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与《中国化工报》、《石油商报》合作推出“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文章,其中收录了由德勤中国矿业及金属行业主管合伙人王肸、德勤中国合伙人胡毅飞、陈岚共同发表的《“一带一路”十周年:能源行业投资回顾与展望》。文章回顾了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跨境投资交易情况,并展望了共同迈向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宏观观察
过去十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一带一路”建设也历经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变化,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日渐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领域。
随着全球100多个国家发布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沿线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机制,与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3个共建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中国与中亚、阿盟、非盟、东盟、中东欧等区域能源合作平台,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2021年明确提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聚焦沿线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将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技术与产品贸易、绿色低碳能源投资等方面的国际合作进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方面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十年能源行业投资回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为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基础设施、技术能力与资金方面的挑战。作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关键一环,十年来,能源合作范围持续拓展、深化,在支持中国能源产业出海的同时,推动沿线国家油气管道、电力线路互联互通,促进新兴能源技术交流与资金融通,携手绿色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来自中国的投资方在能源相关领域以绿地投资、并购交易等形式在沿线国家累计投资近1500亿美元(不含工程承包投资)。其中,早期能源跨境投资较为集中于亚洲区域,近年来中东及北非、南美等区域成为增长热点。
图1:“一带一路”十年能源跨境投资趋势(2013-2023)
来源: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德勤研究(不完全统计,不含工程承包项目投资)
回顾十年来“一带一路”能源跨境投资交易情况,相对于早期以大型油气类项目为投资的主要驱动,近年来高质量合作成为主旋律,涌现更多新能源技术、绿色低碳相关投资项目,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融资模式不断拓展,为加速全球能源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新兴技术,驱动全球能源技术变革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均在积极寻求构建更为低碳、高效且安全的能源体系。而中国企业不仅作为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工程承包商等角色,持续支持光伏、风电、氢能等新兴能源项目及技术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应用,也同样作为投资方不断提高对新兴能源技术的资金支持。过去十年间,分别有234亿美元的绿地投资和415亿美元的并购投资流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其中,2013-2017年间,可再生能源投资在能源相关绿地投资中占比约51%,在能源并购交易中占比约33%;而在2018-2022年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1%和41%。在持续增长的投资规模支持下,中国能源企业稳步提升海外产能能力,将清洁且兼具经济性的能源推向国际。
图2 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显著提升
来源: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德勤研究(不完全统计)
推动产业链升级,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油气领域合作依然是能源投资并购中的重要主题。倡议启动十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油气及化工相关项目超过700亿美元,其中约400亿为绿地投资。从具体项目内容来看,在强化油气开采及运送能力的同时,化石能源的低碳开采与清洁高效利用日益受到关注,油气装备制造、下游精细化工等领域逐渐成为投资热点。在沿线国家投资的多个大型高端炼化项目不仅有效扩充了乙烯、对二甲苯(PX)等关键化工材料产能,也带动油气装备、炼化工程服务、低碳开采解决方案等“同船出海”,助力当地油气产业链降碳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推进能源电力普遍服务
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升级电力基础设施,不仅是能源转型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更是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机遇。据统计,由中国出资推动的光伏与风能项目累计产能已突破25GW1。从项目类型分布来看,充分结合沿线各国绿色资源禀赋,在东南亚、中东及北非等区域挖掘太阳能资源潜力,投资光伏电站,在南美洲、欧洲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重点开发风电,在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地则因地制宜建设水电项目,助力当地推进能源电力普遍服务。例如中巴经济走廊规划了21个能源项目,可为巴基斯坦提供1.24万兆瓦的发电能力,智利蓬塔谢拉风电场则支撑了13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还能减少15.7万吨碳排放2。此外,中国能源企业还将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先技术带到多个国家,支持清洁能源消纳,为当地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向全球贡献能源可及中国方案。
资金融通,支持国际产能合作
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各大商业银行提供信贷、投资、结算、保险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新兴投融资平台也贡献了重要力量。例如丝路基金围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积极布局一系列油气资源、电力、新能源和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截至2023年10月,投资能源类项目共2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68亿美元3。同时,在“一带一路”能源跨境投资中,德勤中国等专业服务机构也在制定投资战略、识别投资目的地、寻求优质资产和更优价格,执行尽调,设计税务架构,融资安排,以及收购后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等关键环节贡献专业力量,护航中国能源企业高质量出海。倡议启动以来,德勤中国已为丝路基金以及几十家大型央企及国企的“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财务顾问、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等全方位专业服务。
展望未来:
行稳致远,迈向可持续
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追求。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能源合作将走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与更高层次,相关合作机制与配套政策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在此背景下,能源投资规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并将呈现以下特点:
清洁能源技术依然是重点投资方向
由于对产能的更高要求和新技术的应用迭代,清洁能源相关投资交易将更加侧重于绿地新建模式,需要关注政府补贴落实达成度、本土化员工技能和产业链的配套。同时,针对氢能等新能源技术,海上漂浮风电,储能电池,电池新材料以及能源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的投资将成为热点。
有望借助新的合作模式与投融资渠道
已在沿线国家布局的企业将带动产业链配套需求,上下游企业之间可加强合作,以联盟的形式完成出海,例如,能源、电力、电网投资合作项目带动设计、装备、施工、管理、运营及服务等一体化形式走出去。在融资渠道方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工具将成为清洁能源项目的重要助力,引导投资方决策绿色化。此外,国际多边机构的参与将为项目提出更高的国际化及绿色化的要求,绿色专项基金也成为有明确投资项目及退出机制的新型投资平台。
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要性日益突出
高质量出海对能源企业在合规和风控体系、供应链韧性、运营效率、气候战略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可通过引入专业服务体系,健全投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具体包括:在战略规划阶段,对标一流出海方案,明确海外布局方向,筛选重点区域,制定实施路径;在孵化阶段,通过开展国别研究及市场研究、目的地中国企业调研等,为制定详细的出海策略提供有效输入,进而针对重点国别明确市场进入的策略,设立清晰的执行路径;在项目落地期,筛选在产能、核心技术能力、运输/销售覆盖半径等方面合适的标的,开展财务顾问服务,执行商业、财务、税务、人力等全面尽调,加强国别税收与补贴政策解读及核实。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仅为能源产业的开拓创新带来巨大机遇,也为全球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能。处于价值链上的各方应加强合作,携手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出海,从而把握机遇,为构建更加绿色、包容的能源未来贡献价值。
注:
1国合会2022-2023专题政策-“一带一路”助推可持续发展进程创新机制
2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一带一路”发展学——全球共同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http://www.news.cn/world/2023-10/19/c_1129924747.htm
3能贯丝路 十年有成——写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