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伊始,中美贸易战就愈演愈烈,中国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从此开始逆转。再加上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俄乌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当前乃至今后数十年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全球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但是新的科技、新的商业模式仍在阔步向前,地球村、全球化仍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趋势和战略选择。
一
中国企业全球化现状
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境外中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6万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8万亿美元,年末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超8万亿美元,境外企业中方员工超过150万人。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由来已久,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个阶段,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模式也由以前的“产品全球化”转向“品牌全球化”,寻求品牌效应,通过打造有辨识度的品牌与全球消费者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让市场份额更稳固。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发展历程
二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驱动因素
受政策刺激和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保持快速扩张趋势,掀起新一轮的全球化经营新浪潮。
1、国内外跨境出海政策驱动,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保驾护航。
在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双循环”战略指导下,国务院及多个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中企出海的扶持政策,中企跨境经营的政策进一步体系化、完善化,出海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订并迅速推进,国际经济贸易也面临良好机遇。双向利好为中企全球化经营提供了更多便利,也营造了更为良性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发展生态。
信息来源:国务院、各地方政府网站、主流媒体报道
2、对外投资持续高涨,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加速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
根据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分析,2020年世界贸易出口金额同比下降7%,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流量同比下降高达39.4%,于2021年开始回升。但是中国在2020年对外投资流量和对外投资存量高居世界首位,2021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高达178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对外投资存量高达2.79万亿美元,连续五年排名全球前三。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已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企业也积极参与跨境对外投资,表明中小型企业全球化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数据来源:FDI IN FIGURES 2022、OECD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3、新的需求,加上新技术赋能,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世界政治、经济、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变局、冲击给全人类带来了深远影响,使得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变,产生了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新的赛道,给新产品和新品牌提供了新的机遇。而新的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为全球企业孵化了新的渠道、打造了国际贸易新的基石:特别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带来了全球贸易体系、贸易模式、贸易规则的变革,与此相应的全球贸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升级,产业和企业的数智化升级提档,推动世界融通产生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加速推进的底层动力。
4、市场需求外溢,探索跨境发展升级,中国企业全球化开启新征程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既是被动选择,也是主动出击。
一方面,新冠疫情封控造成国内资本和市场需求减弱的环境下,全球化经营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市场份额、推动跨境贸易转型升级、巩固外循环的突破口。而且,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供应链和产能需求一直存在,在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双循环”战略的指引下,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步伐稳健而有力。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探索,从初探海外到崭露头角,再到鏖战全球、重塑版图,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全球化经营体系,在产品/服务的品质、技术、资本、运营、商业模式、品牌等各当面都取得了长促进步,中国企业的综合能量等级大大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生态国际化的新历程。
5、从企业自身来说,有五大动力推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
中国企业从最初获取自然资源,转向获取产品、市场、品牌、专利技术,到获取未来新技术的布局;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多方面布局;从通过并购换取市场和技术到跨国发展、全球化经营;从产品输出到管理、文化、生活方式的输出;从获取新的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到品牌国际化、生态国际化。以上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加速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寻求高利润、促转型升级、助力科技创新、追求可持续发展、引领全球品牌,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新的动能。
三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
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1、全球化经营战略不清晰、全球化运营能力弱
(1)全球化经营战略不清晰
