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外派劳务的发展困局

进入 21 世纪以来, 中国外派劳务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从国际市场的情况看,经济不发达国家成为国际低端劳务市场的强劲竞争者,不断蚕食中国劳务的市场分额;国际中高端劳务较高的语言要求与中国生源的语言短腿,成为外派中高端劳务的严重障碍,来自于英语国家等具有语言优势的生源占据了大多数中高端劳务市场。

从国内情况看, 中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不断提升与中国经营公司派遣低端劳务为主的现状, 导致低端劳务项目对中国务工者日益失去吸引力; 国际中高端劳务需求增长的形势与我国中高端劳务生源资源瓶颈的矛盾,致使我国中高端劳务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从经营公司情况看,总体层次不高,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太少,小型、微型和处于初创期的公司占了绝大多数;不少经营公司营销理念停留在原始的“生产观念”阶段,营销方式同质化,经营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应对劳务合作的发展困局,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面对低端劳务被挤出,中高端劳务难进入的发展困局和种种结构性矛盾的掣肘,中国外派劳务经营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二、调整对外劳务合作结构,重构价值支点

(一)调整结构的基本思路。

1、中国外派劳务合作的产业方向定位。

中国劳务外派必须告别小生产作坊式经营模式,摒弃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根据市场需求和中国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对外派劳务合作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定位。

国际劳务合作前景广阔,市场容量巨大。国际劳工组织统计,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劳动力缺口就达6000万人。在世界各国的外籍劳工在8000万人以上。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结构呈现“两多一少”,即对中高端劳务需求多,发达国家对脏、苦、累、险工种需求多,其它普通劳务需求量减少。中高端劳务需求的上升,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力资源面临的巨大市场。

所谓中高端劳务,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一般指航空乘务员、机场客服人员、豪华邮轮服务员、海员、酒店服务管理、高档百货店售货员、免税店、高级专卖店售货员、护士、教师、厨师、设计咨询、项目经理、IT 设计、高级技工、技师、农技人员等工作。我国目前在世界各地的中高端劳务份额较低,主要分布在新加坡、中东、欧洲、日本、澳洲、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有较大的市场空间。2017年,我国派往日本的技能实习生3万多人,受日本政府政策限制,70%以上是低端劳务。新加坡每年输入60万人,近半数为建筑类。其中,大酒店服务员、商场销售员、老年护理、保姆和技工等中高端劳务的需求量占有很大比重,但多数为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英语国家的人。中东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中高端劳务市场。142万人的阿联酋 ,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仅占17%,其余的多数为各类务工者。随着中国旅游、投资、贸易等群体的大量涌入,其商场、酒店、免税店、高档专卖店的中国员工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受欧盟国家输入劳务首先从欧盟内部解决的限制,我国目前可向欧洲输出的劳务主要是中餐厨师、护士和护理工、中文教师、中医等。

分析中高端劳务市场形势,由于我们在资源上相对于经济不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收入上境外工资更能满足劳务人员的预期;在语言上汉语优势显现,会说英语的中国人更受欢迎;在准入门槛上限制较少;在市场空间上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因此,开拓发展中高端劳务将是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的长远趋势,是今后的战略发展目标。

2、立足中国实际,扬长避短,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

调整产品结构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和中国劳务资源的实际,引入差异化竞争概念,积极推进经营创新,驱动中国经营企业结构调整,形成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发展中高端劳务,是实现结构调整的重点突破口。

调整市场结构是根据新形势下的主攻目标重新布局市场,为调整产品结构作支撑,为降低市场风险作铺垫,为培养经营队伍建平台。调整市场结构的方向是向高工资、经济发达、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务优势的国别市场转移。

3、从解决中高端劳务的资源瓶颈入手,优化产品结构,重塑产业构架,赢得中国劳务在世界劳务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相对于普通劳动者,大学生具有语言、专业优势,是最合适的中高端劳务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创立“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开发中高端国际劳务——建立院校海外实训基地——打造中高端劳务品牌”的商业模式,将为劳务企业打破资源瓶颈,更好地开拓国际中高端劳务市场,为职业院校与国际人力资源市场接轨,为职业生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闯出一条新路。

