家从事海外工程承包普通采用的交钥匙工程模式为例,承包商需承担设计、采购、施工、开车等全过程工作,且承包商须在当地注册成立公司,并就合同价款全额在当地进行核算和申报纳税。但中亚国家为保护本国劳工就业对外国劳动力准入十分苛刻,造成设计工程师难以大量前往项目现场进行设计,同时工程设计的特点也决定了项目的设计工作主要需要在国内完成。这时就出现了项目的设计收入需在项目所在国纳税,而主要设计成本又发生在国内,如何将国内本部发生的设计成本合理列支到项目所在国公司就成为项目税收筹划的重点和难点。在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可利用项目所在国与我国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和国内涉外工程设计业务税收优惠政策,先在北京、上海等税收优惠城市注册子公司,由其与项目所在国公司签订涉外设计分包合同,新子公司享受了涉外设计营业税减免优惠,同时项目所在国公司通过设计分包合同尽可能的列支了国内设计成本并转移部分利润回国,以正确的税收筹划实现了合理避税。 2.2 紧密跟踪汇率波动,多渠道防范汇率风险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绝大多数工期较长且以外币币种结算,因此整个项目周期内汇率风险较大。从跨国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 外汇风险是在不同种类的货币相互兑换或折算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以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外币折算风险三类。境外工程项目的外汇风险既来源于项目所在国货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 ,也来自于自由外汇同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对外承包企业大部分属大型国有企业,为了防范外汇风险而采用外汇金融衍生工具的方式由于受到国资委或集团总部各种政策限制而很难真正实行,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降低外汇风险:  一是与项目业主进行合同谈判时,争取在合同条款中加入汇率补偿条款,约定当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损失达到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后,项目业主应对合同金额予以调整以弥补承包商的损失。或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外汇远期走势的预测,尽量与业主谈妥采用“固定汇率”结算,降低汇率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二是在签订采购或施工分包合同时尽量采用与主合同一样的外汇币种进行结算和支付,降低外汇转换时的汇率损失,同时可将汇率风险进行转移。 三是在项目周期内紧密跟踪远期汇率走势,根据项目资金收支计划情况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买卖合同,选择适当时点与银行进行远期外汇交易,防范外汇汇率损失。 2.3 强化海外项目内控管理 海外工程项目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海外项目的发展,这种要求将愈来愈明显,海外项目内控管理的急迫性远高于国内企业。由于海外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一些海外项目就容易产生许多不符合内控要求的现象,如不相容岗位不分离、越权审批等,因此强化海外项目的内控已迫在眉睫。 强化海外工程项目的内控制度首先要做好项目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的内控管理,杜绝不相容岗位由一人担任的情况,如在项目前期就必须做到会计和出纳人员同时到位,财务人员回国休假要安排轮流进行,在财务人员回国期间,要有项目负责人临时指定替换人员,严格做到会计和出纳这两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其次要做到合理授权,根据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国内总部向海外项目现场负责人进行授权,使其有适当的现场审批权限。同时要多运用电子审批手段,使必需由国内总部审批的业务能尽快得到回复。再次,项目负责人要大力支持会计人员执行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总部和项目部制定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对违反内控制度的要及时向项目部领导和总部财务部反映。最后,国内总部也要加强对海外项目部的内控检查力度,保证定期对海外项目部开展内控检查。 2.4 强化资金计划管理,争取有利合同条款,降低资金风险 在项目调研阶段,就要深入项目所在国,对当地施工分包商、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各类资源的价格、业务能力提前摸底,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出项目全周期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更新,使项目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与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进度紧密相关。 在合同谈判中,要尽可能的加大业主预付支付比例,并将全额收到合同预付款作为项目开工的前提之一,避免出现未收预付款或部分收到预付款就提前开工,导致承包商大额垫资的情况。在合同中要对设计、施工、采购的工作量确认方法进行明确,在不熟悉当地习惯作法的情况一定要采用国际惯例,避免因不熟悉当地工程量计算方法而造成中前期实际已完成工作量难以得业主确认,严重影响进度款回流。对于工程承包项目,采购金额占了合同价款的大部分,因此在合同中对采购支付最好能够多增加支付节点,如除了预付款外增加订单发出、设备装船等支付节点,防止出现以货到业主验收为唯一付款节点从而大量挤占承包商流动资金的情况。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开工前,承包商通常需要业主的提交预付款保函和履约保函,执行过程中又需要开立大量的采购信用证,而项目所在国的法律往往又要求这些保函、信用证在当地开立,当地银行在对承包商资信状况不了解的情况下会以交存保证金形式开立保函或信用证,这会冻结大量资金,影响项目资金流动性。