中国企业在开展全球化经营的历程中,大多数企业在跨境经营时更多是政策导向(譬如跟随国家“一带一路”获取项目机会)和机会导向(因获得海外业务的机会而跨境经营),全球化经营战略不清晰导致很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并不成功,“二八原理”同样适用于中资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成败,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相对成功的那20%的企业。那么,作为已经开展全球化经营或正准备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中资企业来说,全球化经营战略到底要思考哪些问题呢?北大纵横根据企业全球化战略层面的经验和思考认为,一个系统完整的全球化经营战略至少要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2)本土化运营能力弱
(3)文化冲突
(4)数字化转型滞后
2、政治和法律风险
(1)政局稳定性
政局的稳定性是中国企业进行全球化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如果在政局不稳定的国家投资,一旦执政的政党发生变化,该国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或行业准入等方面就可能做出较大调整,政府在执法时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有可能对已投资该国的中国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需要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投资前就给予足够重视。
(2)政府审查/行业准入
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关于外资监管的制度。欧美发达国家在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较少,但他们有完善的反垄断调查、国家安全审查、外资审查等政府监管制度;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对于外国投资在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外汇管制等方面有较多的限制性规定。
中国企业在进行全球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了解投资目标国关于政府审查及行业准入方面的规定,判断拟投资的行业或并购标的是否需要该国的政府审查或是否符合行业准入规定。也有部分国家对于国家安全审查或反垄断调查的交易金额有一定的门槛,若未达到这一标准,就不需要向政府进行申报。
(3)劳工/工会
在全球化投资或并购中,中国企业往往非常重视政府的审批、投资或并购协议等,但投资或并购的落实需要依靠企业的运营,运营所需员工就会与当地劳工/工会密切相关。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对劳工权益保护、工会职能作了详细规定,而且执行严格,这与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现状有较大不同。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投资的筹划阶段,应事先了解当地劳工法规,如工会组织、劳动保护、用工制度、工作时间、社会保险和外籍人员的准入条件等问题,及时调整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裁员或解雇相对自由的固有观念,提前考虑海外劳工成本及劳工保护制度。
(4)合规性、背景调查
中国企业进行全球化投资需要特别重视合规性和商业背景调查,这也通常是企业聘请律师事务所进行尽职调查的重要部分。基于英国反贿赂法(UKBA)、反恐融资法案(CFT)、美国海外反贿赂法案(FCPA)等海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律要求,中国企业需要了解所在国合作对象/客户的背景、商业声誉等,发现可能的隐性风险。
(5)环保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环保也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投资目标国的法律及中国所签署的国际条约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目标国投资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成本都会产生影响。目标国的政府机构、环保组织及公众对于投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会非常关注。因此,中国企业在考虑海外投资前,应充分考虑目标国的环保风险,了解环保法规,项目设计标准需达到目标国的环保要求,并及时与当地政府、非盈利社团(NGO)、环保组织、居民及媒体沟通。
3、税务和国际贸易风险
(1)税务
税务风险是影响中国企业能否顺利进行跨境投资并最终获取回报的重要方面。中国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多种多样,如部分企业对于投资目标国的税制和税收征管制度不了解,对适用的税种不清楚,在签署商业合同或对拟投资项目进行财务策划时,若不能事先了解清楚所适用的税法税种,缺乏税务考虑,就可能导致预计的投资回报落空甚至出现巨额投资亏损。
因此,中国企业一定要清楚拟投资的项目可以在目标国获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如何申请;同时,财务负责人要尽快熟悉当地的税务合规性要求。每个国家对于税务申报的要求都有区别,具体的税种、纳税年度的规定都不一样。部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做大后在很多国家都有投资,这对于中国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很大挑战,需要其总部对分布在全球各地分支机构的财务和税务管理采取更系统化的监控,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和风险。
(2)国际贸易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有四类:
a、政策与法规多变
特殊监管的影响、管理相关数据和流程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合规管理要求愈加复杂且经常变化,企业不及时了解这些变化就会发生不合规行为,会让企业支付超额的税收,同时降低进出口流程的效率。
b、人工作业及IT化不足
许多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分支机构仍以低效率的人工和纸质的管理流程为主,对进出口贸易中不同流程的状态、合规风险、税金校验与支付计划的IT化程度非常有限,极易发生错误。
c、申报流程复杂
不同的产品申报要求不同;不同地区多个政府监管体系申报要求也不相同;不同的申报流程,对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管理和维护相关信息而言意味着重大挑战,如何管理来自多个国家不同机构繁杂的申报流程富有相当的挑战。
d、海关审计与处罚
如果对海关核查与审计没有充分的重视和准备,也可能面临被处罚的风险。
随着中资企业全球化经营,如何管理多个国家不同的贸易政策与法规以及复杂的申报流程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中国企业需要更好的全球贸易管理,使企业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管理复杂的全球贸易流程,遵守各国海关制度条例,并有助于确保税务合规。
4、金融风险
(1)融资
任何一家中国企业开展全球化运营都会面临筹集资金的问题。中国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可能远远不够。
中国企业在实施全球化经营时都希望筹集到中长期资本,可以考虑申请政策性银行的中长期资金,但境内融资成本相对境外较高,因此可以考虑从境外融资。国际评级对企业在境外债权融资影响很大,若评级较低,境外投资人对债务人的要求会非常高,银行增信后的债权融资成本可能会使境内外成本比较接近,因此普遍的做法是内保外贷。投资目的国的货币和以美元为主流币种的利率和汇率趋势各不相同,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带来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也会对财务报表和纳税产生较大影响。
