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一步就是加强国际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联通欧亚非之间的交通要道,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海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经完成了很多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当地部分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延缓相关产业的衰落,为无法转型的工人、技术人员提供更广大的施展平台。

然而,我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国家间信任不足,市场经济制度不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或相关标准制度不同,人民理解程度低等都对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难度。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加快产业转移转型,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为了获取与其综合实力相对等的国际 地位与话语权,只有开辟海外市场,将过剩的产能转移到海外市场,同时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构建交通网络联通、经济联通、政治互信的地球村。

一、中国推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

中国目前不断推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因为中国产业转移,国内经济增长变缓, 还有国际环境对中国全面发展的阻力。想突破国际社会的阻力,只有提升国际地位,承担大国责任,为周边国家、甚至是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让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的努力。

01、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资金足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因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底气,有能力提高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有技术,有经验建设好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

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上来说,中国完全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水平。目前中国在能源、机场、通信、公路、铁路、高铁、口岸、港口等领域做出了成绩,甚至在部分领域已经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全球基施市场看好“中国施工”,王俊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1-22 从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相关机械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营与管理,乃至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中国的优势贯穿基建全产业链。此外,中国在推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累积了相关领域的建设经验,对于成本控制、海外建设都有足够的能力保证。

从资金上来说,中国虽然没有足够的资金让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都达到世界级水平,但是可以弥补一部分海外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缺口。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针对“一带一路”建立了专门的项目库,支持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企业加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去,推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

02、外交新机遇

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引发了对当前国际地位的不满,中国迫切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做出一番事业,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面对当前国际环境,中国外交政策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与大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超级大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重新定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树立鲜明的外交立场;另一方面就是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输出资金、产能, 构建物流联通、文化交融、政治互信的区域性、甚至是全球化的合作组织,构架新型地球村。最后,就是与周边国家处理好地区冲突,建立地区性的冲突解决机制,由存在冲突的国家共同商讨,和平解决,建立友好的睦邻伙伴关系,解决可能存在的后院危机。

03、海外基础设施需求大、供给不足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程度、城市化建设进程都处于刚刚起步或者发展中的状况, 因此相关的基础设施,例如交通类、通信类、能源类、卫生类、废弃物处理等各方面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投入大, 回收期长,对技术、经验的要求较高。资金运用上来说很难调集充足的资金筹备建设, 依靠本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更新换代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变缓,不利于国际发展。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一方面可以弥补资金缺口,为沿线国家增加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对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现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

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进行的虽然不是很顺利,但是已经 完成建设或建设中的项目很多,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也有很多,中国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进行中。

01、建设成果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成果来看,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 65 个,目前已经建设成功的基础设施项目有三大央企联手收购土耳其第三大码头、沙特延布炼厂、阿斯玛特·阿里汗桥(中孟中友谊七桥)、中缅天然气管道项目、“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万里行;尚在建设进程中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哈萨克斯坦苏克石油天然气公司(港资)、帕德玛大桥及河道疏浚项目、丝路书香工程、中老铁路(玉溪 - 磨憨 - 万象)、中缅铁路(保山—瑞丽,大理—临沧, 临沧—清水河)、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等。

02、出口额增长

中国在推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仅从贸易总额上来看, 2011 年以来呈不断上升状态,虽然因为全球经济低迷有所下降,到 2016 年对外贸易总额为 71885.5 亿,但总体来说占比较高。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在2015年为9955亿,2016 年为9535.9亿,虽然数额有所下降, 但占中国与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了 0.3 个百分点。

中国已经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 50 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148亿美元,增长18.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 926 亿美元,增长 7.4%[2]。2016 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直接投资 145.3 亿美元, 占同期总额的 8.5%。我企业对相关 61 国的新签合同额 1260.3 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 51.6%,完成营业额 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 47.7%。

三、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中国投资建立亚投行,促进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当前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恶性循环,但很多国家受财政制约,短期内不具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国际基础设施贷款、资金融通方面有较大的资金缺口, 而且申请时附带政治条件多,对内政干涉力度大,对被投资国影响深远。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对双方是共赢的局面。但因为影响到相关国家利益,国际立场不同, 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性,导致中国海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困难重重。

01、建设协调难度大

“一带一路”倡议构思宏大,包含了沿线的 65 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水平、人均占地面积不同,导致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进行的规划重点不同。比如对于地域辽阔、人口密集的国家,客货运输量大且运输距离远, 进行铁路运输符合技术经济要求;而对一些地广人稀、制造业发展滞后的国家,运输量比较分散,公路和民航运输技术经济性可能更强,在安排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顺序时就会出现分歧。

此外,每个国家的建设标准不同,如铁路铁轨规矩、公路宽度等不同,在进行跨境运输时,障碍很多。如果按照当地的标准实施建设,会导致进出口货物运输不便,增加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按某一标准实施建 设,则会导致东道国本国运输不畅,频繁换轨,直接影响到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无法沟通妥当的建设,则会浪费资金、人力、时间等,导致工程被无限期延时、烂尾。