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应通过国内合作银行与当地银行建立反担保关系,由当地银行给予承包商满足业务需要的授信额度,以信用方式开立保函、信用证等,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风险抵御能力。 2.5 加大资金安全管理,规划资金流转路线 由于国内企业承揽的海外工程多数处于外汇管制较为严格的亚非拉国家,且部分项目所在国政治、治安等社会环境不稳定,因此海外工程项目要加大资金安全管理,规划好项目资金流转路线,确保项目资金存放安全并可顺利流出项目所在国。 首先在项目所在国开立银行账户时,可优先选择中资银行或国际跨国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一般情况下项目资金在此类银行存放比较安全,并且跨境转移较为快捷。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海外工程项目可在项目所在国境外如香港、迪拜等第三国或地区开立离岸银行账户,平时将主要资金存放于离岸银行账户,每月根据项目现场资金预算向现场银行账户转款。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集团公司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在这方面做的比较领先,其利用业务分布和资金优势通过在海外设立财务中心实现境外资金统一集中管理,在确保境外资金安全同时又降低了财务费用。 2.6 重视海外财务人员培训及储备 从事海外工程项目的企业应加强海外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梯队建设。平时,企业要多给拟参与海外项目的财务人员以培训机会,使其能不断储备和提高海外财税理论知识和外语水平。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将后备海外财务人员送往有海外业务的其他单位进行实习锻炼,积累其海外业务经验。在本企业海外工程项目预启动阶段,财务人员就要多参与海外项目的投标报价、调研和策划工作,尽早介入海外项目以熟悉项目情况和氛围。同时项目启动后,财务人员也要不断自我加压,努力学习所在国的财务和税务管理知识,提高在国际环境下的税务统筹能力,做好对境内外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统筹规划工作。 3 结语 总之,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财务风险的多样性,国内工程企业只有真正地走出国门,在一个个的海外工程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才能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管控模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力。   境外经营财务管理工作“属地化”探索 Image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经营,有关财税方面的风险日趋显著,逐渐引起各级管理层的关注。如何更好地把握境外财务风险管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在拉丁美洲国家(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的工作经历,分析了企业在中国与企业所在国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内在联系及差异,以及工作原则,探讨境外财务工作“属地化”管理的理念,希望对“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在境外财务管理工作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境外投资;境外财务风险;境外财务管理;“属地化”管理 Image Image 近年来,随着国家“走出去”步伐加大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扶持,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经营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各大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司,从原来的境外EPC总承包修建基础设施工程到各种BOOT、PPP投资模式下的大型工程,各种经营模式相继发展,体现出中资企业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水平。但由于全球化水平提高,各国法律法规日趋健全完善,企业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了境外经营的难度和风险。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比如中资企业在境外资产涉税方面、资金流动方面,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此,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多次针对境外资产管理,境外经营中的财务、涉税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为企业在境外经营活动中提供一定的指导。笔者认为,境外经营财务管理涉及本地法律法规,会计准则、规范和政策,财务管理工作“属地化”成为一种趋势,密切结合本地规范,合法经营、合规经营也是中资企业境外经营的基本要求。 一、境外经营财务管理特点 在财务管理体系中,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执行,以及根据核算办法编制报表,整个会计流程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境外经营投资活动中。 近年来对境外经营中会计核算办法的各种讨论日益增加,各种学术论文中也多次提到“外账”和“内账”的概念,有学者提出:“外账”是中资企业依据境外所在国税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建立的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并根据该账务系統向该国各监管机构进行报告和纳税申报。中国外经企业一般称为“外账”。“内账”则是中资企业依据中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中国国家会计准则,中国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等建立的会计核算账务系统,并根据该账务系统向中国各监管机构进行报告和纳税申报。