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8年中美贸易战已过去五年。在此期间,美国相继出台了所谓“纠正”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贸易政策、限制向中国出口尖端产品和技术的措施、减少对中国依赖以及重建美国与盟友供应链的导引性政策,增强美国供应链韧性的政策等等。在当今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下,更多企业正在从优先考虑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供应链,转向因顾虑地缘政治和其他可能的风险而主动转移或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但供应链转移并不容易,尤其是生产基地的转移需要更长时间。
五年来,美国供应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日本智库——贸易振兴机构(JETRO)从美国市场供应来源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开始下降
2018年,中美两国互征关税,“贸易战”正式开启。此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诸多限制措施,包括扩大加征关税商品范围、收紧对中国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管制、基于(所谓)侵犯人权的进口限制、限制特定企业生产的通信设备的进口和采购等等。在投资方面,除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加严投资审查外,近期还对美国人在人工智能(AI)和尖端半导体等特定领域的对外投资制定了审查政策。(见表1)
JETRO发布的报告称,即使是在美国的严监管和双方存在“脱钩”担忧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额在2022年仍然创下了历史新高。就美国进口而言,中国自2007年就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地。过去几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虽有下降,比如2019年中美贸易战初期,以及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等,但中国作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并未动摇(见图1)。
然而,在中美贸易战后的第5年,即2023年,这一趋势开始发生变化。2023年上半年(1月至6月),美国自中国进口额同比下降了25.2%,在所有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三,低于墨西哥和加拿大(见图2)。虽然部分原因是因为2022年美国进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基数较高,而2023年上半年美国自多数国家的进口均出现了同比下降,但就整体而言,中国的降幅相对较大,超过20%。
通信设备供应来源地从中国转向越南和印度
美国从中国进口大幅减少的商品包括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HTS8471.30.01,同比下降23.9%,减少58亿美元)、智能手机(8517.13.00,同比下降23.5%,减少56亿美元)、三轮车等玩具(9503.00.00,同比下降39.6%,减少30亿美元)、PC显示器(8528.52.00,同比下降49.6%,减少21亿美元)(见表2)。
与此同时,美国自越南和印度进口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激增(见表3和表4)。在笔记本电脑方面,2023年上半年,美国自越南的进口额同比增长2.9倍(增加18亿美元);自墨西哥(同比增长8.6倍,增加5200万美元)和加拿大(同比增长2倍,增加800万美元)的进口也出现快速增长。越南已建立了多家由大型PC制造商委托生产的企业,因此成为面向美国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此外,从2022年开始,PC相关投资显著扩大。2022年8月,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在越南投资3亿美元,扩大其生产基地。据悉,从2023年年中开始,该基地将生产MacBook。与此同时,2023年5月,同样为苹果代工生产MacBook的中国台湾地区广达电脑公司投资1.22亿美元,在越南北部预留用地,用于建造笔记本电脑生产工厂,新工厂预计2024年底投产。此外,据称为苹果、美国戴尔、日本索尼、中国台湾地区华硕和中国联想等公司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中国台湾地区仁宝电子,将投资2.6亿美元在越南建设生产基地,新基地将于2024年开始投产。
鉴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美国自越南的笔记本电脑进口额将进一步增加。
2023年上半年,美国自印度的智能手机进口额同比增长6.2倍(增加20亿美元)。随着苹果公司扩大在印度的生产,美国自印度的进口额也将增加。中国台湾地区代工巨头纬创资通(Wistron)自2017年5月以来一直在印度生产iPhone。近日有消息称,印度塔塔集团收购了该工厂并将扩建为集团电子工厂,计划生产iPhone手机。此外,从2022年9月开始,富士康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14。据悉,目前工厂正在扩建中,并计划建立研发基地和新工厂。中国台湾地区另一家代工企业和硕,也于同年9月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并于11月开始生产iPhone 14。到2025年,苹果公司预计将把25%的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未来美国自印度进口智能手机的金额将进一步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交换/路由设备(8517.62.00)的进口额降幅不大,同比仅下降了8.9%(减少4亿美元),这与美国自非中国市场进口额大幅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与美国2018年自中国进口该产品的235亿美元峰值相比,降幅超过了60%。中国多年来一直是美国交换/路由设备的第一大进口国,但在2019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出现持续下滑,2022年被越南超越,当年美国自越南该产品的进口额为11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7.8倍(见图3)。
美国政府从防止(所谓)信息泄露的角度出发,限制了某些中国制造的通信设备的进口和政府采购。《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第889条规定,禁止美国联邦政府采购华为、中兴、海能达、海康威视和大华(包括其关联公司)制造的电信设备等。此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22年11月宣布,禁止上述企业生产的通信设备进口或销售到美国。为落实2021年2月发布的加强10个关键领域供应链韧性的总统令,美国政府2022年2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明确将路由器指定为评估供应链风险和威胁的对象。受此影响,中国在美相关信息通信业务也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在信息领域(包括软件生产、电信、数据处理等)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呈逐年扩大趋势,但来自中国的投资存量在2019年达到30亿美元峰值后开始下降,2022年大幅收缩至5亿美元(见图4)。
