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见的是,随着中国企业海外脚步的走深走实,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多国参与的全球化竞争格局,面临着与地缘政治、政商关系甚至宗教文化等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竞争态势。

近日,紧随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闭幕,10月21-24日期间,韩国总统尹锡悦访问沙特,出席韩国与沙特未来投资倡议论坛等活动,累计签署51项合作协议与MOU,合作金额达156亿美元。


沙特访问成果

51项合作协议与MOU


投资论坛签署46份合约及MOU

涉及清洁能源、电动汽车、数字、智慧农场等领域。其中包括海水淡化项目以及沙特新未来城基建项目;沙特计划在韩国蔚山储备530万桶的原油;现代汽车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联合投资5亿美元建设中东地区的首家韩国CKD(全散状件)汽车工厂。

元首会谈期间签署3份合约及MOU

包括“氢绿洲”合作倡议、统计领域合作的执行项目谅解备忘录、食品及医药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韩沙建筑合作50周年纪念仪式签署两份2份合约。

韩国现代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Aramco签署了价值23亿美元的Jafurah 2 天然气一揽子协议。

“推销外交”助力韩企发展

本次出访由130名商界代表组成的经济使节团陪同尹锡悦访问沙特,包括31家大型企业、91家中小中型骨干企业、2家经济团体、3家协会与工会、3家公共机构与研究机构的130家实体代表,覆盖建筑与基建、智慧城市与农业、清洁能源、军工、汽车与先进制造、信息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

其中包括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义宣、韩华集团副会长金东官、GS集团会长许兑秀、HD现代社长郑基宣、斗山集团副会长朴知原等。

在与沙特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商定将扩大以能源和建设为主的经济合作,并以氢能经济、智慧城市、新型交通工具、再生能源等两国共同关心的领域为主寻求扩大相互投资的方案。

此外,双方就和平利用核能、电力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在沙特对韩出口的清洁氢气领域、军贸领域加强合作达成共识。

“推销外交”

2022年12月22日,韩国外交部宣布成立“外交支援工作组(TF)”,旨在助力韩企出口和承揽订单的一站式外交支持,工作组由军工、建筑和成套设备、能源和资源三个分科组成,力挺韩企出口和对外承包,韩外交部将借高层交流进一步加强“推销外交”,推动韩国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深耕沙特50年

2023年为韩沙建交61周年,也是韩国进军沙特市场50周年。
回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韩国在两次石油危机驱动国际油价暴涨的“海湾石油繁荣时代”,凭借“牺牲部分利润换取低价承包合同、外交支持、经济援助”等策略大举进入中东北非建筑市场。
到1982年时,中东北非地区的建筑合同总额占到当时韩国GDP的7%左右,其中90%均来自以沙特为主的中东市场。
“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
据韩媒报道,尹锡悦政府有意效仿70年代的中东策略,将中东地区作为解决韩国国内经济问题的关键。
此次出访时,韩方表示在“后石油时代”,希望韩沙两国从传统的能源、建设等领域合作发展成为联合打造的汽车、船舶等尖端产业的伙伴关系。
从发展动因来看,能源依赖、经济需求、军贸合作是韩国政府努力推动双边合作关系的主要原因。
一是韩国需要确保稳定、持续的能源供应。
作为亚洲最依赖中东北非地区石油的经济体之一,韩国70%左右的原油进口来自该地区。
二是韩国需要扩大出口,提振经济。
扩大对该地区的出口,获得更多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同,提振国内经济。
三是延续韩国在军工出口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武器出口。
韩国希望以此次访问为契机,推动韩沙关系从以碳为基础的“中东1.0”转型为基于零碳的“中东2.0”,然而其在中东地区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Image

中东2.0计划
三国,792亿美元

从去年1月份访问阿联酋开始,加上本次对沙特以及卡塔尔的六天国事访问,韩国尹锡悦政府在“三国”之间创造了价值792亿美元的合作机会,被韩国视为“中东2.0”的美好开始。

在792亿美元中,包括去年沙特王储访韩期间签署的290亿MOU、今年韩国总统访问阿联酋期间的300亿美元投资承诺、访问沙特期间的156亿美元以及访问卡特尔期间的46亿美元。

尽管如此巨大的双边及多边投资规模最终能落地多少仍待观望,但依旧彰显了韩国深耕中东市场的战略决心。

经贸往来增长显著

根据韩国统计,与COVID-19前的2019年相比,2022年韩国与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个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61.6%,明显高于韩国同期35.3%的全球贸易增长率。

进口能源为主,出口汽车、武器为主。

2022年以来,韩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数量最多,向沙特出口以汽车、船舶和武器为主。从阿联酋进口原油、石油和天然气,向阿联酋出口汽车零部件、武器和汽车。从卡塔尔进口天然气、原油和石油,出口钢管和汽车。

韩企竞争优势
近年来,中东地区逐步成为中资企业境外工程承包与投资的热土,承包额与投资额均有所提升。但从竞争视角看,相较于多数的中资企业,韩国企业仍具有相对明显的竞争优势:
  1. 经验优势。部分韩国企业在沙特、阿联酋等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以及属地政策应对经验,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报价水平及项目管理经验。
  2. 业绩优势。在能源电力、超高层建筑等领域,韩国企业具有较好的业绩基础,对技术标准的影响程度更高。
  3. 模式优势。部分韩国企业拥有更加开放、灵活的融资政策,以及与地区基金、多边机构等国际财团的合作经验。
  4. 地缘政治优势。此方面包括在韩国“推销外交”政策下与沙特、阿联酋等国的双边关系,以及韩美关系作用下的地区影响。
优势之外,同样作为国际承包商,韩企也面临着应收账款高、项目亏损、税务稽查等行业内共性问题。
据韩国国内的数据统计,韩国主要建筑公司目前境外工程项目中超期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高达81.45亿人民币,其中超过60%均在中东地区。
小结
总体来看,韩国在中东地区以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为主要市场目标,以清洁能源、智慧城市建设、新能源汽车、大型基建设施为主要合作领域,通过“经贸关系依赖、总统推销助力、地缘关系加持”三板斧打造非传统竞争优势。
国际合作关系的复杂性,是海外工程项目落地难的原因之一。
合作双方不仅是在商业逻辑中抉择,更多时候需要在融合了政治、经济、技术发展等多维度的国际关系大背景下权衡。
尽管越来越多的国际承包商瞄准中东地区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民生建筑等领域的发展机遇,但从竞争视角看,除特定行业外,中宏观环境影响因素越复杂,实则市场化程度越高,竞争越趋向公平。
很多时候,失掉项目和海外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不单是来自日韩、美西方、地头蛇企业的外部竞争,更多是经验主义、机会主义惯性思想下的认知禁锢与创新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