国有中资企业在境外经营,一般都要满足两国监管机构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纳税申报。 企业不能存在两套账,而在中资企业海外经营中,经常听到“外账”和“内账”的概念。这种提法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中国外经企业为了方便,也基本适用了这种提法,但仍然不能被部分国家监管部门所认可。 “内账”和“外账”的差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准则差别,会计政策区别,编制报表语言差别,软件系统语言差别,核算本位币差别,成本费用确认原则差别,纳税体系差异。 以上差别,导致会计核算办法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报表编制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编制“内账”和“外账”两套账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账务处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记录,任何一种记账方式都是可以真实的记录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对现金、银行的每一笔业务进行登记及账务处理,能够正确、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因此,无论是“外账”还是“内账”,都是根据编制报表要求不同而设置的真实的记账方式。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和把握会计核算办法,使得中资企业境外经营中,既要能满足中国投资人的监管需要,又要能满足境外所在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合法履行企业的纳税义务。 目前,境外经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如何找到管理的抓手,普遍企业都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全面的落到实处。境外经营企业在编制报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以下几种特点: (一)重“内账”,轻“外账” 其主要存在于一些传统市场的免税项目,因为免税或者不用报税,项目的财务人员仅需要满足“内账”的要求报送即可,而早期一些外经企业的境外账务处理存在极限性,操作简单粗放,并形成惯性。 (二)重“内账”,兼顾“外账”,满足外账报税的基本要求即可 随着世界银行、区域化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提供的项目,在项目所在国有纳税的要求,但所在国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并不要求企业全面规范财务管理体系,只要满足一般外账纳税报税流程即可,因此,企业也就没有完全跟进国家发展和法律发展的进程。 (三)“内”“外”兼顾,以“外”为主,以“内”为准,“内”“外”互为钩稽、融合,形成“属地化”管理体系和目标 随着国际化大工程多地开花,不少国家出现了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因全球化和国际间反洗钱、反避税等措施的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法律法规日益健全,税法日益严苛,企业面临着“属地化”财务管理的压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属地化”管理是在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管理等方面必须跟上的一种管理提升。会计核算办法的确定、掌握、运用只是境外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境外经营财务管理“属地化”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在宗主国经营的时候,是不存在双重管理交叠的情况的。但正因为在境外经营,既要满足中国投资人的监管需要,还要满足所在国国家的法律规范,才会出现“属地化管理,内外兼顾,相互钩稽、相互融合”的情况。 二、“属地化”管理的趋势分析 以“内”“外”兼顾,以“外”为主,以“内”为准,“内”“外”相互钩稽、融合,形成“属地化”管理体系是境外经营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具有较强的发展趋势,也是境外企业管理提升的要求。其原因如下: (一)属地对外经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当前,诸如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乌干达、马来西亚、菲律宾、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在全球化发展的势头下,法律体系、国家税制、劳工制度等方面日益完善,对外经企业的纳税申报,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二)外经企业“属地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常态化 外账会计核算办法要求越来越严苛,仅是相对于早期外经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而言,但现阶段,了解并适应所在国的会计核算办法,并按照所在国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当地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已经是大势所趋,应该被认为是一种常态化。 (三)外经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属地化”管理工作能力 中国的会计人员尽早适应所在国财务管理体系,会计核算体系,尽早将中国的会计核算体系融入到当地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将中国的财务管理理念融入到所在国的财务管理理念中,这是“属地化”管理的趋势要求所在。 (四)工程项目精细管理的需要 当前,亚非拉三大洲各个国家在建的工程项目,包括水电站、路桥、公路、学校、医院等项目,合同金额均在5 000万美元到几十亿美元不等,相当于几亿人民币甚至几百亿人民币。