02、经济摩擦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保护本土产业发展设定了不同程度的贸易壁垒,特别是当前全球的经济下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贸易壁垒的存在对进出口产业的影响很大,尤其“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投资潮流导致中国民企对外出口投资增多。另外,中国对外投资盛行导致与中国出口结构相似的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对中国出口市场的影响很大,致使中国制造的产品无法出口,或者对出口国家有限制。由此导致的国家间经济摩擦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海外基础设施投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此外中国直接投资海外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会直接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部分职业的员工工资减少甚至失去工作,引起反“一带一路”的民间反动情绪,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出现问题,长时间的拖延导致资金使用受限,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甚至影响两国关系,导致被投资国民众对“一 带一路”倡议的误解,对中国的误解,两国之间关系交恶。

03、隐性风险众多

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都各有差异。

当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建设时,一旦遭遇民间组织或民众的抗议或冲突就很容易导致正在进行的建设陷入无限期停工状态,无法完工导致毁约风险上升, 赔偿资金和因为按期完成建设偿付的资金等会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同时,中国企业在被投资过进行建设, 与本土企业进行竞争,市场规则、企业形象、意识形态障碍、种族歧视等客场劣势会导致中国企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 由于国家间关系的紧张,或者政府不同派系的争端会使中国企业在异地经营过程中卷入政治争端。

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与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交好,了解当地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和政策等,以方便企业能正确评估项目建设的风险。但政府机关本身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识之争,企业一旦行为不当,很可能成为角力的牺牲品。另外,政府机关当权者的更替引起的态度变化也会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如果前任签署的项目建设协议在经历政府更换之后无法得到当任者的认同,甚至可能是反感时,极有可能导致项目的投资无法回收,或迫使企业无法按期完成项目建设活动,影响到两地甚至两国的关系。

诉诸法律时面临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因为每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不一样的,中国是成文法,还有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相同的案件在不同国家甚至是地区得到的审理都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一旦违约,中国企业甚至面临无法得到赔偿的情况。国际的仲裁机制不具有强制性,无法有效制约违约现象。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或者贸易行为时要提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四、发展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一带一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政治互信是基础。建立政府间多层次交 流合作平台,拓宽对话渠道,协调好各方可 能面临的问题。经过多方对话谈判,协调好 各方利益分配,成立专项小组,针对“一带 一路”倡议各方的利益诉求进行协调谈判, 规划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以及各方需做出的努力。

01、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标准

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在于统一的建设标准。首先需要讨论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畅通的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鉴于不同国 家不同的建设标准会引起国际交通网络不畅 通,进而增加交通成本。当前“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正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 国际接轨的交通设施是转移的基础配备。其 次,能源、社会和卫生事业、供水和废弃物处理等正在大量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项目需 要统一的标准。尤其是环保类项目的建设, 由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粗放型的资源投入 和排放等,导致环境恶化,而后期的治理费 用高昂,因此统一设立的环保类项目对于经 济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最后统一 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立完善的全球货运网 络,联通了全球的经济市场,共同促进全球的一体化进程。

02、共同营造安全信誉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耗费的资金较大,一旦建设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对投资商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致命的。基础设施联合工作组不但要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估分析,提出应对方案,还要建立信誉档案, 对违约国家降低信誉,增加违约成本。所有参与国要统一建立严密的制度约束,行事有度,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市场化经济的要求,由各参与国的代表共同协商,共同组织成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机构,监督各国行为, 对违约违规行为组织的所有参与国要统一战线,共同制裁,并具体规定制裁内容及范围。同时,要与时俱进,在建设进程中不断补充监督条例。

03、协调好各方的利益诉求

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沿线国家的共同参与,各国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 各自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因此,要充分理解 各方的愿景,带动沿线国家的积极性。也可 以成立专门的地区建设小组,结合各地区实 际情况,共同探讨最优方案,联接一带一路 上的关键节点,优先建设,以激励经济贸易 等的发展,互惠互利,为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国际社会上国家间的需求大致分为几大类:第一类,急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国家。只要中国加大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建设进程,对于拉进国家间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很有好处,如菲律宾。第二类,急需基础设施建设,但因与美国较好,处于中美势力角逐之下,无法接受中方资金投入的国家。中国需要与美国建立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立场,但目前不宜与美国站在对立面。同时,表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不侵犯国家主权,不附带政治条件,为国际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出力。第三类,不需中国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的国家。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无需中国投资建设,同时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大量投资持警惕态度的国家。中国只需做好自己的投资建设,通过中国的行事态度,认识中国的大国姿态。但同时,中国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国际社会上的国家和民众能正确认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和中国的外交态度,增强对中国的信心。

04、积极建立互信沟通机制

互信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为了合作伙伴的互相信任,首先应该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边对话机制,或建立“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机制或会议等,专门针对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其次,在宣传“一带一路”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将“一带一路”的真实概念和实质性内涵体现出来,降低可能存在的误解,促进“一带一路”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良性发展。最后,要尊重各国之间的差异,协调好国家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性问题,尊重各国的国情,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程等安排留出一定的空隙留待事件发展产生的实际问题,不能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意愿凌驾于合作伙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