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相应带来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电力负荷增长十分迅速,加剧了城市供电不足问题。为满足城市稳定电力供给,在增加电源点建设的基础上,新建和改造高压变电所和输配电网络迫在眉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均出现了不少新问题。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提前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对于不可避免的影响提出缓解措施,以多方位的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电网建设与经济发展、保护环境、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各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要求差异很大,因而首先通过研究项目所在国埃塞俄比亚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框架和政府管理体制,满足所在国的法律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并且考虑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惯例,科学合理地确定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位置,在满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将影响降到最低。
环境影响评价特点与实施难点
一、环境影响评价特点
1.评价依据
国际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以所在国的相关环境法律为依据,如果所在国缺乏相关立法,则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做法和惯例。对于国际工程首先要了解所在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法律体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主管和审批部门、所在国签署的环境国际公约及加入的环境组织以及工程出资方尤其是金融机构对环评的要求。国际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依据所在国的生态、噪声、大气、辐射监测等技术导则、指导手册或者国际通行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
2.评价因子
主要包括站所布局及线路走廊规划的合理性;环境资源如土地资源、线路走廊资源以及生态敏感区域等的现状和承载力;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电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公众的参与。
3.影响内容
城市电网改造主要影响范围在输电廊道和变电站范围内,突出的影响是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由于是在城市中的电网改造,输电廊道会造成较大量的征地和移民情况的发生,输电塔架对于景观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实施难点
国际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收集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针对不同国家,语言是资料收集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不但资料翻译的工作量大,对小语种往往要经过几次的语言转换,资料的准确性也很难保障。
此外,项目的民意调查和意见征求非常重要,经常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甚至是能否实施的关键因素。社会调查,特别是针对受影响人群的调查也是环评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由于不同国家的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对外国投资进行项目开发的态度不同,也给环评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国际工程环保设计标准、规范、实施理念和习惯与我国的差异,也可能会造成环评过程中不能满足所在国的要求或者存在不适应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亚的斯亚贝巴城市电网改造工程涵盖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新建变电站、改扩建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工程,包括地下电缆、架空导线、杆塔、环网柜、配变、箱变和室内变电站的配电自动化。该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改善城市供电质量,解决当地频繁停电的问题。
一、法律依据
埃塞俄比亚具有基本环境法律体系,宪法也有关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权利的相关表述。埃塞俄比亚还颁布实施了环评和环境污染控制法规及相关指南,针对道路、水电站等项目发布了专项环保指南,但对于输变电工程尚未出台相关指南,只在城市规划指南中有关于输变电线路的相关指导意见,可作为环评的依据。目前,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埃塞俄比亚已经颁布专门的指导手册并且针对报告书的评审也出台了具体的规定及指导。
埃塞俄比亚环保局是国家的环保主管部门,负责环保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水和能源灌溉部是环保法律的相关实施部门,城市电网改造项目属于电力能源项目,由水和能源灌溉部负责电力工程项目环评的审批。
除此之外,埃塞俄比亚还签署了多项国际公约,受到相关缔约的国际公约的约束,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危险物质越境转移控制公约》等。
二、项目环境特点
项目所在地亚的斯亚贝巴坐落于群山环抱的高原台地上,北部多丘陵地面起伏较大,南部地形较为平缓,平均海拔2400m左右,气候雨、旱两季明显,月平均温度15-24℃,年降水量约1180mm。城市依地势高低而建,逐渐成为上城和下城。上城处在山丘,大多是弯曲、狭窄的街道,这里主要是老旧居民区和传统商业区。下城地势稍低,高楼大厦林立,具有现代化商店、餐馆、旅店和政府办公楼。
城网改造项目输电廊道需从城市中心向外散射,城网改造项目涉及首都内所有辖区,对城市内的生产、生活设施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
1.有利影响
