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复洞察
近日麦当劳宣布其在中国首家“零碳餐厅”开业。这家麦当劳餐厅位于首钢园区,使用环保建材,加装智能能耗管理系统,节能减耗,并采用绿色产品供应链。
能做到“零碳”,关键在于餐厅屋顶架设的超过20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系统。这个屋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可达约33万度,使得该餐厅电力自给自足。折合下来,每年碳减排约200吨。
那么,麦当劳这家零碳餐厅生产的汉堡包,是不是可以算碳足迹*为0的“零碳产品”呢?
低碳、零碳产品更受欢迎
一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占据了其相当比例的碳足迹。
对于生产商有什么影响?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开始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签署购电协议,采购其电站发出的绿电。
谷歌购买Engie在比利时Norther海上风电场四分之一的发电量,电力主要用于总投资3.9亿美元的谷歌比利时数据中心。
宝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2020年使用了100%的绿电,并计划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100%使用绿电。
苹果与光伏开发商First Solar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拟花费8.48亿采购其绿电;并与澳大利亚开发商Windlab签署15年电力采购协议,从昆士兰州的Upper Burdekin风电场购买清洁电力。
这样的购电客户,在为其产品减碳增绿的同时,也为新能源投资商提供了一份额外的商业PPA。
使用绿电更直接的方式是自建发电设施。一般企业会利用自己的厂房、办公楼搭建屋顶光伏发电。
如沃尔玛,2019年其在美国的屋顶光伏装机已经达到152MW,在全美商业企业界排名第二。在上海,沃尔玛自主投资的山姆会员店、沃尔玛超市屋顶光伏项目也已经正式并网发电。沃尔玛希望通过绿电采购、自建分布式发电的方式,到2035年实现100%的绿电使用率。
上文提到的麦当劳首钢店,就是通过搭设屋顶光伏,成功实现了清洁能源自给自足。
近日,宜家收购了瑞典开发商OX2旗下三个海上风电项目49%的股份,三个项目合计装机量高达9GW。有意思的是,这些项目尚在早期开发阶段,计划2030年才建成。
这是一个趋势。对于清洁能源的竞争,已经由电力开发企业、投资商,逐渐延伸到工商企业。而工商企业对于清洁能源的介入阶段,也从用电阶段延伸到成熟资产收购,更进一步延伸到项目早期开发。
这个逻辑应用到工程行业,是工程建筑材料的低碳化,其中包含了生产工艺的低碳化、消耗能源的绿色属性等等。
德国钢铁商Salzgitter在2021年宣布出售绿色钢材,相比普通钢材能够减少60%的碳足迹;
巴西钢铁公司尝试使用木炭生产低碳钢铁产品;
非洲的SNIM公司尝试使用绿氢生产低碳钢铁产品。
同理,在工程行业,建材低碳化会造成建材成本的上升,进而导致工程造价上涨。
对项目业主或者投资开发商来说,他们会陷入两难境地:到底是选择低碳高价的产品,还是选择高碳低价的产品?
当然,在低碳成本被全社会均摊之后,这种纠结将会消失。
对工程承包商,当前要充分以客户为导向,准备两套报价,一套是常规方案,一套是低碳方案,给予业主更多选择。
那么这就要求工程承包商寻找和培养各类低碳绿色建材产品、低碳绿色施工机具等,建立绿色供应商数据库。
而对于材料设备供应商,则需要对其产品进行规范的碳足迹计算,为自己的产品贴上碳标签,并大力推进产品的低碳化(如使用绿电)。
对于新能源承包商或者开发商,这又是机会。
商业企业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一方面将催生大量的屋顶光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小型项目的发展,对中小型供应商和承包商是利好消息。
据说顾客如果在麦当劳零碳餐厅给手机充电,是需要自己辛苦踩单车发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