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初期,与中国发展阶段互补,同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对中国优势产业(如钢铁、水泥、玻璃、化工、家电、装备制造等)有着迫切的承接需求。中非基金经过9年的投资实践,在支持对非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方面先行一步,探索形成了一些可行的合作模式。

(一)中非基金支持中非产能合作的主要模式

1、直输优势产能,变中国制造为“中非联合制造”。

根据非洲发展需求,中非基金与有实力、有意愿开拓非洲市场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合作在非投资建厂,提升当地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改善当地民生。例如,在建材领域,中非基金与河北冀东合作的南非曼巴水泥项目,年产水泥110万吨,是中国企业在非首个以项目融资方式运作的项目,也是南非首个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在钢铁领域,中非基金正在与河北钢铁共同推动在南非合作建设500万吨钢铁项目,是中国海外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在家电领域,中非基金参与投资的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项目年产45万台冰箱、56万台电视,是中国在非最大综合性家电生产项目;在汽车领域,中非基金参与投资的一汽南非组装厂年产中重卡5000辆,是中国在非最大汽车组装项目;在医药领域,中非基金参与投资的武汉人福马里药厂项目,是目前西非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药厂。

2、以投资促贸易、扩外需,发挥投资引领撬动作用。

一方面,中非基金以投资与贸易联动方式,以中国投资项目和企业为载体和渠道,从中国采购高附加值和中间产品,直接扩大对非出口。例如,中非基金发挥股东影响力,成功推动参与投资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项目采购中国产高端重型矿车,替代国外品牌,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填补了中国该领域高端装备出口空白。另一方面,中非基金以非洲为“原产地”,利用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的免关税、免配额优惠贸易安排,以及欧盟对非“经济伙伴协定”(EPAs)、“除武器外产品”(EBA)等免关税待遇等,开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转口贸易。

3、依托胙洲资源禀赋,提升当地农业深加工能力。

中非基金依托非洲自然资源优势,发挥中国在农业领域的优势和技术,创新与当地公司、农户合作,提升当地农业深加工能力。例如,中非基金参与投资的中非棉业项目,以“公司+农户”方式运作,带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三国20万农户就业和增收;坦桑剑麻项目,年产剑麻纤维2600吨左右,在“剑麻王国”坦桑全行业32家企业中名列第二;埃塞皮革厂项目,是非洲最大的皮革加工项目,年产450万张成品革,有效促进当地农产品加工和养殖户增收,该项目也是埃塞俄比亚行业内第一出口创汇大户,每年可为当地增加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埃塞俄比亚政府高度重视;埃及钢板仓和饲料机械项目,是非洲首个钢板仓本地化生产项目,有效改善非洲粮食储备能力。

4、打造集群基地,构建全产业链配套体系。

中非基金通过投资支持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等园区建设打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示范基地,引导中资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配套体系,形成综合竞争优势。例如,中非基金与天津泰达集团合资建设的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吸引的中方企业投资占中国对埃及投资的70%以上,尽管埃及政府数度更迭,但对园区的重视和支持始终不变。中非基金与中铁建参与投资的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项目,累计带动当地就业1500余人。

5、改善硬件条件,破解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瓶颈。

中非基金通过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把产能合作与公路、铁路、航空、远洋航运、港口建设和发电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降低项目的物流和电力成本,形成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配套的良性互动。例如,中非基金与海航合作投资的加纳航空项目,是中国首个民航“走出去”项目,也是中国首家在境外获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运行安全审计认证的中资航空公司,有效促进了西非区域的互联互通;尼日利亚集装箱码头项目,年吞吐量达40万标箱;加纳电厂项目,装机容量占该国发电装机的20%,极大地缓解了该国电力短缺局面,加纳三任总统均亲临视察。同时,中非基金积极探讨统筹推进港口与临港工业园集群基地建设,助力企业“借船出海”,如中非基金正在与招商国际合作,以吉布提港为依托,一揽子推进吉布提电力、港口、公路、供水等项目。

6、创新投资开发模式,发挥对非投资引领作用。

中非基金充分利用对非综合投融资平台的优势,引导国际、国内各类资金对非投资。例如,中非基金联合葛洲坝集团等大型企业,发起设立5亿美元规模“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公司”,通过自主开发项目,开展规划、设计、咨询、投资、施工、管理等一体化业务,拓展基础设施产业链,为策划和引领投资铺路。中非基金也在探索与国际第三方合作投资非洲,与英国国际发展部签署协议,引导中、英企业对非投资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期间,分别与联合国工发组织、盖茨基金会、“非洲50基金”(Africa 50 Infrastructure Fund)和中国国际商会签署协议,开展对非投资合作。

(二)中非基金下一步重点投资产业领域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为中非投资合作指明了方向。中非基金将围绕落实“十大合作计划”,发挥所积累的对非投资团队、专业经验和平台优势,聚焦产能合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进一步加大对非投资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和资本投向非洲。

1、在公路、铁路、区域航空、港口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前期项目开发力度。

中非基金将与中国企业扩大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解决非洲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同时,为破解基础设施“好项目难找”的困境,如前所述,中非基金与多家中国企业发起设立了“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公司”,就是要引导其他投资人发现机会、培育项目、运作项目寻找突破。

2、发挥平台作用,结合中国对境外园区的鼓励政策,推动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集群式、上下游全产业链配套走向非洲,形成规模效应。

从中非基金9年的投资实践来看,单个企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生产以后,往往会受到上下游供应和产业链配套的制约。中非基金将与中非双方各级政府、企业和同业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将中国的优势产业聚集成群,在产业链上形成相互配套走出去,与非洲本地的比较优势对接,与园区建设和产能合作相结合,助力非洲工业化发展。

3、结合中国在非工程建设企业的传统优势,带动装备、技术、服务投入解决装备制造市场短期不成熟问题。

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如果不与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在短时间之内会有一定困难,而通过与大型建设项目相结合,工程机械设备、大型运输设备、装载设备、重型汽车、高铁走出去就会相对容易。中非基金发起设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公司”,其目的之一也是要在带动中国标准、技术和装备走出去方面积极作为。

4、与有实力的中国农业生产及加工企业合作,支持非洲农业发展,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增加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提升当地农产品的价值。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是非洲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鉴此,中非基金也将联手国内相关企业致力于提升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

5、结合非洲各国政策,支持民生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对具备商业价值的非洲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以及改善居住环境的民生项目进行投资。当下,非洲国家在经济取得良好增势的情况下,越来越重视投资于改善民生的社会发展项目。中非基金将会顺势而为,有选择地对那些能够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进行投资,以期更好地契合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