电力设施作为城市生活、生产保障体系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该项目可以有效减少因电网薄弱造成的首都频繁停电的现象,改变供电质量,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电网改造项目充分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电网规划真正纳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既满足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需求,又满足城市发展要求。
2.不利影响
城市电网改造工程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都有体现。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主要有噪声影响,土地利用改变、水土流失,征地拆迁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扬尘、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项目运行阶段的影响如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影响,运行噪音,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影响,塔架的光影影响、生态景观影响等。运行阶段也会产生有害废物和生活废水。
四、主要环保措施与结论
本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征地和拆迁和移民安置,施工和运行期环境影响,为减免其不利影响,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1.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充分实施避让原则,充分考虑居民区及活动范围。施工道路尽可能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布置规划,尽量减少对现有设施的破坏、占用;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划设计的区域、面积使用土地,不随意践踏、占用。通过以上措施,使项目对土地的扰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控制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与居民区的距离,严格控制变电站变压器、电抗器等主要声源的噪声水平,采用低噪声的设备,站内主控室、值班室或变压器室采取吸、隔声等噪声控制措施。输变电工程应尽量避免跨越民房,在必须跨越时,尽量采用高塔架设,导线与房屋之间的净空高度按规范要求设计并满足环保标准要求。
3.项目区周边的敏感保护目标为城市居民和学校、教堂等社会活动场所。在居民、商业和社会活动场所,施工车辆禁止鸣笛。混凝土拌合站设置在临时营地远离居民区,避免对居民的影响。
4.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地下管线等设施恢复,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由于雨季瞬时降雨量大,汇水冲刷对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明显,因而为控制建设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做好施工道路的排水设计,以减少路面破坏造成的土壤损失;道路建设尽量在旱季施工,以降低环境损失、土壤侵蚀及土壤流失至溪流;注意开挖和回填,施工结束后所有临时施工用地均需复耕或进行植被恢复;需剥离表土并注意保存,施工结束后用于地面覆土及植被恢复。
5.城网改造项目将新建并改扩建变电站、架设高压输电线路,不可避免地存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问题。为减少征地拆迁及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变电站及高压输电线路路径的选取采用避让居民密集区域和限制性区域,高压线路沿公路或较宽街道布置,尽可能降低拆迁及移民安置数量。高压线路确实必须穿越现有居民区、无法避让的线路,优先选择在城市规划中未来将进行居民棚户区改造或道路改扩建的区域。
6.充分考虑塔架光影的影响,在微观选址阶段,对塔架进行合理布置,尽量减少光影对居民的影响。
7.运行阶段对临时性占地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对于永久性占地,对受影响的土地和人工种植树木的所有者进行补偿。在安全范围外,通过树木遮挡减少输电线路塔架对景观的影响,通过林木种植恢复生态景观。
8.对有害废弃物进行回收,送至专业回收机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由于目前亚的斯亚贝巴城市电网薄弱、居民饱受频繁断电之苦,不稳定的电网也对工业及经济发展制约明显,因此无论政府还是居民都对改善电网供电质量意愿强烈,绝大多数受项目影响居民也愿意在得到合理的赔偿和安置情况下配合政府的移民安置。由于部分居民密集区域拆迁、移民安置人员数量多,需安置到新建居民区内,并进行收入恢复、就业重建等工作,此部分的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具有较大难度和影响,但居民密集区域的拆迁所选取的区域往往是已有城市规划中的棚户区改造和道路改扩建区域,因此,项目的居民密集区的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问题可在市政府推进棚户区改造和道路改扩建的过程中同步完成。
本项目中需对新建升压站站址内及输电线路沿线3m范围内的房屋和建筑物进行拆除,项目建成后根据城市规划的方案逐步在输电线路沿线32m范围内建立缓冲区域。对缓冲区内剩余的房屋进行拆迁、安置,在本项目中所影响的人群和居民最多,拆迁房屋数量最多。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工程所需拆迁房屋以低矮民房为主,多为泥质土墙,木制结构支撑,使用少量水泥、石料、钢制材料,根据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赔偿标准以地上所建建筑物材料的折算价格为补偿依据,工程拆迁范围内房屋的平均估算赔偿价格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由于未来规划中拆迁房屋数量众多,亚的斯亚贝巴市政府使用棚户区改造和道路改扩建的财政预算承担规划范围内的剩余拆迁和移民安置后续工作,这样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亟须改善电力供应的迫切需求,又能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城市合理的规划,并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案和征地移民安置方案将环境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