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全球能源结构保持继续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的趋势,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鼓励相关企业发展,全球光伏市场因此蓬勃发展,行业保持高景气。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持续扩大。受到光伏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光伏组件出口呈现出“量增价减”的形势。在全球新能源市场需求蓬勃增长的同时,需要中国企业提高警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光伏产品贸易依然面临传统贸易壁垒及新型贸易壁垒威胁,并且逐渐扩散至更为广泛的光伏细分领域;产能扩张也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
发展形势
1. 2023年国内光伏行业高速发展,对光伏产品需求高涨。
2. 全球光伏行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支撑光伏产业链产品出口需求保持高位。
3. 光伏行业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状态。
4. 光伏产品贸易依然面临传统贸易壁垒及新型贸易壁垒威胁,并且逐渐扩散至更为广泛的光伏细分领域。
5. 行业内部竞争加剧。
SINOSURE
一
全球及重点国别/地区的光伏行业发展情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3年,能源结构保持继续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的趋势,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鼓励相关企业发展。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叠加技术进步带来的发电成本下降的利好因素,海外装机需求保持高景气。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为507吉瓦,同比增长约50%;其中,光伏新增装机约占新增装机总量的四分之三。对于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为390吉瓦,同比增长69.57%;彭博新能源则对全球光伏装机更为乐观,初步预计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444吉瓦。此外,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也显示,2023年全球对太阳能的投资有望首次超过对石油生产领域的投资:全球能源投资预计约2.8万亿美元,超过1.7万亿美元将用于清洁能源技术,其中3800亿美元投入太阳能产业。预计在市场和政策的支撑下,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迎来三十年来的最强劲的增长。
图 1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情况回顾及预测(单位:吉瓦)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Renewables 2023 Analysis and forecasts to 2028
重点光伏市场方面,传统重点光伏市场保持稳健增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16.88吉瓦,同比增长148.1%;其中,得益于风光大基地的建设,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10吉瓦,同时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50吉瓦,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0吉瓦。欧洲光伏协会(SPE)发布的《2023-2027年欧洲光伏市场展望》显示,2023年欧盟新增光伏装机55.9吉瓦,同比增长40%,并且共有14个国家新增装机达到或超过1吉瓦,较2022年多出4个国家。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发布《2023年四季度美国太阳能市场洞察》报告中,预计美国2023年的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33吉瓦,同比增长55%。咨询机构JMK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印度新增约10吉瓦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同比下降了28%,主要原因是地面大型电站装机量不及预期。巴西太阳能协会(ABSOLAR)公布的数据显示,巴西新增光伏装机13.29吉瓦,同比增长25%;2023年巴西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了38吉瓦大关,全国电力总量的16.8%来自太阳能发电。日本新增光伏装机量基本与2021年和2022年日本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持平,约7吉瓦。
图 2 2013-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除传统重点光伏市场之外,中亚、东南亚、非洲、南美等一系列新兴区域对光伏的需求同样表现优异。欧洲光伏协会(SPE)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吉瓦级市场中,“一带一路”国家明显增多。光伏分析机构InfoLink的数据显示,2023年沙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达到7.7吉瓦,同比大幅增长542%,大型电站项目刺激该国光伏需求增长。南非2023年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达为5.3吉瓦,主要受益于相关激励政策。马来西亚、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新能源项目招投标促进光伏装机增长。光伏行业发展早期,全球光伏市场以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光伏装机主力;随后,中国逐步成为最大的单一市场;而现在,中亚、南美、非洲等地需求也开始大幅攀升,全球光伏市场多元化加速推进。
二