(2)外汇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长期商业风险,其实是很难通过财务手段避免的。但是对风险的管控过程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规避部分风险,如外汇风险。现在国际汇率变化极快,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相对粗放,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汇率风险。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有外汇管制,个别国家甚至可能发生政权更替,从而造成资金汇出困难,另外投资所在国的金融政策、财务政策、税务风险也很大,特别是具有较高外债并以外币计价的国家,受到汇率波动的冲击会更大。
因没有预期到的汇率变动对合并后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产生的影响,将使公司在未来经营中遭受收入或支出变动的风险。
近几年,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推进量化宽松,使得全球汇市起伏动荡,汇率风险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目标必须要解决全球资金可视可控问题,即在任何时间点可以清楚的知道公司的全球资金余额、币种情况、每个分子公司的情况,保持对外汇头寸一目了然的管控非常重要。其次,公司在全球的任何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处于公开透明的监控之下,资金调配需要经过合理授权并留有记录可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公司的资金可以在不同国家互相融通并能被调配到任何需要资金的地方,以降低现金流平衡的压力。
5、知识产权风险
中资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是绕不开的关键问题。发达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都相当重视,一旦侵权,侵权方不仅需要赔偿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损失,还会遭受惩罚性的赔偿,惩罚性赔偿的金额往往远远高出实际侵权损失。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以及版权的强力保护。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遭遇的知识产权风险,既有来自于海外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执法的力度,也有企业自身对海外的知识产权战略重视不足而导致严重后果。
(1)专利
全球化运营,市场竞争的关键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的背后就是专利,专利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创新的知识,而且是法律化的创新知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运营过程中,无论是开展产品出口还是开展海外并购,都必需重视专利风险。
随着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的推进,中资企业遭遇的专利纠纷层出不穷,特别是通信、电子、医药等行业都是专利纠纷的高发地。在当下国际商业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从经营、销售、市场手段延伸到利用专利诉讼,专利诉讼已成为打击竞争对手、获取市场的重要手段。
中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从表面看是因为市场竞争导致的诉讼,但根本原因是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性、海外专利布局完备性方面的重视不够和准备不足。
中国企业的产品没有专利保护或产品技术基础薄弱导致的侵权风险,后果十分严重。对发生此种情况的中国企业来说,不仅会失去整个海外市场,整个行业乃至上下游的行业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产品在海外销售也同样面临被侵权的风险,虽然中国企业可以选择维权,但是高额的诉讼成本,调查程序复杂性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乃至延误扩大目标市场份额。
(2)商标
从商标的总量来看,目前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商标管辖区。
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对自身拥有的品牌保护力度、意识方面都做的不够,海外商标诉讼也时有发生。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商标风险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往往简单将商标管理等同于商标注册,而实质上商标管理还包括:假冒商标、防止竞争对手搭便车等商标侵权行为的监控和管理。事实上,很多中国企业的知名品牌在国外同样存在仿冒假冒的状况,但是中国企业很少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监控和管理,导致自身品牌受损。
当今的电子商务已经高度发达,与品牌捆绑在一起的还有域名。优质的域名是企业的一项巨大无形资产,京东、小米都曾斥巨资收购域名,就显示了优质域名的高价值。好的域名能给企业直接带来访问量,节省巨额广告费。此外,好的域名还可以增强客户信赖,增加企业在网络上的知名度。中资企业全球化经营过程中,获取一个好域名将事半功倍,有助于展示企业形象,更容易获得海外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四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建议
面对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虽要勇毅前行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全球化经营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再修炼”的过程:从战略维度来看,中国企业对于全球化经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普遍缺乏充分的认知,也没有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难以明确全球化经营的主次和脉络;从运营维度来看,中国企业对海外业务的管控僵化(要么管得太死错失良机、要么放得太宽造成巨大损失)是其无法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业务经营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选用育留”也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的机制,也大大影响了全球化经营的效率;从能力维度来看,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数据相互割裂,无法对境外业务和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洞察,而且数据的合规性与安全性也仍有待提升,数字化在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中的重要性亟需进一步加强。
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对大多数跨境经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企业的业务和运营团队本身就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靠企业自身很难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全球化运营规划与实施方案,这就必须借助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借助具有经验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帮助企业从战略、运营、人力资源、数字化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方案落地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管理咨询公司的系统规划,再借助当地专业律师事务所(法律、合规方面)、会计事务所(财税、审计方面)、软件公司(数字化物理架构功能的实现),将本文第三大部分提到的企业全球化经营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风险,内化到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真正构建起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航空母舰”,有效抵御全球化经营过程中各种可能的风险,真正做到全球化“行稳致远”。