针对合同金额如此庞大的项目,按照经验,项目所在国每日的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票据非常多,出纳、会计每天接收到票据量非常大。 (五)“属地化”管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 不少企业在一个国家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均需要在该企业统一纳税,然而,根据中国公司对境外项目的管理模式,一般项目都是独立核算,独立考核,因此,按照这个原则就出现了内外账核算体系在管理上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实务中是非常可观又显而易见的。合并纳税在这些企业中,不只是一个口头的说辞,他是非常复杂的,在某些国家,甚至需要考虑到综合平衡,合理调整才能达到最优的纳税效果,比如在厄瓜多尔,纳税之前各个项目因为规模的大小不一,缴纳的预扣税不一致,合并纳税的时候,各个项目之间享受的政策不同,存在着项目间利益上的差异。因此,如何平衡,如何调节,如何协商和沟通,是“属地化”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管理者是否有这样的沟通水平,决定了“属地化”管理的程度。 “属地化”管理是一个管理思想,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正因为有以上的原因,促就了境外企业经营财务“属地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运用到境外企业经营,也势在必行。 “属地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能促进境外经营管理提升,降低境外经营管理风险,增强财务管理,培养会计管理人才。 三、“属地化”管理体系结构 (一)财务工作“属地化”管理制度体系 财务工作“属地化”管理制度体系应该包含“内账”、“外账”的所有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报销制度、文件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在境外经营,所以经营活动中包含了许多本地元素,包括所在国的发票票据规范体系、银行系统单据、税务监管机构规范、企业管理监管机构规范、财务信息化系统管理规范等。这些构成了财务工作管理制度体系中“属地化”元素。 (二)管理平台 由于地区涉及“外账”核算的项目群中各项目从经营效益考核方面均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项目的领导机构是按照经营责任状的目标来执行经营项目的,但在财务“属地化”管理体系中,项目群的财务管理、报税工作又是按照当地注册公司统一管理,合并纳税申报,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管理上的错位,也就是财务管理机构既要权衡项目群的相关利益,又要满足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因此,需要一个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管理平台是站在公司角度进行决策的,一切按照公司利益最大化,均衡项目利益,项目间的协调,需要这个平台来发挥作用。因此,在管理机构中建立一个财务工作“屬地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地区财务工作,非常有必要。 (三)管理机构设置 某中资企业在厄瓜多尔当地经营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如图1,该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在“外账”工作完全由财务管理机构自行管理,自行组织进行账务处理的前提下进行设置的,具有典型的“属地化管理”的特点。项目群为2个以上,各项目金额均在2亿美元以上,单据数量巨大。 (四)语言工具 笔者在拉丁美洲工作8年,可以用西班牙语工作,对语言工具的作用体会很深。因此在这个管理体系结构中重点强调语言工具。 语言工具非常重要,因为他决定了对会计信息采集的正确性,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税法、会计准则,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的准确性。如果财务管理工作者本身能够利用语言,那么沟通起来比较便利,如果需要翻译,那么相应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和承担理解误区所带来的时间延误,返工等情况所产生的成本。 笔者在厄瓜多尔工作的时候,要求财务团队中的中方人员必须自学西班牙语,提升自身的理解水平,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因语言交流不通而造成的时间成本。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语言上的问题,都不得不承认在“属地化”管理体系结构中,语言工具的重要性。 (五)财务软件和信息化系统 所在国的会计核算软件一般与中国的核算软件不一致,所在国的税务部门要求使用当地的财务核算软件,以便其监管、审查方便,因此一般都要按照当地税务机关要求选择财务软件。财务管理人员驾驭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和能力,在“属地化”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确定和建立地区财务信息化系统,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企业在所在国有多个项目,各个项目又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以首都为中心,建立一个信息网,将信息在项目所在地采集,通过软件系统汇总报送到首都中心,项目本身负责管理会计基础数据和基础原始凭证。但是目前许多外经企业在境外经营中,仍然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即定期将不同城市的票据统一送到首都进行账务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所在国要求当月的票据当月申报增值税,而项目与首都之间的距离又远,寄送需要时间,往往因为申报不及时而受到税务局的罚款。另外,票据寄送存在票据的交接、票据错误返程、修改等情况,管理成本、协调成本增加。 (六)“属地化”财务管理涉及的外账工作内容 以厄瓜多尔地区外账为例(表1),境外财务工作“属地化”管理只是一种思想和理念,是以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为出发点的。