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险评级
2016年标普评定越南国家信用级别为BB-/B,发展前景稳定;穆迪评定越南政府信用评级为B1级稳定;惠誉确认越南长期外币与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BB-,评级展望为稳定。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越南在190个国家及地区的排名从2016年的第91位上升到第82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越南在138个国家中排名第60位。
2.风险分析
我国对越南投资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2.1、市场风险方面
一、越南基础设施薄弱。产品配套能力低,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方面欠缺,直接制约了制造业发展;
二、越南市场容量不大。人口有9200多万,人均工资只及中国广西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人均购买力低;
三、越南物流业整体竞争力仍较低,物流费用较高。越南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远高于美国、中国和泰国等国家。每年物流成本约370-400亿美元,其中300-350亿美元由外资企业实现;
四、越南劳动力虽然丰富,但有技能的熟练工人相当缺乏。近年来,在通胀高涨的压力下,越南罢工潮愈演愈烈。罢工成为外国投资者在越南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投资企业的日常生产。
2.2、政策风险方面
越南素来政策多变,比如会突然提高关税壁垒,对某些货物的进出口实行限制等,让企业措手不及。另外,一些行业准入门槛会否抬高也值得关注。越南政策法律透明度不高,法律基础相对薄弱,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低,执法不严和政府干预行为难以消除。越南政府已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但其法律体系仍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法律法规在执行方面尚显宽松,政策透明度低。投资审批程序严格、费时,人为操作的因素很多。此外,腐败案件时有发生。
2.3、文化环境风险方面
一是越南自然灾害频繁。洪水、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光顾;二是禽流感等传染病多发。越南地处湿带,湿热多雨,是传染病的多发地区,特别是近年来,成为禽流感的重灾区。
2.4、外汇管理方面
外国投资者可根据越南外汇管理规定,在越南金融机构开设越盾或外汇账户;可向从事外汇经营的金融机构购买外汇,以满足项目往来交易、资金交易及其他交易的需求。越南在美元贷款方面有严格限制,规定企业申请的美元贷款必须用于支付商品或劳务进口且有能力用自有外汇收入支付还款。近年来越盾兑美元汇率不稳。越盾兑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由于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在越外资企业广泛使用美元计价结算,这使在越南的中国企业面临双重汇率风险。
3.投资建议
中越为一衣带水的近邻,且同为处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应全面深化中越投资与经贸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共同健康稳定发展。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做好风险调查评估与规避管理工作。
一是深化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互补合作。在新形势下,应着力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的战略对接,推进大项目合作,提高两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两国投资和经贸合作。应借助我国充足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装备与管理经验,结合越南的人口红利优势、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发展空间,一方面加快两国在基建、电力、生产制造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国际产能合作,另一方面逐步拓展电信、电商、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合作,以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二是防范政府违约风险。越南政府违约风险较大。为了有效预防违约风险,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或者安排项目融资时,应确保获得越南政府及相关合作方的书面保证,并由越南政府及合作方承担合约变更的法律风险。一旦发生政府违约的情况,可通过双方协商或者仲裁、上诉的形式来挽回自身经济损失。
三是慎重选择合作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防止遭受损失。越南现有国营企业1500多家,私营企业超过20万家,外资企业1万多家,其中国营企业主要分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越南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在各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实力相对较强,资金较有保障,与其合作风险相对较小;私营企业数量多,信誉不一,虽经营方式灵活、决策快,但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有个别企业在与中国企业合作过程中有恶性欺诈行为,在合作中应注意甄别,降低风险。此外,越南通胀压力较大,银行贷款利率高,企业融资困难,拖欠货款和工程款的现象较多,应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人为损失。
四是中国企业进入越南需做好本地化。用本地人管理本地人,尊重越南习俗,在生产和销售一线招募本地员工,并培养当地人进入公司和工厂管理层。此外应知法守法,主动大胆地与政府管理部门直接打交道。
五是中资银行进入越南市场应注重策略。越南虽然已加入WTO,表面上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并没有太多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上,对机构设置和业务选择采取了诸多防控措施。由于竞争激烈,中资银行在越南发展应更注重策略,与越南银行进行实质性的合作,打消其“狼来了”的念头,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展现出中资银行促进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
老挝
1.风险评级