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持续扩张,国内制造端四个主要环节产量同比增速均高于60%。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光伏产品制造端各环节产量继续稳步提升:多晶硅实现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66.9%;硅片产量为622吉瓦,同比增长67.5%;电池片产量为545吉瓦,同比增长64.9%;组件产量为499吉瓦,同比增长69.3%。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晶硅技术、成本控制、规模经济的优势,持续加码其产能,制造端产能、产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同时,中国光伏制造业在全球光伏产业占比依然保持强劲,咨询机构Rystad预计,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将占全球94%,硅片产能将占全球96%,光伏电池片产能占比将为全球的90%;但由于海外产业链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下游,预计2023年底中国组件产能全球占比将降到81%。
图 3 中国光伏制造端产品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三
光伏产品进出口情况
2023年,受到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光伏产品出口呈现出“量增价减”的形势。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金额为484.8亿美元,同比下降5.4%。光伏分析机构InfoLink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全年总计出口光伏组件208吉瓦,同比增长约34%。其中,2023年欧洲市场从中国进口101.5吉瓦光伏组件,同比增长约17%;亚太市场累计从中国进口53.9吉瓦光伏组件,同比增长约71%,需求明显增长;美洲市场累计从中国进口30.2吉瓦光伏组件,同比增长约22%;中东市场累计从中国进口14.5吉瓦光伏组件,同比增长约73%;非洲市场累计从中国进口7.9吉瓦光伏组件,同比增长约132%。综合来看,2023年五大区域市场进口中国光伏组件数量皆呈现正向增长。
图 4 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InfoLink。
除组件外,受市场需求以及海外其他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的带动,产业链上游光伏产品出口量同样增加。2023年,硅片出口量为70.3吉瓦,同比增长93.6%;电池片出口量为39.3吉瓦,同比增长65.5%。
四
总结
国内光伏行业高速发展,对光伏产品需求高涨。2023年,我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光伏累计装机已经超越水电,首次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开发建设的重要模式,第一批大基地项目陆续投产,第二批项目开工率过半,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推进前期工作。分布式市场方面,整县推进及其他工商业分布式和户用光伏建设将继续支撑。预计2024年中国光伏装机增量将保持在190-220吉瓦,2030年将达到252-317吉瓦。
全球光伏行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支撑光伏产业链产品出口需求保持高位。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在当前政策和市场条件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将在2023-2028年期间增长至7300吉瓦,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占增量的95%,到2024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将超过水力发电;2025年,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发电来源;2028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份额将翻一番,合计达到25%。随着政策方面,中美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的《阿联酋共识》等相关共识将形成强有力支撑,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量将保持在390-430吉瓦,2030年将达到512-587吉瓦。
在全球新能源市场需求蓬勃增长的同时,需要中国企业提高警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当前,光伏行业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状态。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电池片产能达到了844吉瓦,光伏组件总产能达到861吉瓦,已经超过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量。同时,2023年正处于N型新产能快速放量,P型产能逐步退出的时间节点。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产业每个环节整体产能的提升速度远高于未来光伏装机需求的提升。
第二,光伏产品贸易依然面临传统贸易壁垒及新型贸易壁垒威胁,并且逐渐扩散至更为广泛的光伏细分领域。随着外贸形势愈加严峻复杂,在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提高基本关税等形式的贸易摩擦、壁垒、限制之外,“人权”“低碳认证”“能效标签”“可持续发展”等都在成为新形式的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垂直一体化、国内外产能布局、合规经营、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ESMC)敦促欧盟委员会采取紧急措施,以应对中国光伏组件进口激增的局面;美国“反规避”调查终裁结果认定多家中国企业东南亚产能存在规避行为;土耳其对中国进口组件反倾销案启动反规避调查。贸易壁垒进一步扩散至光伏辅材领域:2023年6月,印度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铝边框启动反倾销调查;2024年2月,印度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和越南的有涂层或无涂层纹理钢化玻璃(又称太阳能光伏玻璃)启动反倾销调查。在限制中国新能源相关产品出口的同时,海外加强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搭建,长期来看还会影响国内新能源产品的出口贸易。
最后,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随着全球碳中和趋势的加速,头部企业加快产能扩张,并且有跨界资本和企业涌入光伏行业,未来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且竞争焦点也由原来的规模和成本转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若未来下游应用市场增速低于扩产预期甚至出现下降,上述产能扩张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的竞争,企业盈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