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国外账工作是指涉外企业按照驻外机构(子、分公司)所在国或地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收法律以及财经法规等法律法规,根据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从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聘请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税务部门纳税申报、接受税务审计并取得税审报告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的简称。
之所以称为“外账”,是相对于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财税法规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上报国内总部后在国内进行纳税申报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即“内账”)而言。现结合海外工作的切身体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账工作管理进行分析。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收集所在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税收法律、财经法律、外汇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外账工作国别法律法规汇编》。
《外账工作国别法律法规汇编》是外账工作遵循的法律依据,熟悉并掌握国别汇编是开展外账工作的基本前提,汇编工作也是外账工作的起始。汇编可分“财税与经济”“商务和生产”“海关和采购”“劳工和签证”“其他相关法规”五个部分。
“财税与经济”主要包括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税收法律、外汇管理及相关金融法规,由财务部门收集;“商务和生产”主要包括企业注册法规、招投标法律法规、项目或产品实施法规、技术规范以及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环保法规等,由商务开发(或生产管理)部门收集;“海关和采购”主要包括海关法和所在国境内外物资采购过程涉及的各种税费法律法规,由机料管理等采购部门收集;“劳工和签证”主要包括劳工法、各种社保法规、签证办理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收集;“其他相关法规”主要包括企业运营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由综合管理部收集。
上述法律法规可借助所在国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或相关政府部门帮助收集整编。各职能部门研究并熟悉掌握自身收集的法律法规,对其他部门进行必要地宣贯。不定期根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变化情况对汇编进行梳理、更新、补充。
公司注册管理
涉外企业在当地注册是开展合法经营的组织前提,也是外账工作的法律主体。注册模式决定经营范围和应遵循的法律规范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
一、驻外机构注册
根据所在国法律法规,结合拟开展的市场及经营范围,合理选择注册模式。不同国家对外资企业注册要求及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如有的国家需要外国公司在当地注册成立独资公司或合资公司方能开展经营,并享受居民企业待遇,若不成立公司则按照非居民企业进行管理,税负差异较大;有的国家则并不要求外国公司在当地注册成立公司,而是以外国公司的名义在当地注册一个税号,实行分公司或办事处(OFFICE)模式管理,企业在此税号下进行外账核算和纳税申报,目前大部分非洲国家实行该种模式。充分研究税费优惠政策,尽可能在注册环节取得税费优惠的相关法律文件或书面资料,如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出具的企业所得税、关税、增值税等减免文件。
二、注册资料管理
设置专人妥善保管注册资料,及时完成后续年检工作。规避注册资料缺失或年检不及时不连续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根据所在国法律法规变更情况,不断完善注册资料,并尽可能申办相关优惠政策。
外账模式确立
以注册成立的机构(子、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外账法律主体,结合外部要求和内部实际情况确立外账模式。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一、独立模式
完全按照所在国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使用当地会计软件、建立外账会计核算体系,内帐按照中国会计制度以外账资料为依据实行独立核算,内外帐完全各自独立,无任何中间过渡调整环节。该方式外账工作属地化程度高、能最大程度规范经营减少风险,适宜所在国法律法规健全、监管体系完整、当地会计服务完善、中方会计人员外账掌控能力强的情况下实行。其缺点是原始资料共享索引要求高。
二、过渡型调整模式
以内帐为基础,按照所在国会计制度、法律法规,对有差异部分进行调整编制外账,原始资料均保留在内账中,外账使用当地会计软件。内外账独立并行,核心环节是资料共享、会计政策转换调整和语言转换确保合规合法。内帐由中方财务人员完成,外账由当地会计师或语言综合能力强的中方财务人员完成。该方式缺点是人员投入及工作量增加。
对比上述两种方式,第二种方式是一种过渡型模式,第一种方式是最终常态化的模式,涉外企业可结合所在国要求及自身人员配备情况酌情选择。
税务筹划
研究所在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与中国的税收或商贸协定,做好相关税务筹划。
一、合理筹划企业所得税申报缴纳
做好优惠税率或优惠事项的申请,合理安排分期预交,及时取得合法的完税凭证用于境内抵扣。
二、合理筹划中方员工在所在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避免多缴或漏缴
各国针对外国人在其境内工作期限、工作性质等不同,其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及抵免标准不尽相同,应做好事先筹划,避免多缴或漏缴。
三、合理筹划固定资产计价、使用及折旧标准的适用,夯实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及后期处置
针对固定资产(尤其是进口固定资产)的用途及使用期限(如临时进口)不同,将涉及减免关税、增值税事项,合理做好事前筹划,规范台台账管理。如:临时进口设备和免税项目固定资产在法定使用期限结束后不及时转出口或并补交关税、增值税转为完税设备等处置,将面临高额罚款。
四、合理筹划当地用工管理,避免劳工官司和高额罚款
研究所在国劳工法,规范招聘及解雇管理,及时发放工资,及时缴纳法律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和各种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避免劳工官司及相关罚款。
