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WDa9Z15KNd2cBtvmoTuRlkfprJ6AM.jpg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碳中和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设计咨询企业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目标,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21年初,商务部等19部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是历史上中国关于设计咨询“走出去”最权威、最完整的文件。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提出了践行“30·60”系统解决方案,即“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支撑点”,明确提出了要“以高端规划咨询为统领,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奉献能建之智”。

作为中国能建海外“一体两翼”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翼”,我国设计咨询龙头企业——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程”)的国际业务板块统筹引领企业,我们需要更深刻地思考如何发挥设计咨询全产业链优势,助力“一带一路”沿线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中国设计咨询“走出去”步伐。

“一带一路”沿线是我国设计咨询企业

推进对外绿色能源转型的主战场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仍将是我国设计咨询、工程承包企业的主要市场。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绿色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传统化石能源投资。2022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9.7亿美元,增长3.3%;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849.4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296.2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4.8%和51.2%。

能源绿色转型将是我国设计咨询企业未来的主要业务领域。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有138个国家设定了碳中和目标。在全球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共识下,清洁能源保持高速发展。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约300GW,同比增长近16%,占全球总新增装机的约83%。其中,太阳能装机新增最高,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的63%,其次为风电25%。预计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新增装机85%以上。预计到202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累计增加2400GW,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以上。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多数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电、光伏、水电的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合作的重要方向。

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约70%。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使得“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正从以油气为主逐步扩展到绿色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已成为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

海外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性和可投资性优势不断增加。拉美、欧洲、中东、非洲和东盟的部分国家新能源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已具备优势,以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LCOE已经低于传统能源。生物质(含垃圾)发电在菲律宾、越南、印尼和泰国的部分地区已具备价格优势。随着光伏、风电的发电成本在多数国家逐渐低于化石能源,投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

发挥设计咨询优势,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在全球绿色转型大环境下,国家支持企业聚焦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新领域,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设计咨询企业在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龙头、灵魂、牵引、放大、布局”五大优势,有效串联投资开发、建设施工、新能源装备制造、金融机构等对外项目开发建设各个参与方,充分发挥设计咨询对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带动引领作用,构建国际市场绿色“生态圈”,抢抓国际“双碳”机遇,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一、立足目标国家的国情实际、资源禀赋与电力供需,提出最具经济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能源电力架构优化方案

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源荷深度互动匹配,促进储能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的深度互动,依托数字化统筹源、网、荷、储资源,以源网荷储互动及多能互补为支撑,满足电力安全供应、绿色消费、经济高效的综合性目标。

二、促进先进技术研发应用

为保障清洁能源安全消纳,需构建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种形态并存的新型电力网络,特高压-超高压交直流主干网、主动配电网与多能微网兼容协同,多层级电网分别实现资源互济、安全支撑、灵活响应、就地平衡。通过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储气、储热等多种形式,提供能量互补、备用与调峰、需求响应等多种服务。

三、发挥政策影响力,推动新的业务与商业模式示范应用

发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光热等业务优势,不断创新新能源商业模式,考虑不同的复杂应用场景和业态发展,推动新能源制氢制氨、新能源海水淡化等业务的新业务模式落地。同时在体制机制设计上,充分利用政策驱动的倒逼作用,包括碳税、碳配额、碳交易机制等,提高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四、推动“能源+”融合发展,实现新能源跨界融合,加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通过推进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交融,以“能源+”“绿色+”“数字+”的全新模式推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在应用场景方面,通过源网荷储,为大数据中心和信息产业提供绿色低价电力,实现数能融合,将“瓦特”高效转化为“比特”。通过充分挖掘交通基础设施沿线新能源资源与土地资源,配套建设风电、光伏、储能,实现交能融合,推动交通运输用能的清洁替代与低碳转型。

五、提供绿色能源发展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通过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量身定制绿色能源转型、绿色产业政策、绿色能源应用、绿色产业配套等整体方案,提供智库服务,打造包括咨询设计、投资融资、建设运营、数字化和碳减排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服务提升东道国新能源业务本土化能力,推动能源绿色、安全与经济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硬联通”,助力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方案”,实现规则标准“软联通”,最终支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实现两国人民“心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助力我国设计咨询企业“走出去”

一、坚持高端引领,推动设计咨询企业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推动对外设计咨询企业与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国合署等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加强联络及合作沟通。推动设计咨询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多双边政治经济交流等方面工作。推动设计咨询企业深度参与“高访”机制,进入各部委、商会咨询智库短名单,参与国别间重要经济对话、国际经济调研等,以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等为切入点,为政府项目、政府间合作项目提供属地化、专业化的第三方咨询服务。推动设计咨询企业成为国家级能源电力高端智库,助力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化生产力和产业布局、优化市场和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和资本布局。

二、坚持整体协同,组建产业联盟带动绿色“一带一路”

绿色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自身发展理念成功实践的总结。

一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沿线国家经济建设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及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评估体系。