境外财务工作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会产生不同的模式和体系结构,以上资料仅是个人工作经历的一个积累,仍存在许多探索的空间。在全球化发展迅猛的今天,中资企业在境外经营,作为财务负责人员,积极探索管理上的经验,解决境外经营财务管理上的难题,是财务人员的职责所在,继续研究公司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研究国情,深入探讨所碰到的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是财务工作“属地化”管理的精髓所在。  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为了使企业在国内与海外的投资都能总体保持合理收益状态,需要企业积极打通各环节链路,重新明确企业的战略转型与创新升级的新时期宏伟目标,主动加强海外企业的财务管理,为集团企业的高效管理降低整合限制,从而不断推动企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   海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常见问题 (一)海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欠缺 现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因素较多,波动性强。然而,不少海外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专职人员并没有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财务管理实质性工作内涵与要求理解不到位,使得财务管理的水平不高。 (二)海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居高 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流向集中控制是重要环节。企业为积极满足海外业务资金需求,要尽可能推动资金应用实现效率最优化。资金管理受地区差异与母体企业制度差异等影响,往往具有更多风险与困境。国内集团企业对海外企业的资金管理,要求深度构建资金内控体系,既满足不同海外机构需求,也能够获得资金管控高效。然而,国内集团企业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又易造成海外企业财管水平的降低,导致各项资源消耗过大,管理成本居高。 (三)海外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较大 对海外企业而言,财务管理风险存在且发生概率较高,如外汇风险等更为常见。早在2015年就曾出现海外企业因外汇市场波动而引发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促使多家海外企业在2016年以后更加关注外汇市场波动。现阶段,海外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较大,且面对财务风险控制,上下行压力都保持较高阈值,然而囿于风险观念淡薄,不少海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建设较为落后。并且对风险的观念也不强。财务管理风险方面,海外企业因所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差异而使得税务管理的难度升级,直接影响到因税务问题而出现的财务风险管理。 (四)海外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待建 当前我国诸多拥有海外市场的集团企业仍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愿景与实际资源储备情况,来建立健全更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很多海外企业还欠缺国际性财会人才,未在人才培养上倾斜更多资源,未建设富有专业知识与前瞻视野的财务管理团队,以较高人力资源素质造就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要素。 Image 海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对海外资金实行集中统筹管理 首先,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内控体系。只有稳定的资金管理,才能为企业健康运转提供不懈动力。考虑跨区域事务的迫切需求,国内集团企业要扩大企业海外机构的资金管理衔接,提高响应度,灵活使用网银制度与授权管理制度。对海外资金的流动应建立授权控制,由对应分管部门针对性下放权限,开通资金流向监控;应建立文案登记控制,对资金的每一次收支动态进行必要的文案文件记录,加强对不良信息数据的分析;应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在多部门多岗位之间形成交叉监管控制关系,提供资金风控有效性。当然,考虑集团企业的管理权集中性原则,可由集团企业设定统一的层级化的授权控制管理体系,积极通过调研来启用满足不同发展层次要求的子公司的科学模式,不断完善企业的资金内控制度,以资金安全性来推动企业高效性。 其次,应建立规范守则的海外融资平台。海外企业的资金管理应考虑最大化激活资金的流动运转优势,尝试在具有极大经济地位与金融优势的区域建立新的海外融资平台。如以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组建全资子公司,发挥资金运作优势。以全资子公司作为新窗口来拓展更多的资金融资渠道,在金融中心積极对外发布资金需求缺口,同时主动研究制定贴合不同区域金融法律法规的合同条款,向金融中心地区索取更多的区位优势,吸收获得更多的融资方式与渠道,从而通过合理的考察竞评,控制最低融资成本来获得新的海外资金。通过在金融中心建立海外融资平台这样的做法,能够极大地帮助企业在遭遇内源融资局限性的时候可以,企业的扩张更加需要依赖于外源融资。海外集团公司在进行融资工作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来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使得公司内部的长短期融资比例更具有合理性,再以此为前提实行更为高效的融资措施。 第三,海外企业应建立信用保险机制。