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太平洋岛国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伙伴,双方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多年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在中太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极大促进了南太岛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本文结合作者2023年底赴南太地区斐济、汤加、瓦努阿图三国开展对外援助项目考察了解的情况,总结梳理了我在南太地区对外援助项目成功实践,并对新时期更好加强南太地区援助提出初步思考。

一、南太平洋岛国地区特点

南太平洋岛国地区(简称“南太岛国”)通常是指大洋洲中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27个岛屿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斐济、萨摩亚、汤加、基里巴斯、瓦努阿图等14个为独立的国家(另外13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该区域具有“小岛屿、大海洋”的突出特点,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和1万多个岛屿,海洋面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7.8%,但陆地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0.4%,总人口仅占全球的0.15%。南太岛国拥有将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EEZ),广袤的海洋资源带来了丰富的渔业、旅游和油气等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南太岛国地缘战略地位也很重要,处于太平洋东西与南北交通要道交汇处,扼守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运输线,被称为“太平洋十字路口”。 南太岛国既是东西南北交通上的重要枢纽,也成为西方各国建立海外支点的战略要地。南太岛国虽多为小国,但在联合国中占据着12个合法席位(即除库克群岛和纽埃两国以外),被很多国家视为是重要的“票仓”。

南太岛国多面临领土面积狭小、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结构单一、人力和自然资源缺乏、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弱以及远离世界市场等结构性发展挑战。长期以来,各岛国除了面临经济发展压力外,还面临着严峻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海洋环境变化、失业、社会治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乃至生存威胁。根据联合国国家发展水平的评定标准,南太岛国中的图瓦卢、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至今仍处在最不发达国家之列。

二、中国与南太岛国合作整体情况

南太平洋地区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新时代南太岛国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与包括斐济、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所罗门群岛、库克群岛、基里巴斯、纽埃等在内的10个太平洋岛国陆续建交,2024年1月,我与瑙鲁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2014年和2018年,习近平主席两次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将双方关系提升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了中国同岛国关系新篇章。2022年5月至6月,王毅国务委员对南太8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发布了《中国—太平洋岛国合作事实清单》。当前,我国已与十个南太岛国建立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开创合作新局面,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

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同岛国交流合作不断拓宽,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减贫扶贫、医疗卫生、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地方等20多个领域。在经贸领域,据中方统计,1992年至2021年,中国同建交的南太岛国贸易总额从1.53亿美元增至52.83亿美元,年均增长13%,30年间扩大了30多倍。2023年1月至11月,我国同建交的南太岛国贸易额为58.3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0%。中国已经成为南太岛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国、重要的投资国和旅游收入来源国,中国正对全球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的南太岛国经济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三、我在南太岛国对外援助的成功实践

长期以来,国际援助对于南太岛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极其重要,汤加和萨摩亚等国每年收到的援助资金总额几乎相当于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当前,我已经成为南太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援助国,中国援助在南太平洋地区的迅速增长是中太关系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体现,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先后与中国建(复)交,2024年1月瑙鲁也宣布与我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中国的对外援助极大促进了南太岛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各岛国基础设施状态,提高了民众生活福祉水平,打造了不同大小、不同制度国家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新典范。

(一)农业援助“小而美、惠民生”,实现“达民意、暖民心”

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在南太地区深耕多年,中国菌草技术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助力全球减贫事业的品牌。除了广为人知的菌草示范项目以外,中国援外农业技术专家还在汤加、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等岛国开展了多期蔬菜、热带水果、畜禽养殖等农业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以作者考察的援汤加第六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为例。猪肉是汤加民众日常食用量最大的食物品种之一,但由于该国不掌握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不具备规模化养殖条件,生猪产量一直很低,猪肉价格居高不下。2009年以来,我国在当地实施了多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通过中国专家在汤加十几年的技术援助,当地畜牧局已经有多名技术人员掌握了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能够独立开展人工授精工作,大大提高了当地生猪繁殖率,乳猪价格从原来的800当地币下降到450当地币,降低了汤加民众在食物上的开支。中国农业专家还在当地推广“猪沼菜”模式,不光在示范区盖起猪舍,还建设沼气池,利用养殖废物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液和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用来种植蔬菜瓜果和其他经济作物,形成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640?wx_fmt=jpeg

图1 中国援助汤加的生猪繁育舍及配套建设的沼气池

汤加国土面积狭小,陆地多为珊瑚礁构成,缺乏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居民饮食习惯大多以高淀粉作物和肉类为主,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国农业技术援助的菌菇种植经过多年推广,已经逐渐成为改善当地饮食习惯的重要品种。在汤加蘑菇种植户Taufa家调研了解到,中方农业技术组为示范户免费建设出菇棚,免费提供菌包,培养大棚和菌包等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均为中方无偿援助,定期进行培训指导。中方专家提供的菌孢仅需照料3天至一周时间即可收获,全家除了食用部分蘑菇外,大部分成熟蘑菇均在市场出售。在中方技术专家帮助下,Taufa仅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定期收获食用菌作为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来源,家庭生活明显发生了好转。

640?wx_fmt=jpeg

图2 汤加菌菇示范户的家庭菌室

中国农业技术援助技术为南太岛国农业发展找到了一条投资少、效果好、受益广的新路子。也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旅游业受挫、投资骤减的各岛国,在农业方面收获勃勃生机,呈现巨大发展潜力。2023年11月,全球减贫伙伴论坛研讨会中,中国在南太地区实施的“援萨摩亚第五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援巴新菌草旱稻技术援助项目”、“援汤加第五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荣获了最佳减贫案例奖。

(二)各类援助资源统筹,发挥更大“乘数效应”