国际劳务经营公司和职业院校具有各自的优势。在我国经营公司中,已有不少率先涉足中高端国际劳务,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具有多年经营中高端国际劳务项目的经营管理经验。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有雄厚软硬件教学条件和丰富的生源优势,具有对海外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专业及职业发展跟踪和指导的经验。但校企又有各自的不足或劣势,如学校不具备经营国际劳务的资质,不能直接派遣学生到海外实习或工作。经营公司则不具备教育的优势,不具备学生资源招收渠道。而校企合作联盟,有助于克服各自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格局。

(二)调整结构的具体措施。

措施之一:政府推动,整合大学生就业难与中高端劳务资源瓶颈。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政府宣传、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走出国实习、工作的职业发展之路。大学生出国实习、工作,符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是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二是政府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解决经营公司招不到人,大学生不知道或找不到出国渠道的矛盾,实现市场与资源的良好对接。三是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帮助支持经营公司开发中高端劳务市场,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克服各种困难,推进大学生出国工作。四是经营公司要站在长远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面向院校,积极参与和配合院校的招生、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等相关工作,把大学毕业生作为中高端劳务的主要资源。

措施之二: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打造多边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中高端国际劳务的要求是,在政府的指导推进下,着眼于世界劳务市场发展大势,是多职种、高层次、着眼长远的战略合作,而不是临时性、单批次、一校一企之间的合作。根据这样的要求,设计与打造如下功能:

1、校企统筹规划。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和多职种、高层次、长远战略合作的要求,总体策划,逐项计划,从前期的中高端劳务项目开发,生源招收、教育培训、选人面试到后期的管理服务指导,全程合作,不断完善,形成良性运行周期。

2、创新合作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探讨定向开发、对口培训、专业经营、携手共管的方式。校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校方介入项目的前期开发,参与劳务人员派出后的管理;企业参与项目生源的招生宣传,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课程设置的意见建议。通过输送职业素质高、外语好的实习生或毕业生,巩固发展海外实训基地,不断开拓服务类和中、高级技工等劳务市场,打造中高端精品劳务项目,实现互利共赢,形成良性循环。

3、多边合作构架。建立多边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发挥联盟平台的作用,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协调下,搞好经营公司与院校、院校与院校、经营公司与经营公司间的多点对多点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联盟内校企资源的互通、互补和共享,成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的平台,项目推介、对接的平台,市场开拓的后台。

4、职业发展平台。校企合作中高端国际劳务,为实训学生或毕业学生提供职业生涯的良好起点和个人成长发展的平台。现有中高端劳务派遣项目的情况也一再证明,大学生到国外实习、工作,是一条通向多彩职业人生的成功之路。青岛环太公司经营丽星豪华邮轮服务生项目15年,派出服务生3200多人次,被国家商务部推荐为优秀劳务项目参加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成果展。在丽星邮轮工作四年回国的黄海先生是我公司的职业发展先进个人,被山东省商务厅选为优秀典型在全省大学生海外就业推介说明会上发言,引起热烈反响,被济南大学聘为“就业实习导师”。

措施之三: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培育、储备中高端劳务资源。

1、整合有关部门、各类社会团体和机构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培养和储备中高端生源服务。

2、对外劳务经营公司发挥自己培训学校的作用,开展中高端劳务招收、培训工作。依托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对生源的汇集、整合功能,实现机构优势互补,人才有效利用的效应。

3、通过电子商务、公司网站、专业媒体等宣传,发动、募集社会上中高端劳务资源。

通过以上三项措施,逐步实现产品高端、市场多元的结构调整目标。

三、调整经营结构,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从我国劳务外派经营公司的现状看,虽然都叫国际经济合作公司,但实际上大都只经营外派劳务业务,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无法应对我国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带来的生源问题,也很难抵御来自越南、菲律宾等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竞争。

本文前述,调整劳务结构和市场结构,能够缓解生源瓶颈,提升劳务合作的层次,增强我国劳务经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夕阳产业的頽势。

面对我们无法左右的大环境和“夕阳产业”的发展态势,我们是否无能为力,有没有解决方案?

