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海外投资的增加,为建筑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政策支持。同时,面对国内建筑市场低迷、竞争环境恶劣的局面,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对于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工程,兴致高涨。但“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投资方面更需谨慎。近日,《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2017)》(以下简称《风险评级》)发布,对建筑业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走出去投资“有风险”
《风险评级》提出:
第一,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较好、政治风险较低、社会弹性较高、偿债能力较强,整体投资风险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德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列前三名;
第二,未来新兴经济体仍然是中国海外投资最具潜力的目的地,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第三,中国应根据地区比较优势的不同将投资配置不同国家,如西亚的能源、东亚和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和中东欧的加工制造业等。
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涨,对建筑企业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机遇。
机遇是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每一家企业都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吗?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同时,投资面临的外部风险也在显著提升,如斯里兰卡重新评估中国援建港口项目、中澳铁矿百亿减值、中缅皎漂-昆明铁路工程计划被取消、勒令中资坎昆龙城项目停工和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期搁置等事件,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受阻或失败的典型案例。这或多或少会对企业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这些项目的搁浅也会波及到建筑企业海外工程项目的承接。因此,建筑业企业尤其是注重以投资带动经营的建筑业企业,加强海外投资风险预警、准确识别与有效应对相应风险,是其提高海外投资成功率的重要前提。
二、“一带一路”投资需谨慎
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优先发展的领域。国际承包商闻风而动,调整经营布局、创新商业模式,在区域经济深化发展中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升级,谋划新的发展。中国建筑业企业在这一轮发展中,表现得尤其积极。
经过了劳务输出、材料设备“走出去”的初级阶段,“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的升级版,其更注重的是资本的输出。这是中国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提高的表现,但也意味着难度更高、挑战更大。《风险评级》从经济基础、偿债能力、社会弹性、政治风险和对华关系5个维度共41个子指标,对57个国家进行了评级,其总体评级结果显示,德国是唯一AAA级投资目的地,英美排名相对下降。在这57个评级样本中,包括了3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中国对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97.14%。从评估结果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较高,其中政治风险是最大的潜在风险,而经济基础薄弱则是最大的掣肘,企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评估认为,“一带一路”国家中多是新兴经济体,发达经济体评级结果普遍好于新兴经济体,整体投资风险较低。排名前五的国家中,除了阿联酋外均为发达经济体,希腊虽然作为发达经济体,但受债务危机影响,偿债能力甚至低于新兴经济体,社会弹性也较低,因此级别评定较低,需要加强投资风险防范。新加坡、以色列和匈牙利已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反映出了其对“一带一路”地区基础建设投资的支持态度,未来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地区直接投资将会有一定助力。而新兴经济体整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稳定性差,基础设施供给尤其是电力设施严重不足,部分国家地缘政治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政治风险较高,内部社会弹性和偿债能力也较低。因此,对“一带一路”抱过高期望的建筑业企业必须对“走出去”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战略评估,综合分析,降低风险。
三、“走出去”需因势利导
事实上,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强调要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并提出要加强中外标准衔接、提高对外承包能力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建筑业企业更应充分把握“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不断完善自身、扬长避短,由内而外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及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仍是一大挑战。尽管建筑业企业海外投资建设、承接项目热情高涨,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仍需评估风险,尤其是进入到一些投资环境差、风险高的国家和行业寻找机会时,一定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切勿盲目投资。同时,建筑业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对于“走出去”较晚的部分建筑业企业来说,因为不熟悉国际市场和复杂的海外环境,在语言文化、商业规则、法律体系和行业标准对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建筑业企业“走出去”还需要克服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恶性竞争等问题,避免资源重复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从目前来看,国内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也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国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市场潜力大。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是东盟地区,主要集中于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地,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金属和能源开采,涉及基础设施如电力建设等;增长最快的则是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主要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技术、软件设计开发、金属开采和制造等行业。
其次,建筑业企业工程建设基础厚、实力强,具有竞争优势。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业企业在高铁、公路、电力、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和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最后,政府大力扶持,建筑业企业在“走出去”中更具竞争力。建筑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大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力度,积极适应国际标准;加强对外承包工程质量、履约等的管理,在援外住房等民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可以向项目融资、设计咨询、后续运营维护管理等高附加值的领域有序拓展,并推动企业提高属地化经营水平,实现与所在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