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势展望
2022年,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经济衰退风险和金融条件收紧改变投资者预期,跨国投资总体疲软。中国有力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对外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稳步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合作新亮点,与东道国互利共赢效果显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对外投资经营需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握潜在发展机遇,更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2022年,中国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固,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蹄疾步稳。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稳步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投资合作新亮点,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
二、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趋势展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对外投资经营需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把握潜在发展机遇,更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一)应对风险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全球跨境投资动能不足。增长动力不足以及金融条件收紧影响了跨国企业的投资意愿,全球绿地投资、跨境并购和国际项目融资的疲软趋势或将在2023年持续。流向发展中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整体表现出更大韧性,但将受到高债务、主要经济体加息、能源价格高企和粮食安全等因素的负面影响。
二是部分国家强化投资监管的总体趋势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投资保护主义有所升级。美国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正常经贸投资合作制造困难和障碍。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关注所谓来自中国的竞争,排挤中国企业进入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部分国家日益强调通过国内法来对外国直接投资施加更多控制,提高投资壁垒。中国企业赴相关国家进行投资并购的潜在政策风险增加。
三是西方跨国公司强调安全因素和产业链韧性,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受限。西方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脱钩、制造业本地化等方式巩固半导体等无工厂制造商主导的价值链优势。大国争夺全球价值链枢纽与链接的竞争博弈加剧,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合作面临较大考验。
四是新冠疫情、全球通胀、乌克兰危机等风险增大中国企业海外利益保护难度。新冠疫情导致各国企业生产及盈利能力下降。高通货膨胀、乌克兰危机等风险可能触发全球性金融、债务、能源、粮食危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综合成本增加。斯里兰卡、加纳、阿根廷、土耳其、埃及、巴基斯坦、乌克兰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恐面临相对严重的债务问题。
五是国际经贸投资规则加速调整,中国企业在合规管理等“软实力”领域面临更多挑战。产业政策大力度回归是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新特点。在国际经贸投资规则塑造过程中,部分国家企图使国际规则成为歧视和排他性工具,令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变得更加复杂。
(二)把握发展机遇
第一,以信息技术、绿色发展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推进,有利于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开展高质量、可持续的对外投资合作。相关领域需要在5G通信、风能、太阳能、节能建筑、交通设施等基建领域加大投入,从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机会。
第二,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为中国企业带来投资机会。数字驱动的服务贸易,例如外包、软件、生产者服务等呈现较快增长。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大趋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带来发展空间。
第三,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将持续增长。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重点国家和重大项目合作,完善共建“一带一路”风险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第四,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中国可通过对接和参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对外投资。除世贸组织改革和RCEP实施外,中国申请加入的CPTPP、DEPA等经济协定将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
第五,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政策协调或利好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和金融风险加剧的一些基本要素可能出现松动,世界经济增长或好于预测。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对于经济复苏、消费增长、生产要素流动等都会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风险预警防范体系
开展国际化经营风险排查,严控安全、债务、环保、合规等各类风险。加强“一带一路”投资安全保障机制体系建设,与东道国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建立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推动合规要求向各级子企业延伸。
(二)锻造产业竞争优势
完善与境外投资相关的产业政策。围绕优质能源资源、重点行业尖端科技、关键原材料和核心元器件,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推动企业优化跨境并购布局,提振并购市场信心,拓展跨境投资合作生态系统。
(三)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引导企业以合作园区为平台或以重大项目为契机,加强与东道国及第三国企业的产业合作。加快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和机制。
(四)不断优化境外投资综合服务
健全部门、地方、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驻外使领馆等多方联动的“走出去”工作协同机制。统筹优化金融支持、企业资质认定、国际涉税争议、便利通关、跨境物流等政策措施。推动对外投融资基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搭建特定行业境外投资专项平台,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五)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
推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在其中纳入更高水平的国际投资规则,推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融合发展。开展新一轮涉外法规制度清理,在绿色低碳、环境条款、数字贸易、风险防范等领域更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升国际投资便利化水平并引领完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中国在全球投资治理中的话语权。
2023年全球能源投资的新趋势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加强,国际能源署(IEA)于2023年5月26日发布了《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这份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能源行业的投资现状及发展前景,指出了清洁能源投资的快速增长趋势,并对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机遇进行了评估。
根据报告数据,2023年全球能源投资预计将达到2.8万亿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二将投向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技术。这一趋势表明,各国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减少碳排放的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清洁能源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全球能源投资的一大亮点。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成本已经大幅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实现能源转型。此外,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支持政策也在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例如,许多国家为鼓励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了补贴和税收优惠,从而降低了投资者们的风险。
然而,尽管清洁能源投资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但能源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新兴市场在电力传输和储存方面的基础设施不足,这限制了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其次,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全球石油供应逐渐趋紧,一些国家可能会加大对化石燃料的投资,以确保能源安全。最后,能源价格波动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各国政府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总之,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全球能源投资现状和未来的窗口。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国应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同时防范潜在风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这个AI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各方面的时代,了解和掌握AI不再是选项,而是必需,越早体验AI越能掌握主动权。"简单AI"为用户提供免费、低门槛的AI工具体验,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就可以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世界投资报告2023》(中文版)日前在厦门发布。该报告预测,2023年,国际商业和跨境投资的全球环境仍具挑战,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9月9日,《世界投资报告2023》(中文版)在厦门发布。该报告预测,2023年国际商业和跨境投资的全球环境仍具挑战,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呈下降趋势。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首席顾问兼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尽管影响2022年投资趋势的经济逆风有所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
该报告显示,在经历了2020年的急剧下降和2021年的强劲反弹之后,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12%,降至1.3万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首席顾问兼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尽管影响2022年投资趋势的经济逆风有所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詹晓宁指出,全球多重危机和挑战对全球FDI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乌克兰危机、高涨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以及许多国家面临的衰退和债务压力;国际项目融资和跨境并购尤其受到资金条件收紧、利率上升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冲击。
对行业趋势,该报告称,基础设施和面临供应链重组压力的行业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包括电子、汽车和机械行业。全球五个最大投资项目中的三个出现在半导体行业。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在经历了2020年和2021年的繁荣之后有所放缓。能源领域的投资项目数量保持稳定。
该报告也指出,2022年发达经济体FDI流入同比下降37%,降至3780亿美元。这一下降主要受到一次性交易和资金流动的影响。与之相比,发展中国家FDI流入同比增长4%,达到历史最高9160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由可再生能源领域公布的大型项目推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