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扎堆匈牙利的风险
比亚迪等中国整车企业选择匈牙利作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本意是规避贸易战,但密集扎堆这个欧盟最头疼的“法外之地”,却是在制造新的风险。
欧盟是全球化最重要的成果,也是全球化最后的堡垒。现在推演中国企业在欧洲可能遭遇的最坏情况,貌似有杞人忧天之嫌,但是这些年有无数个绝对不可能最终成为现实。所以,中国汽车雄心勃勃地进军欧洲,倘若在欧洲市场获得实质性的优势,欧洲有多大胸襟接受自己称雄百年的支柱产业被蚕食或倒掉的现实?
中国车企及供应链企业落地匈牙利的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安全因素,但实质却是逐利为主。
首先匈牙利是欧盟国家,78%的出口销往欧盟国家。在匈牙利制造的汽车,可以无障碍进入其他欧盟国家。
第二,匈牙利劳动力成本低。2022 年,欧盟平均每小时劳动力成本预计为30.5 欧元,欧元区为 34.3 欧元,而匈牙利仅为9欧元每小时。
第三,作为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其产业政策及价值体系相比西欧国家更像是一个工业国家。中国企业进驻匈牙利都有大把补贴。
第四,匈牙利比西欧更高效,譬如宁德时代的匈牙利项目,遭遇当地农民反对,在提供必要说明之后,尽管没有获得农民谅解,但依然可以继续开工,但在西欧往往会被居民意见一票否决。
风险
由于以上原因,匈牙利不仅吸引了大批中国汽车以及供应链企业,还吸引了大批德国、韩国的整车以及供应链企业,匈牙利俨然有成为欧洲新鲁尔区的势头。对于其他德国与韩国的企业,匈牙利仅仅是成本洼地,对中国企业匈牙利还是护身符,但这个护身符有几重风险。
首先,欧盟充满变数,一旦生变,边缘的匈牙利有被排除在核心欧洲之外的风险。
2019年,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智库的调查显示,占欧洲议会席位的70%以上的14个欧洲国家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欧盟会解体,连欧盟核心的法国也有58%的人认为欧盟很可能在20年内解体。只有瑞典以44%、丹麦以41%,西班牙40%持乐观态度。
目前欧洲极右翼风生水起,他们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欧盟怀疑主义。2023年11月荷兰极右翼在大选中获胜,预计极右翼政党在整个欧洲大陆也将阔步前进,为 2024年欧洲选举积蓄能量。
经济走坏是欧洲变色的主因,经济学界预计2024年德国增长将在1%以下,继续持悲观态度。德国失业率在2021年为4.1%,2022年5.3%,2023年5.9%。
关于欧洲的未来没人说得清楚。但是汽车作为德国绝对支柱产业,如果过于处于弱势地位,必然会出现保护主义。借道边缘之地匈牙利进入欧洲腹地的做法肯定会被针对。
目前中欧还处于以货易货的阶段,尚不至于撕破脸皮。宝马、大众、博世、采埃孚等汽车企业在中国有大量利益。
但2023 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平均售价在中国为3.3万美元,在欧洲为 7.1万美元,在美国为7.2万美元。2023年上半年德国对中国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下降了21%。如果逆差继续加大,车市出现新旧动能转换,欧洲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比下降到一定程度,欧洲必然会变成第二个美国。
第二,匈牙利与欧洲的关系不睦,欧盟通过补贴羁縻匈牙利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现实中,欧盟理想中的新晋成员国是能够提供低端劳力,开放市场,然后从欧盟获得补助。例如南欧那几个躺平国,例如正在协商加入的乌克兰。他们都是工业能力低下或者已经空心化,但有足够多的劳动力前往西欧工作。
但欧盟不需要匈牙利这种利用异质经济思维和价值观,成为欧洲新鲁尔和欧洲新政治发动机的野心家。
经济上匈牙利通过政府补贴,全球招商引资,同时压制本土意见,大力推动本地的工业化。目前宁德时代在匈牙利规划的100GWh工厂,占地超过280个足球场,建成后满足约100万辆电动汽车的需求。将使匈牙利成为欧洲最大的电池生产国——满足匈牙利成为该领域“强国”的愿望。与此同时,大量汽车产业链企业急剧向匈牙利为中心区域的中东欧国家聚集。