笔者的思考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新的立足点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转变观念,摒弃藩篱,调整经营结构,重构竞争路径。

(一)突破外派劳务的传统做法,将外派劳务向国际人力资源合作转变,构建全方位国际人力资源合作业务模式。

有人说,最珍贵的资源不是人才,而是经营人才的人,有的国际机构将人力资源行业列入最好的十大行业。由劳务的单向派出向双向、多向流动转变,全方位拓展人力资源的中介领域,将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可从如下四各方面着眼:

一是为国内用人单位引进外国人才。我国“十三五”规划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转方式调结构必将带来新的人才需求,通过整合现有优势,开发新的渠道,为我国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的外国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实施全方位国际人才派遣服务。

二是面向对外投资企业和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输送、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最近国家商务部下文将在国外依法注册的中资企业或机构纳入“国外雇主”管理,为劳务合作企业向对外投资企业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外设立的企业开展劳务外派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是跳出立足中国本土的经营模式,定位国际化跨国劳务经营。这一点上,新加坡劳务人才中介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我发现不少公司做的是第三国劳务生意,比如,通过合作方式,从中国、马来西亚等国招人到豪华邮轮、澳洲或欧洲工作等等。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公司的身份,以海外分支机构或海外合作伙伴为依托,开展国际中介服务呢?

四是延伸劳务中介服务链,把回国人员介绍到国内适合岗位工作,开展国内人才、劳务的中介业务。

(二)突破国际劳务合作的经营范围,将国际劳务合作向国际经济合作业务领域延伸,构建国际大经贸合作的经营结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境外投资、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作了专门阐述,一个“扩大”,一个“确立”,三个“允许”,使我们看到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光明前景。国际劳务合作不应该是劳务公司经营范围的全部。在多年开展国际劳务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向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的延伸发展,将为经营公司打开广阔的业务合作前景。

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领域,经营公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海外合作机构和劳务雇主是拓展投资合作、咨询、中介的潜在客户;海外分支机构、业务相关机构以及对海外法律、市场情况的了解,是开展国际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依托。

青岛环太公司利用国际劳务合作平台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自 2012 年以来,每年组织中日两国间的经贸考察、项目对接和洽谈活动。其中,2012年11月,公司与日本一家合作技能实习生业务的商工会合作,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两市的经济贸易洽谈会,达成原料采购、委托加工和投资合作项目6个,其中原料采购和委托加工项目成为我司出口贸易的优质项目。2018年11月,在日本赞岐市举办第二届城市间中日经贸洽谈会上,双方的10家企业签订了日方委托钢结构加工、机械设备进口、人力资源合作和旅游合作等6个合作意向书。

(三)突破国际经济合作领域,以服务贸易为基础,向实体产业发展,构建以国际经贸合作为主导的集团化经营的战略配称。

具备一定实力的经营公司,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业务优势,在教育产业、商业服务业或农业等领域建立中小规模实体产业,开辟劳务经营公司战略发展的新战场,是做强做大企业的长远之策。

发展实体产业,既能拓展经营公司的发展渠道,壮大实力,又可以为劳务外派提供实习、培训基地,为回国的劳务人员提供发展、创业的机会。以教育产业为例,大多数经营公司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可以此为基础通过独资或合作的形式,在国内或海外建立产业化教育培训机构,定向规模化培训国际劳务市场急需的中高端生源。形成与主营业务紧密联接、协调一致、相互加强和投入最优化的战略配称。

综上,在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基础上,实施三个突破,建立全新商业模式,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是中国劳务外派公司实质性转向国际经济合作公司的长期而艰巨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