我在南太地区开展援助工作,注重不同类型援外项目统筹开展、软硬结合,加强资源整合,放大了援外项目的整体效果,立现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援外治理思路。南太各国民众非常热爱体育活动,对体育相关领域的援助需求一直十分强烈。四年一度的太平洋运动会是该地区非常重要的体育赛事,也是各国展示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多年来我在南太地区萨摩亚、斐济、所罗门群岛、汤加等国援助建设、修复了一大批体育场馆,有力的支持了南太各国举办运动会,满足了当地民众开展体育运动的强烈需求。在考察中了解到,我援助斐济对首都苏瓦游泳馆和曲棍球场进行了更新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后成为当地最大的专业运动场所,不光可以举办地区性国际赛事和国内专业赛事,平时还可供国家专业运动员训练,假期还能向民众开放,有效地带动了斐济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升斐济体育协会门票收入。除了援助各国建设修复体育场馆,中方还满足受援国需求,为汤加、所罗门群岛、巴新等国开展了多批次的体育技术援助。包括选择举重、田径、拳击、乒乓球、游泳等项目为受援国提供来华培训,还组织中方专家赴前方执教、为受援国提供等运动器材等。通过体育援助项目实施,帮助很多岛国在南太运动会多个项目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中国援助不仅改善了受援国家的体育基础设施状况,还提升了受援国运动员竞技水平,增进了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放大了援外项目的整体效果。

640?wx_fmt=jpeg

图3 维修改造后的斐济游泳馆和曲棍球场

由于岛国特殊的地理区位,南太各国大量生产生活物资都需要通过进口,对海关检疫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很高要求。长期以来,我对外援助为各岛国机场、港口等海关检验场所提供大量了现代化查验设备,帮助各国海关由人工开箱检查改为机器核验,实现精确定位违禁物品位置,减少海关工作量,曾帮助汤加海关查出走私枪支等违禁品并追回大量税收。中方援助的设备帮助各过港口及机场货物清关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使我国在岛国开展的各类工程项目所需的施工物资抵达后能够更快清关运抵项目现场,确保了工程如期顺利实施。

640?wx_fmt=jpeg

图4 我援助汤加海关车载式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

(三)人力资源合作分享中国发展经验,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援外人力资源合作是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培育对华友好力量,是我国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积极帮助南太岛国开发人力资源,为南太地区在项目招生、方案设计、服务保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南太岛国亲华友华人士,进一步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和经济现状,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南太地区间深化合作。截至2022年,已为南太岛国培养各领域人才已达1万人次,涉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农林牧渔业、教育等领域。中国与南太开展的援外人力资源合作通过交流互鉴,提高了各国发展能力,通过合作互助,加深了伙伴关系。

以菌草人力资源合作为例。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发明的菌草技术,为全球消除贫困、解决粮食安全、促进就业等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是中国将减贫脱贫经验应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福建农林大学作为我国菌草援外工作的实施者,自1995年开始承担援外人力资源合作工作以来,20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不遗余力推动菌草技术走向世界。已在国内外举办了330多期菌草技术国际班,培训了14000余名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

2023年6月,福建农林大学举办了南太平洋国家农业及菌草技术研修班,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岛国的18名农业技术员和农民参与培训。研修班不仅介绍了菌草种植与管理、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菌草饲料化技术等内容,还将课堂讲授、现场实践、生产示范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参训学员在短短21天时间内,成功利用菌草技术培育出食用菌,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未来也将继续改善当地人生活。

640?wx_fmt=png

图5 南太培训班学员进行菌种培养基操作

四、新时期加强南太岛国对外援助的思考

(一)持续做好援助工作,更好服务政治外交需要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数十年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诚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主题词”。南太平洋岛国地区是我国外交大周边的“六大板块”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伙伴,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抓手。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等周边大国不断加大对南太地区的发展援助投入。南太岛国的外交战略地位愈加重要,我应继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继续做好南太地区对外援助工作,通过援助项目更好配合我国在南太地区的政治外交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新建交、复交国家的援助力度,发挥好对外援助在中太关系中“压舱石”的作用。在扩大援助规模的同时,也要关注援助项目实施的质量,实现援助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实施的精细化、运营的可持续,提高援助项目与当地民众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适配性,不断提升我对外援助实施效果。

(二)精准对接受援国需求,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南太岛国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水平较落后、自然灾害频发等现实特点,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应作为新时期对南太地区援助的重点。制定适宜岛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农业援助方案,不断扩大菌草、蔬菜、生猪人工授精等有特色、有效果的农业技术援助示范项目的生产规模和辐射范围,实现“援助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还可通过援助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职业技术师资合作、建立“鲁班工坊”等方式,加强对南太岛国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帮助岛国培养一批建筑施工、机电维修、旅游服务等方面职业技能工人,提升岛国自主发展能力。针对各岛国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发特点,加强对各国在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和海洋方面的援外力度,助力岛国加强应急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培养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

(三)讲好援外中国故事,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我在南太地区援助项目多是普通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有着具体的收益群体,能够生动诠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要进一步重视南太地区援助项目的宣传,开展以项目案例为主要内容,以受援国媒体为主要平台的宣介。面对南太地区更加复杂的境外舆论态势,要立足我在南太地区农业、体育等“小而美”“惠民生”援助项目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挖掘有亮点的宣传内容,打造多元主体参与、多方位渠道并进的宣传格局。重点挖掘项目建设期间中外双方密切合作的事例,宣介我援外项目的专业性、规范性,展示我高品质工程质量。鼓励成套项目实施企业与外方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接触,邀请外方管理人员、项目受益群体等外方不同群体对项目进行参观、交流,积极借力“外嘴”“外笔”讲述援助成果,扩大对外援助项目宣传覆盖面。

作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