标普、穆迪和惠誉尚未对老挝进行评级。中信保2016年对老挝的国家主权信用风险评级为CCC级,法国评级机构科法斯集团2017年对老挝国家风险评级、商业环境评级均为D(风险最高)。2017年世界银行将老挝营商环境在190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从2016年的第136位下降到第139位,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将老挝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在138个国家中排名第93位。
2.风险分析
政策风险方面,老挝行政办事效率低下。老挝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机关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下,行业贪污腐败和索贿受贿现象较为普遍。虽然老挝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设立“窗口”式服务,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依然繁琐,有可能贻误投资时机。
市场风险方面,一是陆路、水路、航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主要靠公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几乎所有的设备物资需进口,加大了企业投资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及物流成本。老挝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但尚未全面普及,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的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很高,运输时间长,投资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老挝文化教育落后,熟悉外经贸业务和专业技术的人员十分缺乏,一些工程项目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不得不一再拖延。
文化风险方面,境内存在少数民族问题。老挝社会治安总体良好,但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偶发民族问题,曾出现过针对老挝政府的小规模袭击事件。
外汇管理方面,一方面老挝金融环境相对宽松,外汇管制逐渐放宽。根据老挝外汇管理规定,本币基普为有条件兑换,鼓励使用本国货币,但在市场上基普、美元及泰铢均能相互兑换及使用。在老挝注册的外国企业可以在老挝银行开设外汇账户,用于进出口结算。外汇进出老挝需要申报。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以汇出利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障碍。外国投资者将利润汇出境外必须得到老挝国家银行批准。这一审批批准过程等待时间长,不透明和不确定性都很高。
3.投资建议
随着中老之间经济金融联系的深化,未来我国政府、企业、银行在与老挝加强经贸合作和业务往来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相关风险的防范。
一是加强中老发展合作经验推广。
中国目前已是老挝第一大援助国和最大外资来源地,两国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倡议和和澜湄合作机制也为中老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考虑到我国在老挝的援助和投资项目不仅形式多样,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因此可选取其中典型的成功项目经验加以宣传和推广,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人力培训等领域的社会基础,以此加强未来两国双边可持续发展合作和促进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南南合作。
二是全面客观了解老挝的政策。
老挝政府公布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贡献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要全面、客观了解优惠政策申报条件、时限等,做好科研调查,规避政策风险。进入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的投资企业,虽然可享受保税、免税的政策,但企业要自行解决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需要统筹评估利弊关系。
三是适应老挝法律环境的复杂性。
老挝的法律、法规基本齐备,但还未形成公正合理的法治环境,人治环境浓厚,在执行过程中有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需要企业在投资前做好充分调研和咨询,以避免产生纠纷后无法保证合法权益。随着老挝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各种法律都在修改完善中,需要不断关注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和修订,可聘用律师事务所和政府部门中的资深法律专家作为法律顾问。
四是国际化经营中需注意成本调查、核算。
老挝人口少、市场小,难以规模化生产制造,大部分物资靠进口,成本相对较高,投资经营中需注意成本调查、核算。老挝基础建设条件欠佳,工业较难配套,物流成本较高,运输时间长,煤炭严重缺乏,水电虽丰富,但电网建设跟不上,全国仍有1/6的村不通电。加之老挝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较高,企业如投资较多依赖运输和出口的行业,需仔细计算投入和产出成本,以避免无法收回投资成本。此外,老挝劳动力不足,且素质和技能有待提升,当地雇员一般不愿意加班加点,赶时间、工期的项目执行难度较大。
五是提示赴老挝务工的风险。
随着老挝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援助项目、矿产、水电、建筑、加工、农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将新增大量工作岗位。老挝的劳动力市场明显呈现出供不应求。外籍劳务需求方面,近年来老挝劳务市场出现“两增一减”的趋势,即:对高新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新兴产业和特殊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明显在增加;对脏、苦、险行业工种需求增加;对普通工人、简单技工、低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减少。外国人在当地工作应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正确评估赴老挝务工的收益与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的工作及生活适时作出调整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