另一方面,在电脑显示器和三轮车领域,美国自中国的进口额出现大幅增长。原因包括由于美国找不到其他替代供应国(地区),该类产品已转为美国国内生产,或者美国国内需求出现了明显下降。特别是三轮车,由于不属于被征收关税的商品,从安全角度看也不属于敏感产品,因此并未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关注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
JETRO称,美国自中国锂离子电池(HTS8507.60.00)的进口额正在持续增加。如表2所示,在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中,锂离子电池在2023年上半年大幅增加了60亿美元,同比增长51.4%。美国的锂离子电池进口额近年来急剧增长,从2015年的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35亿美元,增长了17倍。根据美国的贸易统计,锂离子电池分为车用电池和非车用电池。截至2022年,中国在美国车用电池和非车用电池进口额中的占比均接近70%(见图5和图6)。
受到美国电动汽车(EV)销量扩大的影响,美国车用电池的进口额增长迅速。2022年,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达81万辆,比2020年的26万辆增长了三倍多。电动汽车在新车销量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2.2%提升至2022年的6.7%,2023年第二季度增至7.3%,增长态势明显。此外,车用电池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至限定区域运营的公交车等商用车辆领域。
另一方面,美国的商业环境对中国产锂离子电池可能存在不利条件。美国自中国进口的锂离子电池自一开始就被加征301关税,且从未获得豁免。此外,《通胀削减法案》(IRA)要求电池生产在北美制造或组装,才可享受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政策。换句话说,从中国进口并装配了中国产电池的电动汽车原则上不能享受税收抵免政策,而美国新电动车的税收抵免额最高可达7500美元。电动汽车普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缺乏充电基础设施和消费者偏好,以及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相比价格较高。从这个角度看,能否获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尽管如此,美国自中国锂离子电池的进口额仍在扩大,可见美国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强劲。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供应链的影响
综上所述,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部分IT巨头已将其生产基地从中国部分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主要代工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路由器等领域,也出现了产业转移及多元化布局,相对减少对华依赖的趋势。
但是,美国供应链无法做到彻底与中国“脱钩”。尽管美国自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进口额均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自越南和印度的进口额占比有所增加,但从绝对值看,中国的进口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JETRO认为,美国的供应链无法完全撤出中国,且会在一定程度上留在中国,部分风险产能将分散到印度和越南等国家。
此外,加强供应链韧性的总统令所划定的所有关键产品,对华依赖也并未像美国政府所希望的那样减少。对于进口持续增加的锂离子电池,目前美国的市场需求仍在不断扩张。但也应看到,虽然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持续扩大,但从2024年开始,《通胀削减法案》(IRA)将不再允许“受关注外国实体”的参与。因此,不论美国供应链调整是因政策的推动而转移,或是因市场需求的推动而不断扩大自中国的进口,美国自中国进口锂离子电池的趋势将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风向标”。
美国供应链转移与后续趋势研判
如上所述,美国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供应链的转移经历了5年时间,才在2023年上半年美国的贸易统计数据中清晰可见。供应链的转移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疫情、美国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等,转移并非易事,企业对供应链的转移也相当谨慎,因此供应链的转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一旦形成了转移的趋势,就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贸易和投资数据方面持续有所体现,即转移在数据方面的表现会迟滞于转移行动。
JETRO预测,未来美国仍将奉行“小院高墙”的对华政策,以所谓“去风险化”为导向,与盟友合作。事实上,拜登政府正在推动印度和越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替代中国的生产基地。美国总统拜登在2023年9月亚洲之行期间访问了印度和越南,而印度总理莫迪6月访美时曾宣布,将根据“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iCET)”,确定在半导体、关键矿产、通信、航天、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美国总统拜登访问越南时,将两国关系从“全面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以贸易促进和半导体领域为核心,深化双边经济合作。
基于以上情况,JETRO判断,美国对华强硬立场很难缓和,美国供应链调整将从印度和越南进一步扩大进口。
结 语
近日,据对某日本专家进行采访得出的结论显示:中美沟通仍在继续,从中长期看,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对于美国声称不会与中国“脱钩”,而是“去风险”,日本专家表示,“脱钩”一词无论在分离程度还是分离力度上都具有强烈的“分裂”意味。美国对华高度依赖,经济关系长期且大规模地分裂将对美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去风险”一词则有细微差别,即双方互动的方式可能会根据经济安全风险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换句话说,“去风险”也体现了美方希望“留有余地”的立场。
综合日本智库和专家的分析,可见,美国在对华立场很难从根本上得到缓和,但要实施美国开始预设的“脱钩”目标,也是不现实的,美方经慎重掂量,将“脱钩”改为“去风险”后,给自己预留了政策回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