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1 CCUS产业发展预期良好

自2008年起,美国利用《国内税收法》第45Q条,为二氧化碳封存提供税收抵免。2022年,美国颁布了《通胀削减法案》,进一步加强45Q条的税收抵免,为直接空气捕集(DAC)项目提供高额补贴,并延长了项目申请期限,降低了项目准入门槛,加速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在美国的部署。

2023年版的《bp世界能源展望》指出,《通胀削减法案》增加了对CCUS的激励措施,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行业、工业领域,并可用于生产蓝氢。借助《通胀削减法案》和其他激励措施,到2035年,预计美国的CCUS部署将达到1亿吨/年以上,到2050年将接近4亿吨/年。

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分析,CCUS需求将在2023年激增。美国中西部一些CCUS项目的大规模开发使得陆上管道成为二氧化碳运输的主要方式;欧洲新兴的二氧化碳运输市场预计将以北海为中心,挪威、丹麦和荷兰将有可能成为二氧化碳进口国。

伍德麦肯兹发布的《能源转型展望》也指出,2023年将是CCUS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各国政府政策在CCUS项目经济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报告称,CCUS领域在2023年将出现一系列并购,行业领军企业将继续寻求先发优势。据预测,2033年全球碳捕集能力将比目前增加7倍以上,从5000万吨/年增加到3.7亿吨/年左右。初始增长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英国,亚洲地区将在未来10年推进CCUS商业运行。

因此,国际石油公司今年在CCUS项目和风险投资方面的布局不断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可预见的未来,CCUS行业或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特点2 CCUS受国际石油公司青睐

4月,bp宣布与英国港湾能源公司(Harbour Energy)联合开发亨伯地区的维京(Viking)CCS项目,收购项目40%的非经营性股份,把来自英国和其他国家的二氧化碳在维京CCS项目中进行永久封存。该项目最早将于2027年投入运营,到2030年预计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封存量达到1000万吨/年。

5月,雪佛龙和塔洛斯能源公司(Talos Energy)表示,他们已将拟议的墨西哥湾Bayou Bend碳捕集和储存中心的规模扩大2倍。他们的合资企业为Carbonvert,计划收集和封存得克萨斯地区石化、水泥、钢铁和其他工业企业客户的温室气体,项目预计在2026年左右投入运营。

6月,埃克森美孚与纽柯公司(Nucor)签署协议,每年将从纽柯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工厂捕集80万吨二氧化碳。自2022年10月以来,埃克森美孚先后签署了3份二氧化碳承购协议,预计为第三方客户运输和封存的二氧化碳总量达到每年500万吨。

8月,挪威能源公司艾奎诺收购了Bayou Bend项目25%的股份,积极参与到墨西哥湾的CCUS中心建设中来。

9月,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宣布投资开发Habshan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该项目包括天然气处理厂的碳捕集单元、管道基础设施和一套二氧化碳注入井网络,预计2026年建成,届时将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的碳捕集项目,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能力可达150万吨/年。

特点3 初创企业投资方兴未艾

CCUS属于新兴产业,相关技术仍在不断积累和迭代中。相比石油企业,初创公司规模较小、运行灵活,能不断发现新的行业机会和推进技术创新。石油企业则在资金和市场方面更有优势,可以推动技术更快落地和实现商业化。因此,越来越多国际石油公司开展风险投资,与初创企业合作,寻找商业机遇、推进CCUS技术进步。

7月,埃克森美孚以4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CUS解决方案开发商Denbury公司。Denbury公司主要通过提高采收率(EOR)作业封存二氧化碳,拥有美国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网络,全长1300英里,包括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得克萨斯州和密西西比州的近925英里二氧化碳管道,以及10个陆上封存地点。同月,康菲石油、壳牌、捷蓝航空向位于洛杉矶的Avnos公司提供8000万美元融资。Avnos致力于开发混合式直接空气捕集技术(HDAC)。

西方石油公司非常关注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计划在2025年前建设70—135个碳捕集设施,每个设施捕集量达100万吨/年。该公司认为,DAC技术应用潜力巨大,不断增长的自愿碳交易市场和低碳燃料市场将加速DAC技术的商业化进程。8月,西方石油宣布以11亿美元收购与其一直合作的加拿大公司Carbon Engineering公司。Carbon Engineering公司的早期投资者包括雪佛龙和必和必拓等。

启示 依托CCUS助推“双碳”进程

我国对于CCUS在“双碳”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正在制订相关标准和政策体系以支持其发展。我国企业也加强了在CCUS领域的投资,一批大型CCUS项目正在或即将实施。但由于资本助力,国外CCUS技术迭代不断加快,并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市场,可能加重我国大型CCUS项目对于国外技术的依赖,需要引起我国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首先,时刻牢记成本为王。CCUS技术只有不断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与其他能源转型方式竞争。因此,规模化、集群化是CCUS项目的发展方向。墨西哥湾、北海等区域都在建设大型CCUS产业集群。我国也应优选地质封存条件好且碳排放源集中的区域,规划建立CCUS集群,统筹区域内源、汇企业,提高CCUS技术应用水平和项目运行效率,持续优化设备和工艺设计,优化二氧化碳运输网络,不断降低CCUS运行成本,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其次,鼓励新兴技术发展,探索有效的投资模式。国外经验表明,突破性技术的发展和落地离不开创业人才和初创企业。企业在创新及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自身产生的现金流很难满足研发投入的需要,同时面临公司治理不够规范、经营风险较高等问题。因此,风险投资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约束,助力技术创新和发展。石油企业对于能源低碳转型的理解更为深刻,可以积极在风险投资领域布局,提供资金、应用场景等便利条件,扶持新兴技术的发展。

再次,CCUS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撑。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增加激励措施规模,并利用市场力量促进难以减排的行业采取气候行动,其经验可以借鉴。我国可以探索建立政策补贴机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CCUS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降低CCUS项目的成本和风险,提高CCUS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完善相关方法学,将CCUS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CCUS项目的选址、建设、运行、监测、报告和核查等各个环节,保障CCUS项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CCUS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资本、企业的各方合力,宜形成政府引导、资本参与、企业支持的模式,不断加快我国的“双碳”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