依托过往全行业覆盖的深厚咨询积累,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团队能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提供“战略-运营-业务支持”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和智力支持服务。
中国企业全球化运营战略规划体系模型
针对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1、立足长远、综合考虑、建立全球化战略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作为企业“再修炼”的过程,提升自身的战略高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相对在中国境内经营来说需要更丰富的战略视角,自上而下打造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思维,从企业管理层开始要正视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性,将全球化战略思维嵌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提升企业自身的全球化战略规划能力。具备良好的全球化战略规划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分析国际和行业形势,顺势而为,从格局、结构上获取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对全球化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审视,分析目前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调整能力并优化资源的配置,使企业形成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合力。
为了能够将全球化战略思维落地并快速调整,中国企业需要打造一套不同于境内发展战略规划的全球化战略规划体系,并综合自身业务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来识别所需要构建的全球化核心能力,在全球化战略规划的指引下重点突破优先级高的瓶颈,并通过适当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对全球化战略规划予以落实。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核心能力至少包括:全球化战略规划能力、全球业务拓展能力、全球业务运营管理能力、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跨境投融资管理能力、跨境品牌规划与管理能力、全球化公关能力、全球化人才管理能力、全球化财税管理能力、数字化能力等。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模型
在构建和提升全球化经营核心能力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既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行业趋势的新变化新动向,也要不断明晰和优化自身的全球化战略规划和核心能力的建设,做到战略有高度,管理有深度,真正建立起战略优势和管理优势,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打造一体化的全球运营平台与“本土化运营”并重
打造一体化的全球运营平台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点。全球运营平台可以帮助企业重塑价值链,充分发展并利用海外本土产业链,有助于全球化的资源共享。同时,全球化运营平台的搭建可以使全球化的关键职能和核心能力尽早得到锻炼,为后续的运营决策和治理思路提供一手信息和依据,在此过程中逐步细化海外管控架构和治理举措,有利于海外分支机构与中国总部的良性融合。
全球化运营平台的有效运行,需要将依法合规作为全球化经营的底线,搭建“全方位、多视角”的全球化运营安全机制就非要有必要,可以重点关注并建立资本、资产、资金这“三资”的安全和相应的制度建设。
全球运营平台作用的发挥,还要能对境外分支机构或投资项目管得住、管得好,有效协同,使资源在全球的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在总部职能、全球化管控模式上进行调整和转型。
“本土化运营”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必须要攻克的核心课题,总部需要以全球化战略为出发点,充分考量外部的市场环境后,基于总部在全球化经营中的发展阶段,明确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运营战略,从而识别目前阶段海外分支机构的具体战略目标,通盘设计从产品组合到全价值链的海外分支机构运营战略,实现本土业务长期、高效运营。
“本土化运营”首先是管理本土化:海外分支机构聘用本地人作为高管,尽可能让本地人管理本地人;其次,产品本土化:海外分支机构根据本土市场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程度、人文风俗等,对产品进行本土化改造,甚至重新研发一个新的产品;营销本土化: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本土的营销渠道代理甚至自建渠道,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品牌认知;制造供应本土化:海外分支机构建立本土生产制造工厂,搭建本土供应链,成为企业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研发本土化:海外分支机构在本土建立研发中心,使产品更贴近本土市场,同时也有利于整合当地技术与人才资源。只有扎根本土运营,才能真正融入当地市场。
3、建立与全球化运营进程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选用育留”机制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表面上看是业务和市场的全球化拓展和运营,本质上是人才的国际化。随着越来越多境外人才的加入和使用,对境外员工的管理、文化的融合就成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课题。人才体系如何转型?如何建立一套和企业全球化进程相匹配的国际化人才“选用育留”体制和机制,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来说就具有长期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要结合国际业务场景定义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有很多种分类:譬如从岗位层次角度,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人才;从职能类别角度可以分为营销、研发、商务、战略、财务、HR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同时,在不同国家也有具备地域特征的国际化人才。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因此,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就需要特别关注国际化人才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核心因素,并把这些关键因素内化到国际化人才的岗位任职资格体系中,从而明确国际化人才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各种胜任力的具体要求,并根据业务和管理成熟度情况对国际化人才的岗位具体要求进行优化和完善。
有了国际化人才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也就具备了国际化人才选拔的标准,再辅之以国际化人才甄选的流程、国际化人才的数据和资源情况,在进行人才选拔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国际化人才的缺乏短期解决可以靠外部招聘,但从长远来看,应该由内部培养为主。从全球最佳实践的经验来看,要根本性解决国际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关键在于“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和“建立人才发展规划和培养体系”,而这正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两大软肋,很多境外中资企业连基本的薪酬与考核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更不要说全球化人才问题的解决之道了。