国内的集团企业在向海外进行经营扩张中,必然还存在资金融资不利的问题,这样一旦遭遇企业应收款项无法及时有效回收的情况,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海外企业在积极组织自身业务的基础上,合理地筛选一些投资项目,或者对较为中意的有条件的企业形成合作关联,主动建立信用保险机制,增强对企业内部应收账款安全性保障,一旦有参保企业在欠款逾期延付情况下由保险人赔偿则能够相应从信用保险公司获得相关比例的赔款。 (二)对海外外汇风险实行规避防范处理 首先,签约业务合同要正确选择币种,从而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海外企业应在合同签约过程中以“收硬付软”原则完成签约币种的选择。一般上,外币选择要尽量做到风险管控,确保外汇资金的收、付、借、还等过程都能基于同一币种完成。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很多海外企业在项目洽谈协商的过程中,也会与其他合作方交流,建议以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的币种。海外项目的谈判交流过程,应将如何识别、预防、控制由于外汇波动而导致的经济风险作为重要考虑要素,报价过程也同样要慎重。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根据相关责任条款签订保值条例,一旦合同签约币种出现了波动较大的经济振荡,应及时参考货币计价标准或处置办法来应对,或是主动向客户提供货币波动所致损失的部分补偿。 其次,海外企业应不断强化多种避险金融工具的研究。海外企业要时时防范外汇风险等不良经济金融风险,要结合自身情况,结合當前国内外时事环境来强化避险防范。第一步是要求在财务管理各环节中灌输风险管理理念,特别是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全面融入过程管理理论,强化对外汇业务的全过程管理。在财务职能部门内部,应基于外汇风险控制管理建立更有效的监督、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肩负具体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关注现阶段就外汇金融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技术研究,积极引入更合理的研究成果,主动量化外汇风险管理等级,按级层不同来合理优化风险管理效率。工作人员与管理者同时要掌握国内集团与海外企业机构的诸多币种业务,认真掌握各币种的汇率波动情况,及时与企业高层取得沟通,在业务管理层面保持积极的信息共享与梯度对话。 (三)对海外企业税务实行风险管控 当前形势下,世界各国均采取不同政策手段来加强税收管理。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机构设置必然要遵守当地的税收监管制度。因此,这是国内企业实现海外扩张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的一项基本要求。既然存在不同于本国的税收监管制度,海外企业有可能面临未知的税务风险,因此加强海外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意义重大。 首先,海外企业应凝聚共识,有效识别企业运行中的税务风险。特别是对处于重要节点的工作人员,或肩负管理职责的中层干部,都应该强化风险意识教育,一是坚持强调提供普法意识,掌握国内和海外当地的税法标准,奉行依法纳税。 其次,海外公司应责成相关部门着力解决企业在日常运转或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关键风险点,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科学的管控体系,要在持续更新研究中提高海外机构应对突发性情况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好非常规金融税务风险。 第三,海外企业要注重对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着力培养富有国际性视野和跨领域性专业技能的人才,关注当地的各项税收文件要求与具体行业规范,确保企业合理合理的利益得到保障,应不断缓解和消除国内与海外现行税收体系差异所产生的实际冲突与影响,尽可能平息税务风险与企业财产损失危机。 (四)对海外企业人力资源实施培养和补充 国内集团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一大批能力与素质俱佳的人才。有了可靠人才的服务,才能有海外企业向其他竞争主体发起挑战的基础与动力。面对新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要求,海外企业必须要考虑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培养,积极组建更专业化更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团队,才能推动企业长效发展。为此,一方面,企业应该提高员工准入门槛,或抬升晋升考核标准,以便能够筛选出更出色的人才转战海外市场,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点;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要主动参与在岗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升级认知、武装头脑。当然,既然海外企业扎根在其它地区,就应该立足于当地资源,建立可行的人才库,积极制定与国际金融发展同步的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研究和讲解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与法律体系,明确国内外相关政策差异,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热情。当然,集团企业还可以与高校、科研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入企业开讲授课,带来新的学术理论或特别见解,或是积极营造适宜的学生实习与就业环境,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投入到海外岗位人才需求中,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以积极姿态迎接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海外企业财务管理成为迫切需要关注和改善的工作。在不断挖掘当前出现的典型问题后,能够基于新形势要求提出更合理的改善策略,才是当下海外企业应该走出的融合发展之路,必然能够在海外市场竞争中争得重要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