政治上欧尔班试图成为欧洲右翼的领袖,至少是东欧国家的代表来改造欧盟。自从2010年竞选上任以来,他已经成为欧洲最老牌的政治家。2008年匈牙利面临主权违约危机,不得已接受欧盟领头的250亿欧元救助,实施了严格的社会支出紧缩计划,严重影响了匈国国民的生活,但最终只收到了147亿欧元的救助。于是,反欧盟但不退出欧盟成为主流民意,欧尔班越和欧盟对着干越能获得支持。这也是前东欧国家普遍现象,波兰、匈牙利等都是欧洲怀疑主义的成员。
目前最激烈的交锋是,2020年欧盟向存在严重法治缺陷的成员国提供援助资金,赎买成员国进行反腐、司法、审计改革,承诺予以匈牙利200亿欧元的资助。但几年下来欧盟认为匈牙利没有完成既定改革目标,如移民和LGBT等方面没有和欧洲同步,匈牙利没有获得后续资金。于是欧尔班投票否决500亿援助乌克兰资金成为匈牙利讨钱的工具。
在与老欧洲尖锐对立之后,匈牙利的轮值国主席的资格和投票权都有被冻结的危险。如果欧盟投票权被冻结,可能会触发匈牙利退出欧盟的风险。总而言之,从各方面看,吸纳匈牙利加入欧盟,老欧洲已经悔青了肠子,以某种方式限制或者逐出匈牙利并非不可能。
第三,中国整车比电池更危险,必须向老欧洲买到门票。
美国通过限制中国电池限制了中国整车。在欧洲则相反,由于一直没有本土电池制造商,欧洲一直试图建立自己的电池能力,但成效不大。随着宁德时代在德国设厂,弱化了欧洲本土电池厂的努力。宁德时代与德国几大汽车巨头有良好合作关系,所以宁德进入欧洲的第一步是深度扎根德国。
宁德时代欧洲公司 2014年在慕尼黑成立,技术部门 CATT 于 2018 年在埃尔福特成立,并与德国研究机构BITC密切合作,该机构由德国著名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运营,它是欧洲最大的应用型研究组织。2020年宁德在德国建厂,首批锂离子电池于 2022 年 12 月下线,员工总数将超过2000 人。满负荷生产可以配套35万辆电动汽车。
扎根德国之后,宁德才到匈牙利来捡便宜,但依然是作为德国几大整车厂在匈牙利的配套。到 2030 年,欧洲规划的电池产能中约 44% 来自亚洲公司,其中宁德时代位居榜首。欧洲已经对此心生警惕,但即便在东欧有风险,也不影响宁德扎根欧洲的现实。
目前欧洲有求于中国电池,欧洲车企乐见亚洲电池在欧洲扩大规模。大众首席执行官公开表态,通过与中国电池合作,将大众汽车的电池成本降低50%。他认为在德国设立的中国电池制造商,不会因愚蠢的脱钩策略而被赶出德国。
而中国整车厂则完全不一样,它们是欧洲车企的直接竞争对手,一旦在欧洲市场取得成绩,直接冲击欧洲汽车最后的大本营。欧洲随时可以用冯德莱恩发明的去风险化进行贸易保护,如果中国整车扎根在欧洲腹地,或许还有投鼠忌器的顾忌,倘若在边缘的匈牙利,老欧洲岂能手软?
对策
宁德之外,中国企业出海最值得参照的还是TikTok,Temu。TikTok,Temu在美国市场快速获得年轻人和创业者的支持,美国几次下架都没有成功,现在反而成为政客拉拢年轻选票的工具。
中国整车在欧洲不可能像宁德那样获得宝马、大众那样的巨头背书。但如果能够在老欧洲创造大量优质的工作机会,培育本土生态链,帮欧洲补齐一些电动车、智能车的产业短板。更进一步在欧洲腹地,围绕整车企业建设若干汽车小镇。未来也可以依靠本土员工与中小供应商来保驾护航。一句话,尽可能地培植民间根基,为欧洲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寻求某个小国政府的支持。
但在匈牙利由于突然聚集企业过多,匈牙利已经出现严重用工荒。仅宁德时代就要雇用 9000 名员工,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是如何找到足够的工人。为了解决用工问题,匈牙利开放签证,允许中国企业从国内调动工人,这已经引发当地人的敌意。而且当地农民针对工厂用地、用水、用电已经多有怨言。所以在匈牙利设厂的群众基础较差,不要等欧盟出手,一旦匈牙利出现政党轮替,就要出现较大风险。
尽管目前老欧洲的成本很高,年轻人也不太喜欢制造业。但如果欧洲汽车真的走到需要贸易保护的那一步,欧洲经济的下滑一定能够教会欧洲人重新去工厂做工。关键是在他们想要贸易保护的时候,我们已经拿到进入欧洲腹地门票。
留给中国企业布局老欧洲的时间不多了,目前中欧贸易逆差连续两年接近4000亿欧元,欧洲汽车的劣势也正在放大,欧洲人对全球化的耐心正在快速流失。
逆全球化是时代趋势,恰恰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必须要有点尽量往坏处想的生存智慧:第一要有着眼十年、二十年之后最坏局面的勇气;第二,不要幻想利用规则占别人的便宜,制定规则的人会不断修改规则;第三,讲利益的人才有力量,不能双赢就不能生存。