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中国企业助力和加快了参与全球化进程,巩固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额达4.16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首次超过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成为双向直接投资项下的资本净输出国。创造这些成就的中国企业,也逐渐完成了从青涩到成熟、从蜗居国内一隅到屹立于国际市场的转变。2018年,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达到120家,比第一名美国仅少6家,中国企业迅猛崛起之势可见一斑。

回顾40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归纳其中的脉络和规律,有利于我们总结过去经验,为再出发打下坚实的基础。40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年到1991年,中国企业学习跨国公司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为“走出去”做准备。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国有企业纷纷踏上改革探索之路,民营企业如大草原上的星星之火,外企则有机会来中国一试身手。外企通过销售商品或合资等方式进入中国,从1979 到1989 年,有超过2.1万家外国公司在中国开业,他们无形中为中国企业日后走出国门做了示范。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只是零星举动,全球化经营的意识和实践水平都较低。

第二个阶段,1992年到2000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初试身手。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史无前例的迅猛之势席卷全世界,中国企业全球化意识逐渐觉醒。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90年代中后期提出“走出去”战略,先后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1991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10亿美元时代,经过1992、1993年两个小高峰后略有回落,整个9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年均23亿美元的水平。这个时期,直接出口仍是中国企业最主要的海外经营活动,其次是在海外建销售网、工程承包、合资等方式。

第三个阶段,2001年到2007年,中国企业大踏步“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企业由此全面融入世界市场,“走出去”战略在这一时期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鼓励企业走出海外参与全球竞争,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基调之一。2004年7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取消了企业对外投资实施多年的审批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政策环境。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出现爆发性增长,大量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上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

“入世”为中国企业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使中国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并融入国际市场,学习、借鉴与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运作与管理,中国企业距离世界500强的目标越来越近。如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TCL并购“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施耐德,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世界一流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在此阶段,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加深了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开始学会利用国际规则,超越一国的范围配置资源。

第四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全方位、宽领域发展。中国政府在对外投资方面采取了国际国内 “双管齐下”的方式,以开放与合作的态度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企业抓住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位列全球第二,并超过了同期吸引外资水平,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线城市的许多方面已足以和发达国家相媲美,国际社会对中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另外,中国国内环境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环境保护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新的发展方向——向外转移生产能力并提升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向人们展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