很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对国际化人才的“选用育留”上都存在“派不出、用不好、流不动、回不来、留不住”的问题,而且不同的阶段对国际化人才的标准都会有不同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之初就要加强国际化业务的顶层规划和设计,要清楚赋能和能力提升的出发点和支点,要从组织层面理清国际化业务存在的问题和痛点,明确相应的国际化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国际化组织需要构建能力的方向,然后从人才管理、招聘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人才派遣管理、沟通管理等制度流程和全球化人力资源管控服务模式的层面构建国际化人才管理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下,企业全球化经营就能够主动培养国际化人才、让国际化人才脱颖而出、最大程度调动国际化人才的积极性,这个机制才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4、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提升自身软实力,提高全球化经营洞察力
抓住数字化机遇,借助前沿数字化技术,可以提升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软实力。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搭建安全、可靠、并满足合规要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从而为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提供保障。然后以此为基础,构筑标准统一,适配本土的数字化应用平台,譬如:数字化供应链、海外电商、7*24小时全球数字化服务平台、满足业务布局所有国家会计准则的财务系统等,以及建立端到端的境外采购和销售订单履约流程、应用工具、运营机制,打通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以便实现境内外人、财、物协同高效的统一管理。利用数字化工具还可以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构建起具全球竞争力的研发体系和研发能力,真正实现全球视角的统一,通过数据来驱动全球化经营业务的创新。同时,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实现产品、服务、运营的智能化,更好地实现全球化经营业务的创新和转型,实现“全球化与智能化思考”,从而提高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业务洞察力。
北大纵横根据服务全球化经营客户的经验,总结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需要构建的数字化能力模型,包括核心业务能力、合规能力和物理架构三个层面:
核心业务层面的能力,至少包括:全球研发、全球营销与服务、全球供应链、全球采购、全球产品交付、全球财务管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合规层面的能力,包括:产品合规、运营合规、财税合规和数据合规;
物理架构包括: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数字化能力模型
具体到不同的企业来说,其全球化经营的模式不一样,对数字化能力的构建需求也不一样。譬如,对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国企业来说,其数字化需要的核心业务能力可以重点从全球营销和服务、全球产品交付、全球财务管控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其合规性能力则可重点关注:制裁清单管理、禁运管理、许可证管理、信用证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需要结合自身的全球化战略与实施策略和步骤,对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能力的构建进行规划。通过关键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经营过程中整合资源、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确保财税合规,数据安全,参与全球合作和创新,在全球化经营中实现更高效的运营管理,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从而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事前筹划,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有效规避风险,少走弯路甚至错路
近年来,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为数众多迈出全球化经营脚步的中国企业中,真正提前进行系统规划的少之又少,很多的企业都是随着考察团出境进行考察,有了初步的了解就决定要“出海”经营,在“出海”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踩了坑”才会找当地的法律、财税机构进行专项咨询,前面还会遇到什么“坑”、遇到多少“坑”还是两眼一抹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企业的全球化经营遇阻,严重甚至直接导致跨境投资经营的失败。
因此,中国企业在开展全球化经营前就进行针对性的法律、财税等方面的尽职调查,提前识别可能的风险,提前熟悉相关的合规监管要求就非常有必要。如果海外投资规模大、财力相对雄厚的中资企业,拟开展全球化经营时,聘请知名的专业管理咨询机构进行系统、全面的全球化战略规划体系的设计,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价值:
(1)可以结合企业拟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国家和区域进行系统分析、并综合比较后确定合适的国家和区域作为目标市场,避免企业自身考虑不周、拍脑袋决定拟跨境的目标国别。
(2)在分析比较确定合适的目标国家之后,进一步就目标国家开展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合规问题,提前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从而将风险解决在问题发生之前,其成本和代价会远远低于问题发生之后采取“救火”和“补救措施”所付出的代价。
(3)企业全球化经营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合规问题,会和企业全球化经营长期并存并不断变化,法律、财税等专业机构虽然能帮助企业解决当下遇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合规问题,但是不能帮助企业建立起可持续的风险解决之道。管理咨询公司由于其具有的战略性和全局性解决问题的模式,可以将全球化经营的风险解决之道通过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到组织和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中,并通过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工作标准等对相关风险因素和合规要求进行有效管控。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还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法律、财税等机构的专业力量,使之更好的为企业全球化经营服务。
(4)除了风险和合规问题,企业国际化经营还会遇到大量的战略性问题、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问题等。管理咨询公司能够帮助企业思考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性问题,不仅能帮助企业高层理清思路、统一思想,还能在全局角度帮助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的顶层设计,更好适应全球化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调拨、全球税务筹划(不仅仅是普通财税机构进行的本土税务筹划)、外汇、贸易等重大问题。