二是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制度框架。立足沿线国家多样化、差异化的绿色发展需求与能力,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低碳领域重点任务和需求清单,建立专门的绿色技术协调管理机构,设计共建合作机制与平台,促进多层次绿色项目合作,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模式,提升中小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三是发挥中国能建已有联盟作用。中国能建发挥对外设计咨询企业集成优势和引领带动作用,串联产业链上游政策制定者、市场管理者、投资开发商、金融保险机构、科研机构,产业链中下游设备制造商、总承包单位、设计施工单位、运行维护单位,成立了中国绿色低碳国际产业联盟,形成对外承包工程上下游产业合力,加强中国企业出海的整体协同,以一体化、高品质的服务模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坚持能力提升,打造国际一流工程咨询品牌

一是开展专题研究。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行业龙头设计咨询企业参与,进行能源国际合作全局性政策研究,国际能源多双边合作研究等专题研究,与国际组织联合开展相关课题,为中国政府与重点国别开展能源合作提供决策参考,为国家制定能源合作总体战略和方针政策献策献计,为政府间的交往与合作提供有效支撑。

二是搭建政府间合作平台。借助经贸混(联)委会、投资合作工作组等双边政府间经贸合作机制作用,积极参与重点国别能源电力规划、资源勘察评估、产业政策制定、环境风险评估等研究,为目标国别政府部门提供设计咨询服务,为后续系统性、有序性市场开发奠定基础。

三是发展全过程咨询服务。完善对外承包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在能源业务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一体化国际咨询服务商,有效串联投资开发、建设施工、装备制造、金融机构等对外项目开发建设各个参与方,充分发挥设计咨询对能源电力行业全产业链的带动引领作用,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中电工程创立于1950年,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咨询央企集团,隶属于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立足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服务商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商“两商”定位,位列2022年ENR全球150强设计公司第2位,是中国能源建设领域的“国家队”。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程国际公司”)是中电工程国际版块的统筹引领企业,是中国能建海外“一体两翼”发展体系中的“一翼”,紧紧围绕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提出的“30·60”系统解决方案即“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支撑点”,致力于发挥“大策划”牵引拉动作用,依托集团化平台,发挥设计引领、高端咨询、产业集成三大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能源电力投资性规划开发一体化方案,助力东道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近两年全球新能源领域共投资开发项目超过18GW。2022年在受外部环境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海外新能源项目签约额仍然实现逆势增长,超过2021年海外项目全年签约额。

四、坚持技术为先,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探索国际能源电力行业前沿领域,在推动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重点布局国际综合能源、新能源、储能、氢能业务,利用新兴行业、新兴理念为载体,突破固有国际咨询业务范畴,发展好新兴业务与既有业务的融合,实现弯道超车。积极参与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累积低能耗建筑、智慧城市开发等工程领域经验,加快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一是建立海上风电、能源大数据、综合能源、CCUS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科技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科技研发成果加快向市场转化。引领开展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支撑新兴市场、重大项目的开发。

二是加快加强数字化建设,加速转型推进设计咨询服务成品的数字化交付。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开发数字能源、数字电厂、数字电网、数字水务、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智慧管理等数字化产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三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深化产教融合,试点企业与工科重点高校共建共管工程咨询设计学院,以央企的国际业务平台、海外工程项目等为依托,广泛为在校生和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着力培养适合全过程咨询服务理念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五、坚持标准先行,通过设计咨询带动中国标准走向“一带一路”

一直以来,相关标准不同成为阻碍我国对外设计咨询服务发展的“拦路虎”。如何扫除这个“拦路虎”,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荐他们更多地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将更多中国标准推荐成为国际标准,向一些尚未形成标准体系的国家推荐中国标准。二是积极与国际接轨,优化调整自身技术标准体系。三是发挥自身优势,对于“两优”、援建类项目,尽量建议外方接受我国标准,或者优先考虑支持接受中国标准的项目。四是全方位输出中国标准,将标准内容引入对外政治经济谈判中,强化中国标准输出、标准互认、区域标准共建等理念。五是注重高端宣传,利用外交渠道、高访、国际论坛、官方媒体等,推广中国典型工程和产业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在海外为我国设计咨询企业“扬名”,让更多海外客户了解认识我国设计咨询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品牌效应。六是优化设计咨询企业考核和激励机制,在政策层面保障对设计咨询业务的投入,对设计咨询业务对全产业链的拉动带动效果给予充分肯定和激励;参照实施科研机构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实行工资总额单列,加大对设计咨询从业人员的中长期激励力度;支持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灵活用工及双轨制薪酬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国内各区域、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市场化配置。

六、坚持资本运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话语权

以资本和金融为抓手,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多边组织,形成全球命运共同体,提升中国企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装备“走出去”与“走进去”;通过发掘和开展优势领域的项目投资,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一是成立对外设计咨询发展基金,指定部分商业金融机构和我国部分龙头设计咨询企业牵头负责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为我国设计咨询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承揽及落地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强化金融机构作用,鼓励金融企业和设计咨询企业交叉持股,促进产融联合发展,发挥其在融资、贷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设计咨询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三是提升信用保险机构支撑作用,放大设计咨询项目风险偏好,扩大商业险覆盖比例,特别是对于投资回流比较稳妥的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的国家“大账”出发,为其提供相应比例的商业险“担保”。

2023年是“一带一路”十周年,相信共建“一带一路”必将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国际合作的生动实践中取得更多成果。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也将充分发挥设计咨询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推动更多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绿色项目落地,在“一带一路”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