五、研究科技创新、赞助或捐赠涉及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以上优惠政策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做好抵免筹划。
六、研究外汇金融政策,规范外汇使用,降低汇率风险
研究外汇金融政策,完善相关法定程序,力争当地币购汇和合法利润的汇转。规范银行账户使用,规范外汇使用,杜绝炒汇及黑市交易。市场开发或商务谈判尽量争取使用国际通用货币计量结算,降低当地币流通性及贬值等因素带来的汇率风险。
七、规范增值税核算及台账管理,做好进项销项抵销,及时完成申报缴纳或退税工作
注意增值税进项税可抵扣的范畴和认证申报时效。对于免增值税项目,及时办好免税法律文件,以便实施免税采购并取得免税票据。
八、取得合法的可税前抵扣票据,夯实成本费用
根据所在国发票等票据管理规定,制定《票据收集和报销细则》,规范票据管理。针对有商业实质但确实无法取得合法票据的,应实行代扣代缴并向税务部门申请代开票据,夯实成本费用。
日常业务管理
一、会计核算及相关业务处理
根据所在国的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编制《外账会计业务操作手册》。手册内容详细列示各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及核算方法(列示会计分录),手册的编制可借助会计师事务所协同完成。有条件的可增加内外帐业务处理对比内容。手册的内容及操作性,直接关系外账账务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也是外账日常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
二、日常税费申报缴纳
设置税务专岗,专门负责日常税费申报缴纳。按照税法及其他相关规定,梳理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税费,实行台帐管理,规避疏漏。按照国际惯例,目前较为常规的税费有:企业所得税(含预扣或预交税)、个人所得税、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关税、消费税、房产税、财产税、劳动保险及医疗保险等社保、利息税、矿产资源税、水利环保税等。
三、会计报表编制
严格遵循所在国会计报表编制相关规定,及时编制年度或期间会计报表。可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或财政部门取得所在国标准会计报表和会计附注格式。中方外账人员认真研究并掌握所在国会计报表及会计附注编制方法和每一细项披露的内容。
当地会计师审计
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选择
一般选择三家以上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其资质、人员结构、业绩或服务情况(如曾经或目前为哪些单位提供会计服务、被服务单位的基本情况)、服务内容、价格等情况进行综合对比,择优聘用。
二、协议签订
确定拟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后,须进行详细地聘用谈判,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核心内容:提供业务咨询及指导、按期完成审计并出具会计师审计报告、配合完成所得税申报及相关的税务审计、必要的商业保密承诺、服务价格及支付方式。最终双方签订正式书面协议。
三、会计报表审计
会计年度终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时进场开展会计报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中方外账人员及当地外账人员全程配合,对双方存在异议事项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中方外账人员严格审核会计师出具的会计报表,并与内帐报表做必要的对比分析,经中方人员最终审核认可后方可对外报送。一般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由中方代表和有签字权的会计师共同签字后方具有法律效力。
企业所得税申报及税务审计
一、企业所得税申报
1.分期预交
目前大部分国家要求企业所得税实行分期预交,比较通用的做法是按照季度分期预交。外账人员会同会计师与税务部门充分沟通,确定预交期限和金额,并取得相关信函。预交完成后及时取得完税凭证。对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代扣的预交所得税,应及时催要相关完税凭证。建立预交所得税台帐管理。
2.年度汇算清缴申报
外账人员须充分了解并熟悉掌握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每一细项和填制方法。根据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外账人员会同会计师编制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经中方代表和会计师共同签字后,连同审计后会计报表一并提交税务部门。同时按照申报表列示金额及时缴纳企业所得税。所得税申报应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截止期限,若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申报的,应提前与税务部门沟通申请延期并取得税务部门的书面认可,避免超期申报带来的罚款及其他负面影响。
二、税务审计
按照通行国际惯例,各国或地区均会开展企业所得税审计和关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他专项审计。为履行法定义务,减少经营风险和税务风险,应高度重视配合完成各种税务审计。
1.建立与税务部门联络机制
向税务部门报备所在国通讯联络地址、电子邮箱、联络电话、固定的联络人,发生变更时应第一时间重新报备。避免因联络中断造成信息、信函无法接收带来的影响甚至严重后果。保持与税务人员尤其是税务专管员的联络,确保及时取得与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和业务指导。
2.及时处理各种税务函件
收到税务函件后,外账人员应会同会计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及时回函,做到有问必有答。建立税务收发函台帐管理,避免疏漏。
3.配合做好企业所得税等各种审计
按照税务局的通知要求,外账人员应会同会计师充分做好相关税审资料的准备工作,做好税务审计预案。预案应包括:必要的审计场所和办公条件、人员分工、提交资料的审核、沟通交流机制等。对于有缺陷或异议事项,尽可能在审计过程中进行充分沟通并解决。个别税务监管及管理不够健全的国家出现税务部门自身审计资料缺失甚至审计报告未最终录入管理系统等情况,导致后期审计不认可前期审计结论、甚至出现异议纠纷等特殊情况。审计过程须严格做好相关审计资料的归集备份,取得合法的审计报告,有条件的可争取与税务部门管理系统核对一致。
4.做好税务审计总结
税务审计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异议事项及处理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对于需改进的薄弱环节拟定整改措施,以便在后期外账工作中改进。
做好外账工作总结
做好年度外账工作分析总结,包括:外账工作重大事项、进展情况、问题及解决措施、与内帐对比分析、各种税务检查审计情况、需改进的薄弱环节和整改措施。
综上,确保合法合规经营,降低税务审计及其他经营风险,切实担当起涉外企业全球化战略落地保驾护航的应尽职责,是全力做好外账工作的内驱力和刚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