(5)管理咨询公司的价值,还在于其可以提前分析并协助企业建设国际化经营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除了选择合适的管理咨询公司、法律顾问机构、财税顾问机构、审计机构、猎头公司、专利和商标机构等,还需要和海外生态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合作,把研发、营销、供应链、采购、产品交付等环节中产生价值的伙伴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更有效提升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市场渗透力。
总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经营将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对于全球化经营刚刚起步的中国企业来说,由于缺乏海外经验,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因素更多、也更复杂,这些挑战和风险因素叠加在一起,不是简单的叠加效应,而是乘数关系。因此,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一定要充分考虑复杂的法律和经济文化环境,尽可能在各项决策前和执行过程中预判和规避各种可能的挑战和风险。从全球化经营的成功实践来看,全球化战略规划、全球化运营管控、全球化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将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核心能力中的关键。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向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引进来”也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企业也或多或少地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挑战就是与来自不同国家员工的价值观冲突以及解决跨文化整合问题。本文将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探讨。
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企业出口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支柱。中国的大量出口物流和外贸公司也在加速全球化。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输出国家之一。中国的制造业曾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优质和低技术水平而获得领先地位,而渐渐地聚焦于特定领域,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高科技制造行业。
2、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投资扩大全球市场份额。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投资进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这也为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开辟了更多的道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涉足各个国家和领域,比如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恒大集团、华为等。
3、中国企业通过品牌推广提升全球影响力。单纯的技术和资源已经不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的重要手段。2015年底,中国企业201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已经有七个企业上榜,其中约克夫控股排名第51位,是中国唯一进入全球品牌前100强的企业。
中国企业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企业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在面临新的全球化挑战时,中国企业也将面临诸多的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来自不同国家员工的价值观冲突以及如何应对跨文化整合问题。
1、跨越文化障碍在跨越国界扩展业务的同时,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来自不同文化、语言和价值观的员工。尽管公司可能已经有合理的文化适应培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提高员工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效果。文化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在理解其他国家文化时需要本着尊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2、管理上的挑战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跨文化整合,企业的管理团队需要拥有强大的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企业需要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和背景,以便可以正确地制定具体的商业决策。
3、应对风险在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之前,企业应该了解国际法律、政治和文化背景情况,预测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企业需要了解当地文化,例如语言、习惯、宗教和旅游贸易等,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当地的人民、政府和企业沟通。
解决全球化问题的方案中国企业在实现全球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个层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跨文化融合、全球扩张将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应用的关键。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1、培训跨文化领导力要实现跨文化整合,中国企业必须具备在全球环境中工作的技能。通过培养能够胜任文化多样性环境的跨文化团队的领导者,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协调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员工。
2、建立全球沟通平台建立一个全球沟通平台,可以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中吸取最好的想法,使企业在整个全球市场中更加现代化,灵活性更强。
3、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必须轻松解决国际法律问题和迅速应对突发事件,才能推动事业的全球化。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建立跨国合作伙伴关系,如与律师、保险公司和政治分析师的合作,以便获得当地问题和风险的最新信息。
结语
中国企业加速走向全球市场是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也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加高要求和挑战,而企业如何解决来自不同国家员工的价值观冲突以及如何应对跨文化整合问题,就成为了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具备灵活的管理思维和跨文化领导力,积极适应全球化的趋势,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